浅谈基于公平教育视觉下小学语文辅差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9期   作者:张丽冰
[导读] 本文基于公平教育视觉,根据部编版小学高年级语文要求,侧重对小学语文辅差策略进行分析
        张丽冰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遂城第六小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300
        摘要:本文基于公平教育视觉,根据部编版小学高年级语文要求,侧重对小学语文辅差策略进行分析。第一板块点明教育公平和小学语文教育辅差二者联系;第二板块从实际着手,探讨目前教学大环境之下,小学语文辅差所面临的问题;第三板块针对相关问题举例,提出解决方法及改进建议。本文旨在对教学策略提供浅要看法,以期改进“培优辅差”现实教学情况,“因材施教”才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授课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育公平;小学语文;培优辅差;教学策略
        引言:因个人实际学习情况存在差异,学生的成绩相应分成三六九等。分数有高低,教育却要一视同仁,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辩证看待班级内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存在。尤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领域,知识体量较少,体系相对简单,学生还处于学科萌芽、启发状态,整体学习模式并未完全定型,可塑性高。因此,教师要根据部编版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从教育公平视角出发,合理规划教学策略,给予学困生相应辅导,针对性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
一、公平教育视觉下小学语文教育辅差的要求
(一)基于公平教育视觉标准
根据2019年部编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宏观上来看,语文素养的普及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从个体上看,也符合每个社会成员最基本的发展和需要。
公平教育指,在校学生经过同样教育手段进行学习后,普遍都要达到的标准。小学语文教师在执行过程中,要确保所辖受所有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且教师方应主动提供平等的机会与条件,做到“一视同仁”。教师作为手握学科知识资源的一方,不可因教师个人主观对学生的好恶情绪、学生个人成绩好坏,造成资源倾斜或偏私,包括潜意识、无意识对学困生进行打击和伤害。
(二)小学语文辅差的重要性
基于公平教育要求出发,根据学生个体实际接收教学资源的水平不同,掌握知识的程度存在差异,且每个学生的个体需求也存在差异的情况,“培优辅差”是教学的必需手段。
学校教育成果体现在学生成绩及个人素养上,普遍情况下班级存在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知识接收速度快、理解度高,因此分数反馈优秀,学生接受正向反馈,学习积极度高、自律性强,因此形成学优生闭环。学困生也如此例,知识接收速度慢、理解度低,分数反馈低,学生受到打击,学习效率低下,自律性不强,也会陷入学困生困境。
小学阶段的培育是学生接受基础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一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语文课程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兼备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特点。因此小学语文教育不仅要公平发展,更要质量提升,辅差之重要性,必须与培优并列。造成学生优劣的现实条件多种多样,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在于,辅导学困生跟上教育水平的标准线。
二、小学语文辅差现阶段面临的困境
(一)义务教育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仍处于义务制教育阶段,应试择人难以避免,虽然国家提倡全面发展,但在升学选拔过程中依旧根据硬性分数决定。同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基数大,教育资源有限,公立学校普遍存在班级学生数量庞大、教室和教师资源分配不平均。因此师生课业负担重,为达成教学指标,教师可分配的时间精力无法兼顾全部学生,教师对待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关注度难以良好平衡。这一客观条件长期性限制“培优辅差”教学策略的开展。
(二)实施过程的偏差性
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课程本质上即与数学等学科客观答案的传授方式有异,语文课程考察范围广、学科知识积累时间长,成绩反馈更依靠于长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距,在语文学科上,并非一朝一夕能够缩小的。
且因学生家庭条件、个人潜质也存在差异,教师仅在有限的学科课时上做出辅导,效率有限,因此教学目的和教学的实施过程存在较大偏差。为取得校方硬性考核指标,教师不得不做出牺牲。目的性和实施过程的对立统一,也是限制辅导学困生教学策略开展的重要原因。明确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才能制定解决方法。
三、小学语文辅差教学策略及建议
目前很多实施方案对于教育辅差的常见手段都有具体的补充。但在教学活动实施开头,本文建议还需加强对教师教育态度的明确性。以免只是照搬教学建议,而未从根本上分析当前众多学校下不同教学环境的特殊性、教师个人所教学生的特殊性。总而言之,教师应该明确职业底线,认同公平教育的初衷,严格按照新课改的标准,并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教学进度,为学生准备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最大程度兼顾每一个学生。
(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学困生的存在往往是家庭、个人、学校三方面多条件多因素导致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时,理性看待三种类型学生差异的存在原因,针对三者对知识吸收的速度,做出不同的评价标准。
实际辅导学困生提高语文成绩的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不同的知识储备,设计符合学生个人水平的学习要求,尽力让学困生在完成任务、建立自信的基础上学到更多的知识。以教学部编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课文《草船借箭》为例,面对学困生而制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先从认识文本生词、积累词语、亲近古代文学课文开始,而非按照教案要求生搬硬套,直接要求学困生与学优生在了解三国演义、把握人物心理的答案上,取得一致的结果。
(二)多方配合,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教师对学困生的辅导,不仅局限于一对一的学科知识传授,更应尽力与家长保持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写作习惯,毕竟语文素养的积累不止步于课堂,更呈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可采取学科分组模式,打乱学生排序,尽力安排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合作学习,互相帮助。例如在进行课文朗读与背诵这类基础教学任务时,鼓励学优生辅导学困生,激励学困生学习他人优点,建立进取心,同时也能减轻教师压力,促进学生交流与学习。
(三)综合评价,正向反馈
小学语文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建议使用系统评价体系,用直观、客观、高效的方式,记录学生在培优辅差教学策略实施的初期、中期、后期的成长变化情况,以节点性把握学生培育方法,及时更进、改良教学手段。
辅差策略开始之初,师生进行沟通,制定符合学生个人情况的学习计划,激励学生建立自信心、竭力完成目标。同时,教师分析不同学生个体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与自身缺陷,制定培养计划,了解学生特长和兴趣,整理相应鼓励举措。从学生日常作业、活动作品、阶段测验、期末成绩入手,与家长共同反馈,进行有效、善意的评价。
        结束语:小学阶段是学生成才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授小学语文课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教学安排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出相应调整。在重点辅导学困生这一领域,教师首先应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以及学困生个人优缺点,尽量与学生建立信任和友好关系,才是一切教育活动开展的基础。侧重辅导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时,要尊重小学生的心理状况,时刻修正教学思维,改进教学手段,引进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尽力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思维,转变到主动学习、探索乐趣的氛围中。
参考文献:
        [1]于丽丽.小学数学培优辅差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07):52.
        [2]黄友仲.基于公平教育视角下“培优辅差”的教学策略[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二——教改新视野.: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38-39.
        [3]张国梅.小学语文因材施教,培优辅差之我见[J].课外语文,2017(15):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