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8期   作者:夏利铭
[导读] 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带动了以房地产建筑行业为
        夏利铭
        上海锦循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000

        摘 要: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带动了以房地产建筑行业为代表的相关产业蓬勃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木建筑工程总量逐渐增大,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基础建设工程之一。后浇带施工技术作为新兴的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之一,可以显著提升建筑物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效果,当前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后浇带技术的应用优势进行分析,详细说明了后浇带施工的技术要点,并有针对性的探讨了土木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优化方法。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技术;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1 引言
        当前我国现代土木建筑呈现出结构简约、施工进度快的显著特征,不断优化的土木建筑施工设计和新建筑材料的广泛应用给施工技术带来了更为严峻的考验。在当前的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浇筑混凝土受气温、湿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尺寸结构等物理属性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收缩膨胀等适应性变化,将会导致土木建筑主体结构变动等问题。这一点在土木建筑顶层防水能力上有较为明显的表现。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在混凝土结构凝固稳定后通过后浇带技术对混凝土施工缝进行填充作业以保持建筑物的结构完整性。后浇带施工技术对建筑物建筑质量有着明显的提升作用,在诸多工程案例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

1 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主要作用
1.1 显著缩小结构间沉降差
一直以来,土木建筑工程各个混凝土结构间的连接都是建筑工程人员面临的突出问题。土木建筑在交付完成之后,受建筑地点地质条件和土木建筑地基建筑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建筑主体受到重力作用将会出现沉降,且各建筑结构沉降效果随客观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以量化指标对这一过程进行描述即为,不同建筑结构部分沉降状态和沉降的距离略有不同。
为了保障建筑主体结构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施工人员可通过多种方法缩小建筑物因自然沉降作用导致的结构间沉降差。后浇带施工技术作为一种效果良好的缩小沉降差的技术,将土木建筑项目分为高层建筑和裙房结构两个部分分别开展施工作业。这样的施工技术优势在于当土木建筑主体施工结束后,沉降趋势逐渐趋于稳定,在较为稳定的状态下对施工缝进行浇筑不但有效避免了显著沉降状态下对结构间浇筑混凝土的破坏,而且通过高层与裙房结构间联系的进一步紧密,实现土木建筑整体稳定性的明显提升,降低建筑的沉降几率,将土木建筑各结构间的沉降差异控制在相关工程标准允许的范围之内。

图1 后浇带施工现场
1.2 降低混凝土结构的收缩膨胀
当前建筑行业使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就是混凝土,它来源广泛、使用简单、价格低廉、结构强度高等优点使其成为土木建筑单位的首选。然而由于混凝土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会发生水化作用,正常使用过程中因环境温度、湿度变化混凝土将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和裂解,这为建筑物质量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在某些工程案例中,由于混凝土的裂解其结构强度受到了明显的影响,导致土木建筑出现裂缝,土木建筑结构完整性缺失为建筑质量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风险隐患。在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下,由于已经为混凝土的变形和裂解留出了一定的空间,后期浇筑工作将大大降低土木建筑结构间的相互影响,提升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为建筑质量安全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
2 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技术要点
2.1 设置合理的施工位置
在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正确应用中,由于不同的土木建筑在设计、种类和规格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其施工位置也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同。为了保障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质量,施工人员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土木建筑特点,结合建筑物主体结构的实际需要,科学设置后浇带技术的施工位置。在确定了施工位置后,要根据施工地点的实际情况和力学特征,对后浇带结构的约束力进行一定程度的释放,确保混凝土膨胀过程中填充施工的有效性,切实保障建筑物的安全稳固。
2.2 预留合适的后浇带间距
由于土木建筑主体结构中有大量的钢筋等重要结构,后浇带施工作业中应充分考量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抗性需求,合理设置后浇带施工的间距。在具体的后浇带施工作业开始前,施工人员应根据土木建筑施工设计图纸对后浇带间距进行合理的设置,必要时可联合建筑设计人员共同商讨后浇带具体位置的设置,避免因后浇带设置距离不合理导致的混凝土膨胀变形超出钢筋结构承载极限等问题。在某些后浇带施工案例中,由于后浇带间距设置不合理,土木建筑物主体内的钢筋出现了断裂、扭曲等现象,导致不同位置的钢筋结构承重不均,为建筑物的后期正常使用埋下质量安全隐患。
2.3 充分结合受力结构进行考量
对于土木建筑而言,特别是高层建筑,施工过程必须保障建筑主体的受力结构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通常而言,后浇带施工应选择建筑结构中受力较小的位置开展作业。同时,由于后浇带也属于混凝土结构,长时间的使用下混凝土结构断裂不可避免。为了最大程度降低后浇带断裂对建筑主体安全带来的不良影响,施工人员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对排在建筑顺序靠后的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强化处理,并严格按照土木建筑施工质量要求在后浇带的梁板上留出若干分布均匀的斜缝,降低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后浇带断裂面对建筑可靠性带来的影响。

3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土木建筑工程应用的优化措施
除了技术应用的重点之外,后浇带施工技术还有亟需注意的应用要点。
3.1 严控施工材料质量
对于土木建筑工程而言,施工材料的质量和种类对建筑主体属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实际的建筑工程开始前,设计人员应针对建筑设计细节中的差异性特点,有针对性的详细测算并合理预留后浇带施工位置,必要时可在设计图纸中将备选混凝土材料属性进行陈述和说明,便于后期物资采购人员和施工人员开展相关作业。在建筑材料入场后,现场监理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应针对所有建筑材料开展科学而细致的质量抽查,重点考察材料的技术参数是否与后浇带施工需求契合。
3.2 严格遵守施工作业流程
遵守正确的施工作业流程也是后浇带施工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施工作业中,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守后浇带施工作业流程,遵循相关操作的客观规定,视施工现场情况开展施工作业,保障施工作业的标准性和科学性。在工程开始前,施工单位可组织相关专家、技术能手和施工原材料供应商技术支持人员,开展面向全体施工人员的后浇带施工技术培训,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技术水准。同时,应注重强化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按照相关建筑材料的存放规定分类分别堆放,保障混凝土材料的结构强度不受影响。
3.3 确保合理的施工位置和施工宽度
在一般的土木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应在柱跨三等分中间位置开展后浇带施工,也有少数工程将后浇带设置与梁结构、板结构的1/3位置处。施工人员应认真理解施工图纸,对设计中明确标注的主结构受力较小的位置进行准确的辨识,并根据合理的施工技术开展对应的后浇带施工。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宽度一般保持在80-100cm之间,墙板厚度超过20cm时后浇带宽度应结合施工墙板特征确定具体的浇筑厚度,但最高不能超过100cm。

4 结论与建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土木建筑施工质量已经成为行业和施工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显著提高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对建筑质量也有着非常优越的保障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土木建筑工程中突出的应用效果,然后对设置合理的施工位置、预留合适的后浇带间距、充分结合受力结构进行考量等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最后提出通过严格把控施工原材料质量、严格遵守施工作业流程、明确施工位置和施工宽度等三方面提高后浇带施工作业效果,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参考文献:
[1]裴志强.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4):23-24.
[2]张正勇.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2):9-10.
[3]刘明喜,王君,吴才有.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高层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0(04):114-115.
[4]王宏亮.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科技,2020(04):60-61.
[5]倪国洪,胡旭峰.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22):8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