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举
贵州金品建工混凝土有限公司
摘要:混凝土结构有着良好的稳定性、完整性,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着优良的效果。但是混凝土施工中常常会出现裂缝问题,我们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修补办法,很容易出现裂缝扩大的现象,最终影响到混凝土的结构性能。为此,相关工作者应当重视混凝土裂缝问题,有效监控各个环节施工技术的应用,加强质量管控,提升混凝土的施工效果。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裂缝;处理措施
1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1.1地基不均匀沉降
不同建筑工程当中地质条件不同,在建筑过程当中做好地基的把控是做好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地基建设方案要根据当地地质条件、总体规模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对建筑物的结构、混凝土的强度、施工技术等进行管控,确保施工建筑质量符合当地实际要求。如果施工队伍没有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考虑,直接采用相同的地基形式,按照相同的技术进行施工,在建筑物的负载作用下,地基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沉降。不均匀的沉降会导致建筑结构出现破坏,建筑混凝土会产生裂缝并出现开裂的现象。地基中受力分布不均匀,出现局部承载力不足、局部承载力过大等问题都是由于施工前期未根据结构设计好地基形式,从而引发地基不均匀的沉降,尤其是在楼塔建筑当中,如果没有进行特殊技术应用,那么在建筑相接部位容易出现沉降问题。
1.2混凝土质量问题
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关键是混凝土的强度,控制混凝土的质量需要从控制材料质量、控制配比、控制时间三个方面进行把控。第一方面为混凝土材料质量,凝土材料质量强度较差,将会导致在混合过程中难以满足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开裂的现象。第二方面是混凝土的配比,混凝土当中需要用到的材料有水泥、石沙、骨料等,如果没有进行合适的配比,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足,出现水分过多、水分不足的问题,导致建筑物中出现细小裂缝。在后期使用过程中会因为温度、湿度的改变,由细小裂缝转变形成宽度较大的裂缝,影响建筑物的使用价值。第三方面是混凝土拌合不均匀,将会导致承载力分布不均,出现局部受力过大或局部材料不均匀导致的开裂等问题,对于建筑整体结构造成的危害非常大。尤其是当运输、施工间隔时间较长的情况下,不均匀的混凝土会出现离析的现象,导致内部水泥、骨料等相互分离,对后期浇筑过程造成较大的影响。如果在工程当中发现由于混凝土材料比例混合不均,就必须对混凝土建筑进行返工处理。
1.3施工工艺不当
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施工工艺不当也会造成混凝土开裂。在当前施工条件下,施工控制当中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在浇筑过程中,对于钢筋密集部位或建筑重点部位没有进行分层浇筑,采用一体式的浇筑,导致内部分布内部配料分布不均匀,建筑质量不够密实,容易出现开裂的现象。第二,混凝土在自由下落过程中容易产生离析,出现水泥、骨料混合不均匀的现象。如果没有充分地混合均匀,由于时间过长会导致混凝土配合混合出现分离现象,对后期的工程质量有较大的影响。第三方面,模板支撑不够牢固,混凝土建筑由于热胀冷缩状况,出现变形开裂现象。第四,混凝土浇筑时间间段过长,浇筑过程中容易出现硬化现象,产生冷缝。第五,混凝土建筑完成后未及时进行养护,混凝土建筑出现脱水过度饱和等现象,导致及早的出现裂缝。第六,拆模时间过早或拆模方法不当,导致建筑出现裂缝。
2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2.1混凝土配置技术
作为混凝土生产中最为基础的一环,混凝土配置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土木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为此,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配置标准配置混凝土材料。在具体配置中,工作人员要精准地控制好砂石、水泥、胶合剂等材料的配比,做好施工设备的选用,并且严格遵守配比流程。比如,在配置砂石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砂石含量进行精准测量,做好具体配比的控制。
2.2混凝土搅拌技术
搅拌时间、投料顺序、材料配比等因素都会对搅拌阶段混凝土的性能产生较大影响。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性能达到最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各个参数和细节的控制,结合工程的实际需求合理设置和管控搅拌时间。同时,工作人员应当实时监控整个搅拌过程,明确混凝土的流动情况,保证搅拌的均匀性。
2.3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浇筑技术直接决定了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当前,我们常用的混凝土浇筑技术包括全面浇筑技术、分段浇筑技术和斜面浇筑技术。工作人员在浇筑混凝土前,需要细致地检查钢筋材料、混凝土模板的安装情况,并坚持连续浇筑混凝土,尽量避免停顿。如果采用的是逐层浇筑法,那么就需要在上一层初凝前完成下一层的浇筑,避免发生断层。此外,工作人员要在浇筑完成后仔细检查模板的密封性,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2.4严格控制温度应力
在搅拌和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水泥会产生水化热现象。为了做好内部控温,工作人员要尽量选择水化热低的水泥,加强入模温度的控制,合理调整水泥的比例。此外,工作人员还可以将一些水管提前铺设在混凝土结构内部,在浇筑过程中或者浇筑结束后,利用冷水循环带走内部的部分热量,达到有效控制内外温差的作用,减少温度产生的应力。
3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裂缝常见处理技术
3.1表面修补法
第一,如果是裂缝宽度ω≤0.2mm的表层细微独立裂缝或者网状裂纹,那么我们可以用修补胶液修补裂缝,也可以利用纤维复合材料将其封护作用进一步提高。第二,涂覆法。如果混凝土表面存在较多的裂纹,那么我们可以在混凝土表面涂刷具有封闭作用的修补材料,并按照0.3mm~2.5mm的标准控制涂抹的厚度。第三,处理整体面层。如果存在较多数量且广泛分布的表面裂缝,那么我们可以用水泥砂浆或者细石混凝土处理整体面层。
3.2局部修复法
第一,填充法。如果裂缝宽度或者深度超过0.2mm,我们可以先用钢钎、风镐或高速转动的切割圆盘扩大裂缝,将其加工成V形或梯形槽;然后用环氧砂浆、水泥砂浆、聚氯乙烯胶泥等材料分层压抹,并确保填充密实。第二,预应力法。用钻机在混凝土构件上钻孔,并将预应力钢筋穿入螺栓,拧紧螺帽,减小或者闭合裂缝。第三,重新浇筑。如果是由于运输、堆放、吊装不当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那么可以将附近的混凝土凿除、清洗干净并且润湿,用高一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凿除部分,以达到修补裂缝的效果。
3.3灌浆法
配备好浆水物,并将其灌注到混凝土裂缝中的方法即为灌浆法。灌浆法利用的是浆水物的扩散和固化作用。固化后的浆水物黏度较高,能够牢固地黏结在混凝土结构上,从而和原混凝土结构形成整体,达到补漏的效果。环氧树脂浆和甲基丙烯酸甲酷液是灌浆法常用的化学物质,聚氨酷等是常用的堵漏化学浆液,这些物质都能够达到混凝土强度恢复的效果。
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土木工程建设项目数量日益增多,但从很大程度上讲,社会经济的发展会受限于土木工程建筑质量的影响。当前土木工程建筑建设中常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方法和处理措施。混凝土裂缝是困扰施工单位的一大难题,只有明确裂缝产生的原因,加强对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控制,做好施工过程管理,加强修补混凝土裂缝,才能保证土木建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杰.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08):16-17.
[2]冯子成.土木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究[J].中外企业家,2020(07):128.
[3]赵妍.论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居舍,2020(05):52+193.
[4]王恒平.探讨土木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与解决对策[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0(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