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和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8期   作者:罗霄
[导读]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推广与应用,无
        罗霄
        身份证:51052419850127****
        摘要: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推广与应用,无疑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在驱动力。鉴于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建议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提高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从多个方面按照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原则,对现场生产作业活动涉及的要点问题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落实。与此同时,立足当前装配式建筑工程市场发展情况,创新与优化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内容,为我国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问题
1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1.1构件生产工业化
        装配式建筑在安装构配件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质量标准以及施工技术,在外界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按照具体的作业流程展开生产工作,有效防止因为人为以及外界因素在构件质量上产生的干扰,确保构件具备优良品质,提高建筑整体质量,达到持续施工目的。现场所采用的机械化吊装以及节点施工形式,使劳动强度得到了降低,并且保证了建造期间的安全性。通过BIM技术的有效使用,有利于优化构件以及模拟施工,实现了供给质量的提高,使供给得到有效扩大,进而实现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在标准化构件的生产中,工厂可以对模板进行最大化的周转性使用,生产大批量的构件,实现资源的有效节约。
        1.2功能集成化
        装配式建筑并非是将现浇简单的改变为预制,而是实现了集成性建筑系统。在构件的实际生产以及施工模式环节有效应用BIM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利用BIM技术所具备的协同一体化,使设计实现模块化,在实际设计中能够与业主之间进行适时交互,提供具有个性化的良好服务。装配式建筑所具备的集成产业链信息,为建筑的整体生命周期给予了基础数据的大力支持。在BIM模型中融入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条所具备的数字信息,无论是前期的设计和采购环节,还是后期的生产、施工以及运维环节,使全过程全部实现了信息交互,为互联网的有效应用,工厂智能化以及工地智慧化的部署给予了基础数据的有利支持。使建筑产品实现智能化以及数字化的供给。
2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运用方法
        2.1 预制混凝土构件技术
        装配式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需要提前按照预定尺寸和规格制作建筑结构中的梁、板、柱、墙、楼梯等部件,即预制混凝土构件。这些构件在工厂里完成生产,之后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调配安装。所以,预制混凝土构件技术是保证装配式建筑质量的前提。首先要制作精准的模具,并且要求脱模方便,保持较高的刚性和平整度。在往模具中浇筑混凝土时,要检查模具中钢筋的排布、预埋件位置、模具密实性等是否符合要求。在混凝土浇筑时要一次性完成,并且要及时、连续振捣。在整个模具构件进行养护时,可采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蒸汽养护,提高工业化生产效率和水平。在进行脱模时,要注意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表面是否平整,如果有较大的气孔、蜂窝、漏洞等,则可以判断为浇筑失败,需要重新制作构件。
        2.2预制构件安装技术
        在将工厂制作好的预制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后,接下来的关键环节就是如何把这些构件安装到一起。由于钢筋混凝土构件普遍较重,有的体积很大,这就要求承载力很强的起重设备、吊装设备等,选用的吊绳、吊钩等必须进行严格的测试。在进行安装构件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在对接位置处更要小心翼翼地防止磕碰,这就要求施工机械具有较高的水平、垂直精度,保证精准地完成对接。为了使安装的准确度高、误差小,可在预制构件中预留定位孔和定位销,但要同时保证定位销能够实现微调,以解决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误差问题。


        2.3预制构件连接技术
        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在完成安装之后,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的连接方式有机械式连接和现浇式连接。如果采用的是机械式连接方式,连接部位就需要使用高强度的钢构件,在连接部位安装套筒,通过套筒内注入具有高强度、低收缩的灌浆料,在灌浆料硬化后实现一体连接。机械连接应保证构件之间的稳固性,不能有松动和位移。而如果连接采用的现浇式,就要在构件对接之后进行支撑模板,再进行现场浇筑混凝土,同时要在标准条件下养护。在拆除模板后,务必要检验构件对接是否良好,保证浇筑的混凝土硬化后与预制构件紧密结合,使整个建筑构件成为一体、同一寿命
3未来的发展趋势
        3.1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涉及到工程的设计、施工、质量、进度和验收等众多环节。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装配式建筑各个环节涉及到的质量控制是核心,特别是工厂化生产的建筑构件对整个建筑结构的质量影响较大。同时,建筑构件生产的过程中又涉及到原材料采购、生产、检验等关键步骤,尤其对预埋件的质量监督要严格细致。在将建筑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时,要检验运输过程中的构件是否损坏,保证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顺利进行。在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环节,要对构件的定位、安装的精度进行记录和测量,特别是连接点的施工工艺要严格按安装标准进行。施工完成后,在进行质量验收环节,做到层层把关、严谨务实,不合格的工程要及时返工或改建。
        3.2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现如今,建筑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逐渐增高,但是装配式建筑的信息化水平普通不足。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关系到装配式建筑从设计、生产、施工和维护各个环节,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甚至可以决定工程的工期和质量。近几年,BIM信息化技术大量应用于建筑行业,不仅提高了建筑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优化了新型建筑行业发展环境,同时也促进了装配式建筑的信息化发展。在相关政策上,2016年住建部印发的《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也为装配式建筑的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强调加快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协同融合发展。因此,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支撑,只有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提高信息化建设与建筑产业的融合水平,才能推动装配式建筑迈向现代化高水平、高质量建设的新台阶。
        3.3发展绿色节能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从生产到施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受天气、时间、场地等限制,因而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装配式建筑可以从工厂标准化生产源头控制产品质量,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生产工艺附加节能措施,使保温材料与建筑物真正实现同寿命,确保建筑工业化产品达到节能标准。在人们对住房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装配式建筑发展要充分利用相比传统建筑产业的优势,改善人居环境,建少资源消耗,加大技术研发力度,走出现有的建筑行业发展的困境,开辟新的建筑发展路径,才能使装配式建筑成为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结束语
        为全面响应国家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工业化目标和战略,建筑行业内部针对生产作业流程以及生产作业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统筹规划与合理改进。其中,在施工管理模式方面提倡利用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模式取代传统施工管理模式的方法开展现场施工作业活动。究其原因,主要是装配式建筑在很大程度上集成了节能性与环保性特点,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工厂化流水线生产作业,这是传统建筑施工管理模式无法达到的。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模式已经在建筑行业内部得到了广泛推广与应用,且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果。
参考文献
[1]陈玉光.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6):111.
[2]王涛.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25):118.
[3]王一懿.装配式建筑在工程管理中的影响因素与解决方法[J].住宅与房地产,2019(34):120.
[4]文祖硕.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研究[J].地产,2019(22):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