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探析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8期   作者:彭俊豪
[导读] 海绵城市是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城市规划方法,是新的天然的绿色建筑,
        彭俊豪
        广东省装饰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656

        摘要:海绵城市是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城市规划方法,是新的天然的绿色建筑,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能力,稳定城市生态系统,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建设海绵城市意义重大。
        然而,海绵城市也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模式,在实体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对此,本文论述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及其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难点,最后提出了解决海绵城市建设问题的技术要点,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后续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难点;技术要点
引言
        在2013年12月12日召开的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自然积累的海绵城市”,2015年12月20日,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必须提高建设水平”,“海绵城市”是指一个城市,就像海绵城市一样,环境发生变化或发生自然灾害时,具有良好的“弹性”来应对,如下雨时,可吸收、积聚、渗出、排除雨水或在场地上或附近,并适当补充地下水储备,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放水”要“排干”,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结合人工措施,建设具有城市防洪理念的新一代海绵城市。
1海绵城市建设的问题以及矛盾分析
1.1 缺少社会认知
        事实上,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稀缺的国家,南方和北方的降雨是非常不均衡的。有一部分人民群众正遭受着暴雨,很少有人能理解和理解这样的暴雨可能带来的影响,目前,海绵城市的建设主要由政府和相关机构负责,甚至在一些地方,人们阻碍了海绵城市的建设,影响了海绵城市的进程。
1.2 国内缺少绿色类型海绵体建设
        所谓“海绵建设”类似于海绵一样,它能迅速排出物体中的“水”,面对城市洪涝灾害可以迅速地排出城市洪水。
        建设有阻碍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城市土地过度开发,为了迅速恢复,导致地价大幅上涨,由于许多土地所有者为了自身利益而对土地开发产生了更大的兴趣,现在出现了高层建筑和混凝土桥梁,绿地逐渐消失,导致绿色海绵体建设数量急剧减少,导致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缺乏基础。
1.3突袭形式建设显现出弊端以及风险
        以全面铺展的形式建设海绵城市,会给城市带来许多不可预知的风险,许多城市盲目重建街道两侧的绿化设施,使其成为累赘,往往缺乏安全评估和理论依据,北方城市通常缺乏防洪能力,如果夏季有长时间的暴雨,雨水就会暴涨排水系统就会崩溃。
        海绵城市是在原有市政建设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这必然会导致城市基础设施的破坏,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彻底的风险评估,以避免破坏城市原有的绿化。
        由于一些不合理的人为调整措施,加之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需要政府和人民群众实时监控和及时解决。
1.4缺少有关法规以及政策方面支持
        南方海绵城市建设确实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新概念,还存在很多问题,国家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法规有限,指导意见的范围有限。
        这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加以调整和完善,缺乏法规和政策支持,必然导致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建设标准的缺失,进而导致海绵城市的建设影响海绵城市的最终建设效果
1.5科学研究水平落后
        由于海绵城市的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大部分技术和经验都是基于经验,由于国内城市缺乏自主研发的技术和经验,导致现有的评估缺乏科学的数据,而海绵城市建设所需资金和专业人才不足,阻碍了海绵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2海绵城市概念及其建设的重要意义
        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要实现城市污水系统现代化,必须更多地利用自然力抽水,建设天然蓄水城市,这里的“海绵城市”就是,根据环境重点,结合人工措施和自然方法,积极利用天然水建设水、湿地和河流,优化城市湿地(自然处理区)结构和界面,城市河道(天然断层)和湖泊(储水空间)保证了城市地区雨水的最大积累、渗透和净化,这不仅有利于充分利用城市雨水资源,而且有利于有效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3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问题分析
        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城市下水道和防洪安全,提高城市生态系统运行效率,2015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措施,虽然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但从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来看,并不十分乐观,许多城市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都面临着许多问题,使得海绵城市的高水平建设举步维艰,以下是笔者为海绵城市建设难点总结的一些要点和意见。
3.1海绵体资源严重稀缺
        绿色城市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配套设施之一,海绵城市不仅涉及水道、河流、湖泊、池塘等,还有一些天然的绿色设施,如城市园林、湿地、绿化、透水道路等,可以促进渗滞,城市雨水的净化和循环利用。
        如果有的话,可以通过城市污水管网,但是在城市建设的实际过程中,很多城市在努力提高城市建设效率的同时,城市生态源和湿地遭到了严重破坏,这降低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城市海床资源严重短缺,难以建成海绵城市。
3.2缺乏成熟的建设技术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模式,需要高技术的城市建设,然而我国许多城市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海绵城市建设理论体系和专业技术队伍,这就导致了许多问题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还不发达,正如我国正在建设海绵城市的城市一样,由于国情和城市生活条件的不同,国外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适用性有限,因此,城市有必要继续深化对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研究。
3.3弊端风险较高
        海绵城市的建设虽然可以为大多数城市的生活条件和自然环境的显著改善做出贡献,目前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有助于大多数城市的生活条件和自然环境的改善,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采用“突如其来”的建设方式,在一些城市,如北方城市,这些海绵建筑方案比北方更具抗洪能力。


        利用这些植物重建道路,对夏季降雨较多的城市,同时会产生灾难性、不可预测的后果,它们也严重破坏了海绵城市的整体结构。
        这种建设方法将增加城市雨水后续处理和循环利用的成本,也需要更多的人力,海绵城市整体结构通过财力和物力资源重组来构建,这将大大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总成本。
3.4缺乏法律法规支撑
        我国建设海绵城市的时间相对较短,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系列的技术和管理问题,解决办法应以相关立法和监管法案为依据。
        在探索和试验阶段,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制定并实施了相关法律法规,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目前,政府部门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和适应还不够完善,要全面有效地解决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制约了海绵城市的稳定健康发展。
4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4.1因地制宜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水文特点或地理位置,要把它变成海绵,城市建设要因地制宜,如“渗、滞、蓄、清”“用、排”是海绵城市发展起来的技术体系,适用于北方干旱少雨的城市当谈到南方干旱气候的城市时,这一系列即将崩溃,我们应该更加注意雨水的快速收集和排放。
4.2合理确定规划控制目标
        “海绵城市”是指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按照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原则,采取替代性城市发展方式,有效控制雨水径流、自然蓄积、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的城市,地表水和地下水必须结合起来,协调和考虑水资源管理的复杂和长期方面,例如供水和卫生。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水文特点,不能排除一些城市地理位置或气象条件的特殊性,导致规划控制目标不同,规划也存在一定差异。”“过程控制、实施重点、投资多元化”对雨水开发利用,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暴雨时吸水、吸水、防洪;
4.3加强政策引导
        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政府不仅完善了各类设施的标准设计规范,而且结合相关环保法规,严格执行设计和施工控制标准,验收等规划、区域、交通等,供水、绿化等。
        建立健全水质控制管理、运行费用、用水安全、交通拥堵、蚊虫孳生等长效服务机制,确保项目建设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这将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大量资金可以由地方政府筹集,政府也可以利用激励机制,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国家税务总局对参与中下游海绵城市建设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对环保企业实行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支持企业更多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4.4合理选择施工技术
        要科学的勘测地质条件和降水资料,建设人员还要调查城市河流的流量和植被、湿地、湖泊的大小。
        并利用互联网技术输入城市数据系统,如面积、流量、降水量、极端峰值等,通过系统仿真,论证设计方案。
        并根据结果选择最合适的方案施工人员还必须对环境进行调查,建筑和地下空间周围的区域,以使施工顺利进行,并尽可能适应环境而不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
4.5重视建设管理
        此外,建设者要定期对城市人工林进行监测和评价,主要是在吸水、蓄水和防洪、排水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相关调查评估资料保存在海绵城市建设档案中,为后续的建设维护管理提供可靠、完整的资料和经验。
4.6城市海绵体的管理与维护
        城市建成后,要及时采取科学的管理制度,做好后续护理工作,调节城市水循环,更广泛地利用雨水和生活污水。
        不同类型的降雨需要制定不同的管理和运行方法,不同城市的河流、湖泊和绿地分布,尤其是绿地和湿地是能够吸收水分的分水岭,对减少城市热侵蚀等地质灾害的影响也具有积极意义。
4.7提供政策支持
        海绵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建设过程中,政府要注意在审计、监督检查等方面规范相关法律政策,严格执行标准规范,监督所有哨所的施工。
        特别是设计方案,环境、地下空间和降水数据应结合起来,政府还应切实动员有关部门:
        城市规划、园艺、供水等机构共同制定健全、可持续的建设和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安全,使每个建设阶段都有一个适当的组织机构,负责履行各部门职能,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得到政策支持;有关部门的监管工作应该有序开展。
结束语
        一般来说,雨水系统建设模式下海绵城市的建设是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但这不是一次性活动,而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涉及巨大困难、困难重重的项目。
        80%的项目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这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城市绿叶谷类相对短缺,缺乏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科技研发滞后,必须因地制宜调整措施,然后合理规划和控制目标,当然,在政策导向相同、各方密切协调下,海绵城确实可以实现。
        此外,今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一系列问题,然后继续完善海绵城市建设体系,海绵城市建设将真正成为中国未来和人民生活条件改善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吕红亮,于德森,熊林.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技术思路与要点探讨一以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为例[J].建设科技,2016,(15):20-23+27.
[2]邹宇,许乙青,邱灿红.南方多雨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研究——以湖南省宁乡县为例[J].经济地理,2015,35(9):65-71+78.
[3]张建云,王银堂,胡庆芳,等.海绵城市建设有关问题讨论[J].水科学进展,2016,27(6):793-799.
[4]王文亮,李俊奇,王二松,等.海绵城市建设要点简析[J].建设科技,2015,(1):19-21.
[5]李建沛.平顶山市“海绵城市”建设模式的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7,(7):214-215.
[6]邱睿.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关键点分析[J].现代园艺,2016,(12):211-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