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俏元 刘彬 程沙沙
61010319930421****
61012119851224****
61042419891106****
摘要:为了提升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水平,分析BIM技术的运用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产生的影响。针对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存在的问题,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适合高校学生的BIM教学方法和手段,这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意义。通过将智能建造理念融入工程管理BIM实践教学改革,进行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新内涵探索、专业实践课程体系重构、综合实践创新平台搭建、校企协同创新发展四大变革,重构工程管理专业BIM实践教学的路径,促使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更具有信息化时代特征,更赋有创新思维,更拥有工程建造能力。
关键词:工程管理;管理专业;BIM实践教学
引言
随着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BIM技术与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机融合是教育者专注研究的方向,BIM技术在专业课程体系中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是要以BIM技术为核心的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一条主线,在教学中实现理论、实践与创新的有机融合,构建基于全过程工程管理的逻辑下的实践教学框架,通过将多门理论课程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达到建筑行业所要求的能力目标。
1面向智能建造的工程管理专业BIM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BIM技术通过对建筑本身的信息整合,在项目可研、规划、实施和维护的全过程中进行信息共享和有效传递,使工程管理及技术人员在建设过程中,对存在问题做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在提高生产管理效能、节约成本和控制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BIM技术已逐渐应用到建设工程各领域,为工程项目管理带来优化设计、施工模拟和技术指导、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便利性,为建设项目创造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率。
2工程管理专业BIM实践教学现状
2.1参与工程实践的深度和广度不足
客观地说,目前的实践课程不应该向学生展示项目建设和生产的总体情况。由于学生不能完全进入实习学习状态,再加上实习期短,流动性特别是安全风险较大,导致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能满足具体的工作需要,实习公司的投入远远大于直接聘请成熟人才的投入,因此很多相关公司不想主动提供大学生实习机会,这种现象导致学生无法得到足够的实践锻炼机会,导致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深广度不足。
2.2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BIM技术相关专业师资欠缺目前工程管理专业相关教师课时和科研任务重,导致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BIM相关理论的培训,虽然BIM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但是实践教学环节欠缺,比如在进行概预算课程设计中,不能采用全套BIM技术,只能简单采用建模计价软件来完成投标或者预算,没有对项目进行全过程协调管理。在使用BIM软件过程中,强调软件实际操作,没有真正领会BIM相关的设计理念,导致学生理解较为片面,忽视了理论的本质和精髓。
2.3实践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周期长、实习周期短、流动性强,目前的实习教学安排难以让学生全面了解建筑生产情况。而且由于建筑工程的安全风险较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在短时间内承担具体的工作,相关公司也不愿意提供实习或实习机会。即使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在实习过程中也不会让学生过多参与,这就导致学生不能完全进入实践学习状态,难以达到教学实践的真正效果。
3面向智能建造的工程管理专业BIM实践教学优化
3.1搭建BIM综合实践与创新平台
BIM实验室作为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载体,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必备要素,其通过BIM软硬件的引进、开放、应用及研发,提供学生实际应用BIM的能力,也是BIM技术发展、工程实践咨询、教师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因此,BIM实验室建设要从BIM入课和项目应用出发,分阶段分层次分功能进行规划与建设。BIM实验室可划分为教学实践与应用、教学资源成果展示、工程项目实践与创新创业、硬件与软件研发、多专业协同研发等不同的使用等级分区,根据BIM实验室的使用规模、研究和创新能力、实践实践能力可将其分为三级成熟度阶梯模型。
3.2探索适应智能建造的专业人才能力与素质
智能建造对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冲击不仅仅是技术变革,更是管理方法与组织模式的创新,要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方案,重新审视人才标准,重新构建人才培养能力,将传统工程管理专业标准和信息化技术定位相融合,培养学生具备协同合作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具备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首先是各学科和专业课程之间做到有机融合,构建复合知识体系,其次是要重视BIM理论和实践,将BIM软件操作、BIM应用、BIM实践与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的知识能力相配套、相融合,训练学生创新性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在BIM技术与工程建造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重点关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工程建造能力和信息化应用能力,实现能力培养与专业知识的融合贯通。
3.3校企协同育人教学模式实现多方共赢
通过加大推进各类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力度,建成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验室、BIM实验室,并以此为基础,与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公司开展深度合作,组建基于实践项目开展为主体的学生实践实训基地,在BIM技术教学、BIM软件运用、BIM竞赛、项目实践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的核心主体作用,构建资源整合、产学结合、过程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由行业单位工程师、高等院校教师组成本科导师组,对专业实践课程进行深度分析,以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组建BIM社团积极参与到企业实际项目运行中,实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与企业生产与技术进步的共赢。
3.4加强师资团队培养
基于BIM技术的实践教学改革离不开高水平的BIM教师,这些教师熟悉BIM技术发展的前沿,掌握了BIM技术的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由于高校师资要求学历是硕士或者博士以上,且外请专家无法形成稳定的教学体系,因此BIM技术相关教师的培养应该以专业教师为重点对象。因此,教师应积极支持参与BIM技术的培训,参与BIM项目的建设实践,培养BIM实践指导教师,提高BIM实训人员的各项水平,从而确保实践教学的效果。
结束语
以BIM为代表的“智能建造”科技革命给建筑业和教育界带来新的挑战。鉴于建筑行业对BIM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将BIM教育纳入高校教育已迫在眉睫。现阶段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BIM课程设置还不够完善,对BIM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BIM的知识体系应包含BIM的技术和BIM的管理两个层次,BIM课程应从理论到技术,从技术到管理,为建筑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提供必要的BIM人才培养支撑体系。目前BIM教育存在“过度商业化”症状,在一定程度上被社会BIM教育机构、BIM软件供应商所“绑架”。工程管理专业的BIM课程设置应体现公益性、开放性、包容性和实践性,应根据不同院校的专业定位,适当植入相关专业课程或开设单独课程,关注行业需求,分阶段教育,最终达到跨学科协作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吕婉晖.基于BIM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山西建筑,2019(22):182-184.
[2]颜红艳,胡灿,周春梅,等.BIM与工程管理专业融合课程体系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8(23):158-160.
[3]尚春静,李艳荣,任思佳,等.基于BIM的工程管理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建筑经济,2015(09):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