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姜燕玲
[导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混凝土建筑逐渐成为我国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
        姜燕玲
        武汉正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7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混凝土建筑逐渐成为我国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且其结构体型也越来越复杂。这对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作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提升抗震结构设计的质量,适应整体高层建筑工程发展步伐。
        关键词:高层建筑 抗震设计
引言
        近年来,四川发生了数起较大的地震,如“5.12”汶川地震、“6.17”长宁地震等,给相关地区带来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中占比最大的就是固定资产的破坏,而建筑物的损害表现的尤为明显,预示着提高建筑物抗震设计的要求迫切。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空间的需求也往大空间大跨度发展,建筑设计与建筑抗震设计两者也就必须相辅相成,才能促就建构筑物的适用性、安全性、经济性。作为建筑设计从业人员务必重视建筑的综合平衡,才能在建筑功能布局、结构安全、立面造型乃至建筑经济性中找到合适折中点[1]。
1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1.1建筑设计中优化功能布局的必要性
        建筑平面布置是建筑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平面布置方式会直接反映出建筑物的整体使用能力和需求功能。在进行建筑平面设计时,作为各种功能需求的承载平台,应对建构筑物的功能拓展有一定的预见性,对柱网的选择、开间进深的控制,甚至主要墙体的布置、交通流线的组织均应根据使用者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使用人员或单位留有余地,以便后期功能改造和拓展。通过调查发现,建筑后期为满足功能需求而扩建的项目,地震时出现破坏的情况十分明显,究其主要原因有:(1)新旧建筑结构体系不一,导致地震作用时变形协调能力差,容易拉裂;(2)建筑平面上的外围填充墙、内隔墙以及非承重的内隔墙构造上不统一,工艺条件有别,新老墙体抗剪能力差异明显,亦容易出现结构性破坏;(3)改建建筑往往追求高大和共享空间,容易导致建筑整体改造后出现不对称、不均匀的现象。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质量在平面布置上不均匀,会使得其在地震作用时产生扭转效益,导致受损情况;(4)建筑物在进行改扩建时,由于项目投资受限或原始资料确失,无法对结构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导致建筑整体性能差,地震作用时也容易破坏。由此可见,建筑物的平面布置设计对其整体抗震能力有着巨大的影响。在进行建筑平面布置设计时需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对特殊建筑的未来发展留有余地,同时在保证功能流线合理的情况下,建筑空间布置大小适宜,整个建筑物重心明确,刚度均匀,扭转可控 。
        1.2建筑构造保障抗震性能
        在进行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时,需对抗震不利的地方进行有效加强处理,并且进行多层次抗震设防,以保证建筑能满足抗震设计要求。建筑物的抗震体系由主体结构安全和维护构件安全两个层级。换言之,建筑物的抗震设计除了结构概念设计外还包括维护墙体、外墙门窗、幕墙及饰面装饰材料等设计。从事建筑设计行业,需要了解到施工现场最容易犯建筑构造上的低阶错误,而设计中则是更多注重对结构主体的把控,忽视对建筑构造细节的表达。对于很多建筑,特别是医疗教育建筑,发生地震时除了结构不应被破坏,还应该考虑项目的整体安全,保证项目能为抢险救灾所用。所以,建筑设计时首先应选择合适的墙体材料,尽量不选薄壁型空心砖、大孔径空心砖等类型的砌体构造,此材料在地震作用下极易被地震剪力所破坏,不利于抗震;其次对外墙幕墙设计时需要将一些具有良好延性的结构构件,使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有效连接,才能使构件与建筑主体协同工作,避免地震时产生次级伤害。同时应尽可能考虑到建筑的每一个构造节点的细节,这样才能够达到国家的抗震设计要求。

建筑物精细化设计是建筑抗震设计的必然趋势,设计过程中不能对结构主体和维护设施有区别对待,需要根据建筑的具体要求来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避免人祸与天灾同行[2]。
2高层抗震设计方法
        2.1设计方案
        在高层结构抗震设计中,相邻结构碰撞造成的地震灾害相对常见,应设计防震缝,倘若缝隙宽度较小,会造成结构遭受破坏。目前,在项目设计中,应结合地基基础,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使得不规则结构设计更加合理,满足结构抗震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在外观复杂、平面不规则的建筑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对防震缝进行设计,使得相关指标达到防震标准。针对项目施工而言,应结合平面不规则建筑的复杂水平,对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在本质上提升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抗震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其一,是设置缝隙,不规则平面结构划分为规则平面;其二,不设置缝隙,以平面不规则结构的种类和特征为出发点,制定合理技术方案。在抗震方案设计中,应权衡几方面内容:考虑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影响,通过不设缝方案应用,使得抗震方案应用与建筑物本身相协调,增加建筑物防震标准,结合抗震灾害等级等相关要求,当建筑物高度达到 100m,超过建筑标准,防震缝隙设计值应超过标准推荐值,使得建筑物本身性能获得提升[3]。
        2.2优选抗震装置
        抗震装置是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的重要组成,充当着建筑抗震防线的角色,在高层混凝土建筑墙体内嵌入消能键等减隔震产品,能够增强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的延性和抗侧移性能,让结构产生抗倾覆的力,提高基础机构设计的合理性,对于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消能减震结构创新至关重要。因此,在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中,应当分析高层建筑抗震结构受力情况,加强对建筑承受力的考虑,找出高层混凝土建筑中受力较为集中、较为脆弱的建筑结构部位,运用一些合理隔震消能减震装置,来降低支撑面处的相对变形,改善框架梁柱节点的受力性能,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提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保护力度。
        2.3恰当选择结构体系
        区别于一般混凝土建筑,高层混凝土建筑主要承受着水平荷载与竖向荷载两种不同方向的力,地基一般打在坚固岩石深处,这就导致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受力较为复杂。如果想要高层混凝土建筑拥有着良好的抗震性能,恰当选择与工程项目相匹配与适应的建筑结构体系,是抗震结构设计的关键。在具体抗震结构体系选择过程中,要依据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结合高层建筑的具体现状与需求,在确保建筑功能性与美观性的基础上,重视建筑结构抗扭转刚度问题,研究不同混凝土结构体系在不同程度地震作用下变形趋势,并运用BIM技术、VR技术等建筑技术测量与模拟不同结构的抗震性能特点,采用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挑选出适宜自身工程的结构体系,确保建筑结构平面布置相对规则,考量关键构件与连接点受力情况,以使得高层建筑受力较为均匀,确保建筑的安全性,来达到提升抗震性能的目的[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层抗震设计中,应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对抗震设计方法进行明确,同时完善设计方案,做好建筑物结构计算,使得抗震设计更加规范合理。研究表明,在平面不规则建筑中,扭转作用力使得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明显减弱,应考虑建筑结构强度、刚度和质量偏心问题,保证结构主体安全性与稳定性,达到理想的抗震性能[5]。
参考文献:
[1]罗付强.浅析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J].江西建材,2021(04):65+69.
[2]邱滟佳,张鸿儒,于仲洋.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建筑地下室抗震设计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1(02):285-293.
[3]崔威,冼剑华,苏成.广东省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用地震动功率谱[J].华南地震,2021,41(01):117-122.
[4]李晶晶.平面不规则结构抗震设计策略探究[J].安徽建筑,2021,28(02):69+71.
[5]王雷,赵国良,王诚杰,金坎辉.刍议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策略[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21,43(01):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