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现状调研及校企协同育人探索分析——以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为例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王秋云
[导读] 本文在此基础上,针对某市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
        王秋云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重庆江津  402247
        摘要:本文在此基础上,针对某市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岗位设置、校企合作现状等进行调研。通过分析某市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并结合中高职贯通培养特点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技能培养方向,探索新时期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途径,为我国高水平专业的建设奠定理论研究基础。
        关键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市政工程
        校企合作包括课程设置与专业配置、岗前训练与实验实习、师资交流与科学研究、文化育人与就业等。合作是建立在理论与实践、教育与效益统一的基础上,双向互利或多方受益。合作的本质在于育人,而不仅仅是科技成果的转化、产品与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合作的成功与否主要看培养的学生能否在就业时与企业实现“零转接”,从而使学生成功就业。
        一、校企合作现状调研与分析
        根据前期文献调研并结合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特点,以兄弟院校、企业、在校生、毕业班学生以及毕业生制定市政工程技术中高职贯通培养校企合作现状的调研问卷。兄弟院校、企业校企合作现状调研问卷主要从校企合作方式、实训室建设、合编教材、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制定。学生方校企合作需求调研问卷主要从学生的技能培养需求、就业方向、企业岗位培养等方面进行制定。
        综合某市30余家市政相关企业调研、某市10余所中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等调研结果发现,现阶段制约校企深度合作的原因有四点:(1)没有健全机制;(2)校方无法为企业创收;(3)企业参与性较低;(4)校企沟通较少。总结130余名在校生、毕业班学生以及毕业生校企合作现状和需求调研结果得知,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非常渴望得到企业的培训和针对岗位技能的培养,就目前学校与企业在企业宣讲、顶岗实习基地、企业参与教学、共编教材等合作方面满意度较高,同时学生对工作岗位认知有所欠缺,技能培养仍需要加强等。
        二、校企产教研融合模式构建
        (一)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
        面对市政专业新技术、新业态快速发展要求,为解决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脱节和缺乏契合度问题,学校从设置专业前产业需求调研到专业申报(调整)、建设,全程由行业企业与学院共同完成。培养体系主要考虑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三方面的核心内容。在市政专业学生的培养上坚持以专业应用能力为导向,以整体性改革为理念,在高效合理的校企合作平台上,重构市政专业的培养模式、培养体系和培养机制的改革思路,培育“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市政专业人才。建立实践课程,形成完整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从大一到大四,依托合作平台,先后开设专业认识实习、专业模拟实训、科研实验到专业综合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每一课程实践形成模块化体系,即课堂实践、校内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二)构建校企融合的“双师型”实践教学队伍
        在项目的实践中,企业中拥有丰富经验的管理者可对学生进行实训指导,教授他们如何发现市场需要,提高自己创新能力来满足市场,甚至创造市场需求。通过校企融合的“双师型”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强化了教师队伍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战能力。一方面市政工程学院不定期委派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技术工作,或进行挂职锻炼,进一步提高双方合作实效;另一方面除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实习外,通过企业导师讲座、参与就业指导课等方式进一步合作,加大企业导师在日常人才培养中的参与度。缩短了学生与企业、社会的距离,促使学生尽早了解和熟悉企业的招聘、培训、绩效考核、劳资沟通等实践过程,把握职场态势,知晓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和职业化素养。
        (三)建设面向需求的校企共建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
        校企实验室共建以双方的共同需求为出发点,针对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来进行投资建设,实现优势互补,建立起共享利益的关系。企业向学院提供实验设备和新产品,学院投入人才资源和原有的实验、教学条件。这种合作模式既节约了学院设备购置成本,又拉近师生与市场的距离;对企业来说,在高校优秀人才的支撑下,企业的研发也更加得心应手,而且还能选拔优秀学生留在企业,为企业储备人才资源。


        三、中高职贯通校企协同育人的思路与对策
        结合上述校企合作现状调研结果,根据中高职学生特点以及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特征,探索现阶段校企缺乏沟通、技能人才培养与岗位人才需求错位问题的解决方案,分析行业大师深度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
        (一)国内校企合作育人案例分析
        基于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特殊性,我国不同地区教育学者提出适应不同地区的校企合作模式。浙江省有不少学者提出采用“行业协会参与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等;黑龙江省有学者提出“2+1”校企合作教育框架;四川省有学者提出适应四川经济发展和人才结构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
        (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改革对策
        通过对国内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调研分析,梳理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教育校企合作、合作育人机制等相关概念,立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及德国“双元制”、瑞士“学徒制”等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的实践依据,基于现代化大都市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提出实现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校企协同育人方案,为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奠定基础。
        1. 立足教育本质,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元”育人校企合作模式,以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岗位需求和技能要求为人才培养前提,校企共同制定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中融入市政工程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并建立行业工匠大师工作室,由行业工匠大师定期开展讲座、座谈和讨论会,实现校企双师联合的人才培养。
        2.“1+X”证书融合教育
        “X”是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有所不同,针对市政工程技术中高职贯通教育的特点,建立“X”证书中高职融合培养,从“X”证书相关课程的课程标准开发、培训大纲及教材开发、考试题库等方面进行建设。
        3.“双导师”联合育人
        依据“职教20条”对校企“双元”育人的要求,结合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分析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教育的特点,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
        4. 搭建“校企生”信息化平台
        加强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是解决现阶段校企沟通不畅、学生实习目标不明确和管理欠缺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校企生”信息化平台的建立,既能满足学。
        四、结论
        深度校企合作是实现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如何在现有制度和专业特点的前提下,引进工匠大师参与技能人才的培养,最终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宗旨,还需长期的实践论证。
        参考文献
        [1]范大波,沈先荣,雷彩虹,等.高职市政专业“需求导向、双重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创新[J].黑龙江科技,2018(5):26-30.
        [2]方俊,梁师俊.行业协会参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途径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4(7):69-71.
        [3]?杨转运,易丽云.高职市政工程技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A].智能信息技术应用学会会议论文集[C],2014:422-4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