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唐孟莹
[导读] 本文以地基施工技术、预应力施工技术、结构防水技术为切入点,
        唐孟莹
        广西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本文以地基施工技术、预应力施工技术、结构防水技术为切入点,对土木工程施工中常用技术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说明,同时,从预应力技术、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深基坑支护技术、BIM技术入手,阐述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化创新,旨在推动土木工程施工及其技术的升级,为同类工程的展开提供指导。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BIM技术

        引言:现阶段,人们对土木工程施工提出的要求更为多样,特别是在施工质量方面有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上述情况,需要积极展开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化升级,实现施工技术的与时俱进。
一、土木工程施工中常用技术的主要内容分析
(一)地基施工技术
        地基施工的质量与土木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之间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依托地基施工技术的高质量落实,土工工程整体质量与安全性均得到全面性提升,使得主体结构在后续施工以及投入使用后稳定性下降和下沉问题的发生概率下降。在展开地基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要点的落实:在展开基础开挖工作之前,要求提前设定开挖灰线,保证开挖区域定位的准确性;采取“机械+人工”的方式进行分层挖土,确保每层挖土的厚度稳定在60厘米左右;当土方开挖至持力层时,在基底表面预留10-20厘米的土层,在检验合格并展开后续施工前铲除预留层,同时立即对地层落实封闭处理。
(二)预应力施工技术
对于预应力施工而言,其主要利用对钢筋、钢绞线沿受弯方向展开预先的张拉处理,以此促使沿结构受弯拉的方向对混凝土具有预压应力,从而实现对混凝土受弯区拉应力的抵消。依托预应力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增加梁板的实际承载力,降低混凝土裂缝缺陷的发生概率。
在当前的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常用的预应力施工技术包括后张法预应力施工以及先张法预应力施工。
对于后张法预应力施工而言,实践中,需要先浇筑混凝土待达到一定强度,然后张拉预应力筋。参考预应力筋粘结状态其可以细分为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以及后张法无粘结预应力两种[1]。对于有粘结预应力施工来说,需要先预埋管道且浇筑混凝土,随后落实穿筋张拉后灌浆;对于无粘结法施工来说,需要使用外表进过处理后能与混凝土无粘结的钢筋,在完成混凝土结构浇筑后直接张拉,该施工方法不需要预留孔道和进行灌浆作业。
对于先张法预应力施工而言,实践中,需要先张拉预应力筋,然后展开混凝土的浇筑。
针对后张法预应力施工以及先张法预应力施工展开对比可以了解到,两者各有优劣,具体如下:第一,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在应用该预应力施工工艺展开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不需要设置固定的台座设备,且施工地点不受限制;但是,该工艺中要求完成的工序内容较多,技术复杂性相对较高,所应用的锚具也不可以展开二次利用。第二,先张法预应力施工。在应用该预应力施工工艺展开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整体施工工艺保持在相对简单的条件下,所应用的锚具可以展开二次利用;但是,施工中需要设置固定的台座设备。在实际的施工实践中,要参考现实情况与真实需求选取合适的施工方法。
(三)结构防水技术
为避免土木工程在后续施工以及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渗透问题,要求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引入结构防水处理工艺,提升土木工程施工的整体防水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受到不同土木工程结构位置特性的影响,所应用的结构防水处理工艺也存在差异性。


例如,在对房屋建筑的屋面结构展开防水处理时,可以利用的工艺为防水材料摊铺工艺,实践中,可选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对于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而言,其常规厚度稳定在3-5毫米的范围内,防水年限一般为15-20年,温度范围稳定在零下25℃至零上100℃,伸长率可以达到150%。此种防水材料在房屋建筑屋面防水处理以及渗漏问题解决方面发挥出极为理想的作用,不仅能够提升房屋建筑屋面结构的防水抗渗效果,还可以提升房屋建筑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摊铺施工中,要求提前处理基层缺陷,控制基层含水率不高于9%,涂刷专用底子油并充分干燥后再施工;逆风向实行对基层处理剂的涂刷;在基层表面、卷材表面涂抹胶粘剂,预留出搭接区域;铺设卷材,排气压实;粘贴搭接缝,进一步强化防水抗渗性能。
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探究
(一)预应力技术的创新
结合前文的分析能够了解到,预应力施工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完成刚性防护后,依托环形包裹处理的落实,体现出对混凝土构件的进一步保护。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前的需求与发展变化,需要对预应力施工技术展开创新,如积极引入新材料、新构件。应用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支护管桩展开施工,该预应力支护桩的应用可以为土木工程支护提供一种高强度、高密实度、止水防渗性能可靠、结构稳定耐久的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桩。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可以选用冲击沉桩法或振动沉桩法,并稳定桩顶最大平面位移稳定在不高于80毫米的水平;将桩顶高程偏差稳定在不高于50毫米的水平;将垂直度偏差稳定在不高于1.5%的水平,确保整体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依托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相关施工人员在实际的土木工程预应力施工中,能够切实参考施工现场的真实情况、工程的负荷量进行预应力施工,提升工程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最大程度消除裂缝或其他混凝土结构缺陷的产生,实现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更好保证。
(二)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创新
        在土木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深基坑支护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当前的施工实践中,要求相关施工人员提前完成对土木工程施工现场现实情况、环境条件的确定,并以此为基础落实对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的优化调整,这也是现阶段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主流创新方向。实践中,若是发现土木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较差,则要切实参考现实情况应用灌注桩以及预应力锚杆实现加固;依托更先进的地勘技术,结合现有资料确定施工区域地下管道、电缆与光缆的分布情况,调整施工方案,避免深基坑支护施工对现有地下管线造成损坏,推动整体施工质量的增强。
(三)BIM技术的应用
        在“互联网+”以及智能化的大背景下,土木工程项目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可以结合网络信息技术以及电脑、移动终端实现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的随时随地掌控。此时,BIM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及其管理工作中应用受到更多关注,也逐步实现了广泛性应用。在展开土木工程的实际施工前,相关人员可以利用BIM技术对房屋建筑落实碰撞检测、施工模拟,以此确定出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实施针对性优化处理,确保施工设计方案以及土木工程质量达到最优。对于BIM技术而言,其在分析不同施工资源实际应用现状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将其应用于土木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能够结合施工工期对施工成本进行协调,达到控制工程施工成本造价的效果,降低不必要的施工资源浪费。总体来看,BIM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能够发挥出较大作用,值得重点推广应用。
总结:综上所述,落实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化升级是当前土木工程建筑行业实现更好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保证地基施工技术、预应力施工技术、结构防水技术中要点内容得到切实落实的基础上,结合对预应力施工、深基坑支护等技术的创新,以及BIM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先进性,强化了工程施工的效率效果。
参考文献:
[1]唐应香.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措施刍议[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11(12):46-48.
[2]武靖博.论述市政土木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技术及创新路径[J].低碳世界,2020,10(12):135-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