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伟
中建二局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1101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建设工程量逐渐增加,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在迎接全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必须重视,不能忽视。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是一种有利于维护建筑工程施工裂缝的新型施工技术,具有强大的作用。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时,应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提高后浇带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以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
1后浇带的施工工艺及功能特点
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高差大的情况,造成建筑工程不同程度的变形、裂缝。针对这种现象,要求在建设工程施工中应根据结构设计和施工规范,对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应用。同时,对于公共建筑或超长建筑结构的施工,由于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的要求,有必要在其工程结构中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后浇带施工的技术和功能特点,主要包括:1)解决沉降差问题。在现代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设计中,如果在施工中需要两者的有效结合,应通过引入后浇带施工技术,提前断开二者的连接。主体结构施工完毕,沉降完成后,在连接处浇筑混凝土,实现高低层之间的充分连接。2) 降低温度收缩效应。混凝土一旦浇筑完毕,会受到多方面散热不均的影响,从而导致混凝土的自收缩,进而产生热膨胀和冷缩现象。一般来说,施工结束后30~60天温差对工程结构的影响是正常现象。如果结构变形受到限制,温差中会出现热应力,由此产生的应力分布不均匀到各种设计效果的不同程度的裂缝。这将对施工进度和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也将给施工的整体性能带来极大的损害。
2后浇带设置形式
2.1后浇带位置选择。在后浇带施工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后浇带施工位置,明确施工注意事项。选择后浇带位置时,应尽量选择剪应力较小的区域,即结构应力较小的地方,后浇带应能穿过结构的整个截面。根据有关施工规定,梁板结构施工时,应在梁板结构的1/3位置设置后浇带。此外,还应采取有效措施,采用盖板覆盖后浇带,防止后浇带在施工过程中受到粉尘污染等。
2.2不同施工缝的选择。
在主楼和裙楼施工中,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可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后浇带施工分类及特点如下:(1)后浇带顺直。在直后浇带施工中,模板安装拆卸方便,施工工艺简单,但渗流线较短,界面(2)台阶后浇带施工质量难以控制。在阶梯式后浇带施工中,模板支护方式简单,优化了模板安拆工艺,阶梯式后浇带的防渗线比直式后浇带长,界面结合质量较好。模板支护时间长,死角处理困难,施工方法简单,与界面垂直水压方向结合好,防渗线长等缺陷,在模板安装和拆除中造价较高,同时还需要加强转角维护管理(4) v型后浇带。v形后浇带防渗线长,界面结合度高。但在模板安装、拆除过程中,对施工工艺要求高,施工难度大。
3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3.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要保证正常施工和建设工程质量,就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模板的预制工作决定了后期的施工工艺和施工工艺,这项工作需要在后浇带施工工艺使用前完成,并提前在施工结构中布置钢丝网,保证钢丝网的厚度和厚度均匀,满足施工标准,从而提高预设计模板的抗剪强度、刚度和整体稳定性,防止一些高、低层建筑由于主体水平跨度较大而出现沉降现象。后浇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合理控制钢丝网模板两侧的受力,避免因压力控制不当造成质量问题,在后浇区垂直浇筑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和频率,避免过振,减少钢筋和钢丝网的损伤,同时注意混凝土中水泥浆的流失,保证混凝土质量。
3.2后浇带设置技术。
基础准备工作完成后,应根据施工要求设置后浇带。另外,建筑物后浇带的设置要考虑很多因素,如后浇带的长度、建筑物后浇带的施工等。因此,后浇带的设计应结合设计方案进行,确保后浇带的设置能满足建筑工程的要求。而建筑物不同部位的后浇带设置要求存在一定差异,应保证施工人员对设置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避免相关部门在后浇带设置上出现问题。同时保证后浇带结构与钢架结构的吻合度,以提高后浇带结构在施工工程中的牢固性,避免后浇带结构在外力干扰下脱落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后浇带在建筑中的应用价值。
3.3施工缝处理工艺。
一般来说,在建设工程后浇带的施工中会出现一些施工缝。如果施工缝不能得到有效处理,势必影响后浇带与建筑物的相容性,直接影响后浇带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作用。为了控制施工缝对后浇带质量效果和实际效果的影响,有必要采用适当的工艺对施工缝进行有效处理。对于建筑物梁端施工缝,要求施工人员在考虑梁端后浇带边线设置影响的情况下,优化相应的施工缝,同时,保证了建筑物梁端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效果和稳定性,提高了建筑物各部位伸缩缝的处理效果。对后浇带的施工缝,要求有关人员使用标准化的仪器设备对伸缩缝进行凿毛,同时清理伸缩缝内的石块等杂物,保证接缝清洁,保持接头的润湿性,为膨胀节的最佳处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后浇带施工缝浇筑时,应采用适当的设备保证该区域混凝土的振捣效果,待后浇带浇筑完毕后,应将其抹平,从而提高后浇带施工缝的综合处理效果。
3.4现浇带保护技术。
为提高后浇带结构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实用功能,还应结合后浇带的整体结构及其相关功能,要求有关人员对结构进行有效的保护,为了改善后浇带与建筑物的连接,避免后浇带施工中由于外界因素引起的一些质量问题。从后浇带的施工来看,后浇带的保护技术主要体现在混凝土墙的临时保护技术和后浇带保护技术上。对于后浇带的临时保护技术,防止杂物和污水进入后浇带施工缝的技术,这就要求对建筑物后浇带施工缝采用胶合板和编织布进行有效保护,为了控制外部污染,影响后浇带的质量。建筑混凝土墙后浇带保护技术,在保护建筑混凝土墙后浇带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装置,并在预制板表面铺设一层高级防水层。保证建筑混凝土墙后浇带的质量效果和排水性能,确保建筑后浇带的质量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3.5后浇带浇注技术。
上述施工项目完成后,应采用合理的混凝土材料,合理的配合比,有效地浇筑后浇带的施工缝,以提高后浇带施工缝的压实效果,防止后浇带施工缝质量受外界因素干扰。为了提高后浇带结构的浇筑效果,保证后浇带结构的质量和安全,必须保证后浇带混凝土中微膨胀细石掺量的合理性。由于本工程后浇区混凝土浇筑施工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这就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相应的施工,以避免在接受混凝土浇筑时支撑模板松动和后浇区变形等,在后浇带施工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后浇带施工的效果,为保证后浇带的质量安全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浇混凝土带完成后,还应要求相关人员对后浇混凝土带结构进行有效维护。提高后浇混凝土的质量和后浇带的质量安全效果,突出后浇带结构的作用和建筑质量效果。
4结论
后浇带的施工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涉及内容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加强后浇带施工管理,保证后浇带施工顺利进行,使其质量达到预期目标,从而促进建筑结构的稳定,提高其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李春.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措施研究[J].山西建筑,2018,44(24):67-68.
[2]张杰.后浇带施工技术管理分析[J].山西建筑,2018,44(23):98-99.
[3]侯保林.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8(08):137.
[4]伍薇.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2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