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鹏鹏
广西建工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柳州 545000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建筑地下工程施工项目逐渐增多,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做好地下结构的防水施工。本文将围绕地下工程防水施工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总结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并提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防水;地下工程;混凝土
地下工程防水施工对于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耐久性都有着重要影响,在地下工程防水施工方面相关学者一直在不断研究,一些新的防水材料与防水新技术快速应用到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地下工程的防水施工质量。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够提高建筑地下工程防水施工的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1建筑地下工程防水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1结构自防水施工
(1)做好基面的清理工作,确保基面无杂物、明水。
(2)按照施工要求选择模板,保证模板平整度、刚度及强度等性能达到设计要求,并处理好接缝部位,避免出现漏浆问题。
(3)按照实验室配合比来配置混凝土,并将其充分拌制均匀,控制混凝土的入泵、出厂及入模的坍落度,其中混凝土入泵坍落度保持在120±20mm范围最佳。
(4)将混凝土充分振捣密实,在灌筑混凝土过程中应保证混凝土自落高度≤2m,若实施分层灌注应保证每层混凝土的厚度≤300mm。
(5)开展水胶配比试验,减少水泥用量,水胶配比不得超过0.45,从而控制初期混凝土结构的开裂情况,降低收缩裂缝的出现概率。
(6)在转运过程和开展浇筑作业时不得往混凝土中加水。
(7)根据具体的季节来调整入模温度,气温较低的冬季入模温度≥12℃,气温较高的夏季入模温度≤28℃。同时严格控制混凝土结构的内外温差,将温度差控制在20℃以内。
(8)做好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底板选择用蓄水养护的方式进行养护,侧墙则覆盖保水的保护层,同时保证养护时间,在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后落实保温保湿养护和带水养护,保证这两种养护手段的时间达到14d以上。
1.2防水卷材施工
1.2.1基层处理要求
(1)开展基层平整处理作业,处理方式选择结构自找平,并用2m靠尺来检查基层表面,在检查过程中应保证靠尺紧靠基层,其间距应控制在5mm内,保证基层表面平整、无起皮起砂问题,同时基层表面也不存在无明水和杂物。
(2)对基层的阴阳角进行处理,选择用配比为1∶2.5的水泥砂浆完成所有阴角、阳角的改造,其中阴角改造为5×5cm的钝角或直径超过5cm的圆角,而阳角改造成2×2cm的钝角或直径超过2cm的圆角。
(3)非固化橡胶沥青作为一种黏胶剂,在铺贴防水卷材前将其喷涂基层表面上能够提升黏结效率,保证防水层和基层紧密黏结。在喷涂非固化橡胶沥青时应先测量防水卷材的宽度,在基层上喷涂出稍微宽于卷材的铺贴范围,并在喷涂结束后要马上开展卷材的铺贴作业,先将卷材的一端撕开,并沿着撕开端向前铺贴,同时借助刮板和压辊赶走气泡。
(4)防水卷材的铺贴作业应达到卷材舒展平顺、无褶皱、无空鼓和无隆起的效果。若在铺贴防水卷材时出现破损和鼓起问题,应及时对破损问题或将鼓起部位划开进行修补处理,涂上胶结料,将剪成圆角的补丁粘贴在破损位置,并且保证圆角补丁四周距离破损边缘的最小距离≥20cm,并对所有甩槎部位实施保护。
1.2.2铺设防水卷材要点
(1)根据铺贴防水卷材实际位置选择铺贴方式,其中底板位置、底板和侧墙交角位置选择沿结构环向铺贴的方式,而侧墙选择沿着基层表面竖向铺贴的方式,避免出现十字接缝,根据卷材的长短情况灵活选择搭接方式,保证卷材铺贴的效率和质量。
(2)防水卷材的铺贴作业遵循“先铺贴底板,后铺贴侧墙”的铺贴顺序,底部防水卷材选择用环向铺贴的方式,设定固定点,保证卷材都在搭接边内。在底板卷材铺贴完成后及时开展防水试验,验收合格后再铺筑一层保护层,浇筑一层混凝土(厚度为5cm),并落实养护标准,做好保护层为的保护,避免发生踩踏事故,保证混凝土性能达标。
(3)为了保证侧墙防水卷材铺贴效果,应在铺贴工作之前做好准备工作,按照放样尺寸来裁剪防水卷材,并将裁切好的卷材固定在基面中,将卷材充分固定在基面上,固定点的间距控制在0.5m~0.8m范围内,保持卷材舒展平整,避免卷材拉的过紧或过松。除此之外,侧墙加强层应和防水层、基层紧密黏结,加强层边缘0.2m处和大面防水层选择用搭接胶带或胶进行固定。
(4)全面检查已经铺设好的防水卷材,如果表面存在破损立刻完成修补工作,让补丁边缘到破损边缘存在<7cm的距离,并且采用搭接胶带来对接缝搭边和其他不易密贴搭接部位进行处理,保证搭接效果。大面卷材铺贴作业结束后,可选择丁基胶带、套箍等作为补强材料,落实对穿墙构件的处理。
(5)完成防水卷材的铺贴作业后及时开展质量验收,按照规范对卷材破损、鼓起部位进行处理,在完成修补处理并验收达标后方可实施下一道施工工序。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作好成品的保护,在达到保护时间后才能去除侧墙防水卷材上的隔离层,并保证所有防水卷材甩槎长度恰当,其长度应至少超出预留搭接钢筋20cm,避免因为甩槎过短而影响后期的接槎作业。
2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2.1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按照相关设计标准、施工规范等对混凝土的细骨料等级、砂粒细度模数、含泥量、粗骨料级别、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等指标进行检验,按要求防水层混凝土施工必须提前进行抗渗性试验,确保达到抗渗标准要求。合理配筋,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刚度及整体性,保证混凝土厚度,以提高其抗渗性能。此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掺加外加剂,以补偿混凝土收缩,预防混凝土早期裂缝。根据施工量、施工进度准确计算混凝土用量;如根据设计要求浇筑过程中需要保留水平缝,可以采用钢板止水带改善止水效果。如果需要在原有施工缝上浇筑混凝土,则要做好原施缝的处理,彻底清理杂物,凿毛表面,并保持一定的湿度。完成混凝土的施工后要做好后期养护工作,可以采用浇水覆盖养护或蓄水养护,杜绝过早拆模。
2.2科学安排施工顺序
不同的防水工程其防水结构的施工顺序安排有着较大差异,即使同一防水工程的不同部位,结构防水施工顺序也不同,比如底板防水、侧板防水、顶板防水的施工顺序就不一样,因此要严格按照工程设计标准、顺序进行结构防水的防工。防水部分通常包括自防水钢筋混凝土顶板、自粘防水卷材、防水砂浆保护层、混凝土垫层等,一般情况下自防水钢筋混凝土顶板养护结束后就要及时铺设防水层,然后再进行防水层的保护层施工。
2.3合理选择防水材料
做好详细的市场调查工作,积极搜集新型防水材料的相关信息,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改善防水工程的防水效果。采购防水材料时要注意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防水材料不但要具备产品出厂合格证书、出具实验报告材料,入场后还要进行一次防水试验,达到相关标准方可投入应用。根据工程设计要求采购符合标准规格、型号的防水材料;对防水材料的每上施工环节进行质量监控,保证施工过程中不会破坏防水材料的防水性能。
3结束语
总之,地下工程防水施工不仅关系到地下工程的工程质量、使用性能,还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使用寿命及工程安全,因此要重视地下防水工程施工的质量问题,从各个环节加强施工管理,保证防水工程施工的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胡金洲.房建施工中地下防水施工技术重难点[J].建材世界, 2020(05):119-121.
[2]张磊.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策略研究[J]. 居业.,2020(09):105-106.
[3]尹韶哲.地下工程渗漏原因及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J]. 建筑.,2020(16):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