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鹏贺 倪瑾瑾 万福源 孟珊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广东省深圳市,518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地基基础和桩建设尤为关键,其质量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建设结构的强度和安全性。因此加强地基和桩基础施工技术的研究,以确保建设项目的建设水平。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对地基基础和桩基础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桩基础;施工技术
引言
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在二者的共同推动下,各行各业都会发生重大的改革与突破。作为国计民生的支柱行业之一,建筑行业的发展既能体现社会发展的趋势,也能呈现国民生活的需求。目前,我国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的数量不断提高,建筑层出不穷,建筑建设的高层化发展也对建筑施工的桩基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整体建筑的重要支撑,桩基施工技术的应用效能直接影响着整体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与安全,与建筑施工的效率与成本紧密相关。因此文章在论述桩基础技术概念与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其施工准备与技术应用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1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特征
1)施工应用难度较大建筑是指高于24m的建筑物,建筑的地基基础所承担的荷载会高于普通建筑,这对于地基基础施工建设而言也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因此对于相关施工技术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是在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对于建筑所带来的危机是极大的。这也充分说明了在建筑工程的开展中,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所面临的难度是较大的。2)施工工序隐蔽性极强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由于承载量的逐渐提升,为了确保建筑工程能够拥有稳固的地基,所以地基基础施工逐渐向着更深的方向发展。由于大部分的地基基础建设内容是在地下进行的,在施工以及施工前期的勘测方面所受到外部环境的限制就比较严重,正是由于隐蔽性极强,所以为相关的数据测量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
2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及桩基础施工技术探究
2.1排水加固法及换土垫层法
在建造民用建筑基础时,必须使用可靠的排水和加固方法,以确保基础的优势。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效的排水方法,从而使施工区域中的松散土壤在一定时间内自动形成良好的基础,从而为安全执行项目施工计划奠定了基础。在民用建筑基础工作中采用排水固结法完成施工图时,有必要注意,它是在工程基础附近安装塑料芯板和铺好的砂井的有效方法,并支持沉管法。形成质量可靠的孔。按照施工标准的要求对孔洞中的沙子进行预压,促进基础土的除水,实现基础土的快速整合,最终增加土建的抗剪强度,有效避免了基础沉降的可能性。该方法采用高强度材料代替较差的地基,改善了土层的整体承载力,有效改善了土体的崩解,降低了民用建筑地基沉降的可能性。因此,如果在土木工程施工的基础施工过程中发现浅层软土,则应注意更换砂垫层和平坦的土壤垫层,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土壤置换垫层法的优势。
2.2预制施工技术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最常见的施工技术为预制施工技术,使用该技术进行房屋建设时,能够充分利用有利的现场施工环境和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建筑桩制作,使用预制施工技术进行房屋建筑桩制作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往地下打入桩基础,最后形成房屋建筑桩。在房屋建筑桩基础工程建设中,最常见的桩基形式有混凝土桩基和钢铁桩基两种。在两种桩基形式中,混凝土桩基由于施工方便、坚固耐用以及承载能力大等多个优点,经常被利用到房屋建筑桩的建设当中,房屋建筑企业大多使用混凝土桩基进行房屋的基础性建设。目前,钢铁桩基不太常见,即使该桩基具有较高稳定性和较大的承载能力。但是由于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该技术的使用会产生很大的噪声,对施工周围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很少会使用钢铁桩基进行房屋建设。
预制桩技术的施工方案有很多种,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无论使用何种方案进行打桩操作,都需要注意采取有效的措施应付沉桩挤土的问题,有效避免基础桩质量受到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通过合理控制基桩之间的距离和桩数量,能够减少沉桩挤土给工程带来的危害,提高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还能减少相关材料的使用,最大化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2.3置换土质法
置换土质法也是房屋建筑中一种常见的基础施工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基础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基础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进而提高基础强度的承载能力,确保基础的稳定性。该方法的应用以稳定性强并且耐腐蚀,符合施工标准的土壤材料代替了基础场地的土壤质量。在运行期间,必须先去除软土层,然后再根据某些施工标准进行去除。并且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填充空的部分,以使填充材料与原始土壤充分融合,并有效地提高基础土壤的硬度和强度。该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建筑物施工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优化和完善基础结构,防止发生基本的变形问题,并提高建筑物的可用性。
2.4沉管技术
在建筑桩基础施工首先需要构建桩体,桩体的稳定才能保证地基的稳定,沉管法的使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固桩体,在施工的时候首先在土壤中插入管柱,为了保证管柱支撑的稳定性,在进入土壤中需要用力敲打进入,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支撑桩体的支架,应首先保证构成桩体每个部分的稳定,然后从整体上进行砂浆的灌注,起到加固地基的作用。总之沉管技术是建筑桩基础土建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因为在施工的时候,不需要繁杂的程序,只需要打造稳定的桩体就可以完成施工,但是需要用力捶打,在捶打的过程中会发出嘈杂的声音,在住宅密集的小区不适合使用这种方式施工,以免影响居民生活。
2.5静力压桩技术
静力压桩指的就是将预制桩以静力压板压到土地中,这种施工技术在黏性土和软层土地基中的应用比较广泛,静力压桩技术主要是借助装机重量的反作用力,使自身的摩擦力和阻力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于是在静压力的作用下,预制桩被压入土地中。在这一操作过程中,桩基础旁边的土地会受到强烈的挤压,这难免会导致土地缝隙内的水压随之升高,这一现象的发生往往会对桩身的沉降起到推动作用。因此从综合的角度看,这一类型的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会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特别是在静力压桩的过程中,其他影响因素的变化比较复杂,对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
2.6挖孔桩技术
挖孔桩技术的主要内容就是利用人力进行挖掘而形成的桩孔,该项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来讲相对便捷,而且在自身承载力上也是比较好的,不仅具备简单易操作的特点,而且还能够减少对于相关资源的浪费,起到节约成本的作用。另外,在开展此项技术之前需要保证地表的平整,而且要以实际施工为标点来确定挖孔位置,相关人员一般会采用十字交叉法对其进行确定,从而确保挖孔桩技术得以顺利实施。
结语
综上所述,确保项目建设质量是房屋建设的主要目标。基础建筑技术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工程结构和基础部分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房屋的整体建筑性能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因此,建设单位应根据建筑施工的目的和要求,加强基础施工技术应用的科学合理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建筑整体强度和承载力。在项目的地基和桩基结构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增加了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夏一山,夏云驰,刘雨.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及桩基础施工技术探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1):166~167+170.
[2]林煜焜.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关键要点[J].砖瓦,2020(9):147+149.
[3]陈锋.现代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20(8):160~161.
[4]贾新军.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关键要点[J].居业,2020(7):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