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元
宁波市斯正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浙江省 宁波市315000
摘要:混凝土施工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施工技术,因为这种施工技术不仅取材容易,施工步骤简单,同时摊铺路面质量好,养护简单。虽然这种材料有很多优点,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混凝土的使用寿命会大大缩短。只有不断改进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才能提高混凝土的质量,从而保证路桥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是保证我国运输畅通的关键,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引起重视。
关键词:路桥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管理;分析
1路桥混凝土施工概况
这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路桥工程的质量和效果受到了考验。在路桥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施工管理的核心点,因此成为各部门和集团公司关注的焦点。在混凝土工程实施前,要提前做好计划,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并加强相关保护工作。严格控制和监督混凝土的数量和质量,通过不同强度混凝土的混凝土配置试验和混凝土试验结果,有效地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使混凝土配合比达到路桥工程现场施工的要求。为了缩短路桥工程的施工周期,优化混凝土性能,必须定期使用泵送混凝土,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根据混凝土的不同要求和水泥品种以及浇筑混凝土后的养护时间,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并根据路桥工程所在区域的不同温度条件,做好路桥工程施工中的温度控制。
2路桥工程技术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是一个城市在发展和进步的道路上必须完成的基本建设内容,也是决定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和施工质量的保证对工程的开工、实施进度、成本投入等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然,这也是保证整个工程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的关键技术。通过对施工工艺的控制,可以有效避免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保证施工的高效和优质。当然,科学的管理也可以提高项目的使用寿命,为以后的使用和维护提供支持。同时,路桥工程的质量也能保证车辆的安全,减少“跳前车”的问题,从而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加强路桥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决定性措施。
3路桥工程混凝土技术问题
3.1弱弹性。
目前,路桥工程建设普遍采用混凝土。混凝土路桥的抗压强度在7.5~60mpa之间,大部分能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需要,对关键路段进行附加处理,抗压强度可提高到100mpa。但混凝土结构的一个大问题是,道路和桥梁往往弹性较差。如果路面不同位置的压力差异较大,且压力总值较大,则工程工期会受到影响。
3.2混凝土构件抗拉强度不强。
混凝土材料作为一种混合型材料,其中包括着砂石、水泥及一些添加剂,在水的搅拌下硬化而形成。在混凝土材料中,能起骨架作用的是粗骨料石子,从而能有效避免水泥材料出现收缩的情况。在水泥与水形成的水泥浆中,细骨料起到润滑作用,能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性能。混凝土材料硬化后,骨料将被胶结,这将使水泥浆更好地形成一个完整的混凝土单元。但值得注意的是,混凝土拌合物中的砂、水泥易脆化,容易使抗拉强度变弱,导致混凝土在受拉作用下产生裂缝,对路桥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了重大影响。
3.3收缩易变形。
普通混凝土虽然也具有一定的热膨胀和冷缩能力,在外界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温度的变化下,混凝土会出现收缩变化。在实际路桥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蒸发越多,体积变化越大。混凝土的表面收缩率,大于内部收缩率,这会导致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3.4耐久性差。
在路桥工程中,混凝土建筑过去以其耐久性而闻名。然而,随着现代施工技术和材料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普通混凝土的耐久性不是太强,而是具有一些较差的性能,如抗渗性、抗冻性和耐腐蚀性,性能非常一般,影响了路桥工程整体的质量。
4路桥工程混凝土施工工艺控制管理
4.1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坍落度控制在80~100mm,以减少泌水,将混凝土初凝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控制混凝土材料,选择硅酸盐水泥及相应的强度等级。施工中的粗骨料应选用颜色一致、级配连续、无杂物的材料,细骨料应选用中粗砂,以控制其含泥量,满足施工要求。施工中所用外加剂的用量和种类应通过合理计算确定,外加剂应能满足不同的施工要求。对于外加剂,应考虑其活性,以保证全粒径能提高混凝土的内部密实度,掺入细度在2级以上、无夹杂物的粉煤灰,可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和整体流动性。
4.2防止混凝土裂缝
在实际进行道桥工程混凝土施工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工程所在地环境温度、湿度、地质情况来合理设计施工工艺。一旦环境因素发生改变,应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有针对性地对施工工艺进行合理调整,尽量避免环境因素变化对混凝土结构性能造成影响。
4.3混凝土施工的温度控制措施
为了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控制温度应力的措施有以下几种:(1)拌合混凝土时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2)夏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3)在混凝士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进行内部降温;(4)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4.4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施工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根据现场施工要求,并结合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气候、设备、运输、浇筑效率等条件选择对应的浇筑方案,确保混凝土稳定性、密实度等重要参数满足施工要求,避免浇筑施工影响混凝土整体质量,制定最为合理的混凝土浇筑工艺方案。对于桥梁墩柱,要采用分层方式进行浇筑,同时配备足够的人员、设备进行振捣操作,确保作业的连续性和及时性;同时对于混凝土的振捣要确保整体都能得到振捣,保证振捣均匀,时间合理,避免骨料下沉、浆液渗出的现象出现。
4.5混凝土的养护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混凝土硬化的必要条件,提高混凝土强度,需要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混凝土易受到温度和水泥水化作用两大因素的影响,导致混凝土的内部、外部温度存在一定差异,使混凝土表面出现细裂缝。混凝土浇筑后初期阶段的养护非常重要,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因此,尤其需要加强混凝土的保养和护理工作,当在高温天气下进行混凝土施工,应设置配备必要的遮阳、防护设施,同时为了预防混凝土表面出现干缩裂纹,可以通过使用薄膜等进行混凝土的保湿、隔热处理。混凝土强度满足路桥工程设计要求后拆除模板,可以使用不透水、气的薄膜布养护,用薄膜布把混凝土构件表面敞露的部分全部严密的覆盖起来,保证混凝土在不失水的情况下得到充足的养护。养护时必须保持薄膜布内有凝结水。薄膜养生液养护是将可成膜的溶液喷洒在混凝土表面上,溶液挥发后在混凝土表面结成一层薄膜,使混凝土表面与空气隔绝,封闭混凝土中的水份不再被蒸发,而完成水化作用。
5结论
总之,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路桥工程的施工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路桥施工企业在进行路桥工程混凝土施工时,为了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和整个工程质量,延长路桥工程的使用寿命,必须做好混凝土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控制混凝土施工工艺,加强混凝土的后期养护和维修,保障人们日常出行的安全。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充分发挥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势,提高我们路桥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肖维添.市政路桥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2):331-332.
[2]刘庆桢.公路工程路桥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6):89-90.
[3]梅彦峰.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路桥工程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7(2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