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娴
身份证号码:37020319830321****
摘要:随着对建筑行业的整体改革,现代化的建筑产业链已逐渐形成。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项目生产建设中,已经形成了以“建筑工程设计、建筑材料与设备、建筑生产建设、建筑产品销售、建筑产品运营管理”等环节为主的一体化生产制造产业链。其中,建筑工程设计不仅占到总体建筑产品盈利的90%以上,而且建筑工程设计环节牵涉后续各个生产制造环节的安全生产与全面质量管理,因此,对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管理的研究十分重要。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管理;问题;控制措施
1导言
为满足人们的学习、工作、休息等方面的需求,需要确保建筑物具备不同的功能,这些功能往往与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确保建筑物在功能上有效适应社会、艺术与文化等方面的要求,才能不断推动现代社会的发展,从而使建筑在实现结构优化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在此过程中,需要以艺术性、生态性以及经济性为主要原则对建筑工程设计进行优化,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但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常常会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便成为整个工程设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2建筑工程设计特点分析
首先,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主要由两大模块组成,分别是现场施工模块和业主模块。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成本及进度。为有效解决设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必须在设计阶段对所有的设计管理细节进行深入研究,以确保建筑工程的后续施工质量得到整体提高。在建筑工程的前期设计阶段,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方案的优化可使项目投资成本得到优化,进而保障工程造价水平的合理性。在此过程中,需要确保施工图设计得到有效落实,并在设计阶段进行必要的专家会审,研讨设计方案的有效性,从技术、结构及功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选择可行性最好、经济性最佳的设计方案。其次,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需要具备统一性,应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展房屋建筑的规划设计工作,确保房屋建筑的室内外环境适宜人们居住,使建筑各方面功能得到有效完善。例如,确保建筑工程具有良好的采光功能,这样有助于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更加节能,进而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最后,建筑工程进行设计时,必须根据设计方案中的细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确保其能够满足人们在居住过程中的生理与心理需求。为
3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管理问题
3.1结构体系问题
在建筑工程设计工作中,需要考虑到结构体系的合理性,确保建筑工程结构体系能够满足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并将结构的稳定性考虑进去,如若选择的结构体系并不合理,就会直接影响到结构的稳定性,导致结构的稳定性下降。比如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就需要充分结合工程结构的特点,并根据建筑所在的地区抗震设防等级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宜的结构体系。设计人员在选择结构体系时,如若不考虑结构的合理性,就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3.2没有全方位地对建设物展开思考和分析
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建设工作的落实,需要从多个角度做出思考和分析以后才能够执行,工程设计也是如此。基于工程项目在进场施工阶段中,会对工程场地四周的生态环境产生污染,所以在设计筹划阶段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重点思考这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降低由于施工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威胁程度。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在实际开展工程设计工作时,却很少有设计人员在编制工程方案之前亲自走入到工程场地之中,全方位地对建设物特征、工程场地情况开展思考和分析,最终致使工程设计方案偏离实际施工需要。
4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管理控制措施分析
4.1加强培训,提升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工程设计环节的综合性要求非常高,除了不同的设计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外,还需要作为个体的设计人员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包括全面的知识素质、专业化的技术素质,以及行业标准内较高的职业素养。具体而言,要做到全知、专能、保密。除此之外,设计环节的系统性与生产制造其他环节的体系化操作密切关联,因此,设计人员需要考虑技术路径与管理路径的融合问题,并在资源融合思路的基础上做好设计层面的统筹兼顾,使技术与管理实现“两管齐下”目标。因此,建议在新时期根据实际的建筑行业发展与产业化运营需求,从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管理的角度对设计人员实施专题化培训,以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比如,严格培训、考核上岗、按能力安排分配任务、与专家座谈交流等,均可促进其素质培育。
4.2增强设计管理意识
为使我国建筑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有效解决建筑行业面临的问题,提高其整体效益,建筑企业决策者必须不断加深对建筑设计的认知,使自身的管理与引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此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确保建筑设计方案能够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加深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理论及实践认知,提高质量意识。在具体设计中,需要严格按照价值工程原理深入分析建筑功能状况,确保建筑获得更高的整体质量。设计人员需要重视建筑设计,对建筑管理方案进行优化,围绕设计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4.3健全建筑项目工程设计的监理制度
基于建筑工程项目具备了很强的系统性,并且分部工程项目的数量多且杂,施工环境大都比较差,这种情况下倘若在工程项目进场施工之前,将完整的工程设计监理制度编制出来,就能够从本质上优化工程设计,确保工程设计图纸方案拥有一定的标准化、综合化效果,进而减少各类施工问题产生的几率,为工程项目中各项施工活动的有序开展做好基础。因此,在工程设计阶段中,相关企业需要将监理工作落实在工程设计的整个阶段中,这样才能对全部的工程设计工作实行实时监控,用以实现随时察觉问题,及时选用整改措施优化工程设计。
4.4引入先进的设计理念
在建筑工程设计中,要以现代住宅的设计理念为指导,使屋建筑设计更加符合社会的主流发展趋势。建筑设计工作具备多样性及动态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是通过社会经济市场体现出来的,建筑行业需要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以此有效迎合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在此过程中,就需要以消费价值原理为准则,全面考虑建筑设计的成本、质量。此外,还要实时关注建筑行业的前沿设计成果及发展动态,并采取多元化的套型设计方案,迎合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
4.5科学进行结构设计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当下的结构设计工作提供了帮助,有效提高了设计质量以及设计效率,为设计人员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设计方式。但是,在实际的结构设计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约束性,很难真正意义上的简化设计流程,降低设计难度。当下部分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多停留在设计图纸是否能够满足设计规范以及建筑工程需求,并未考虑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变化,对设计图纸展开相应的调整。为了保障设计图纸的合理性,就必须满足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性能需求,并且将实际的施工情况考虑进去,尽可能地提高结构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保障建筑后续施工与适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设计工作是确保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与施工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一方面要对其增加全面理解与应用阶段的全面评估,另一方面要按照新时期的系统性思维与体系化管理方案,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在制度机制、人力资源、施工工艺、工程设计等环节做好资源对接与优化,以提升建筑工程生产建设的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叶晓军.探讨建筑工程设计管控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四川水泥,2020(10):284-285.
[2]张志明.浅谈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监督[J].居舍,2020(04):108.
[3]程昀.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低碳世界,2018(12):156-157.
[4]李小龙.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