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世云
身份证号码:46000419930407**** 海南海口 570000
摘要:城市道路桥梁结构由于其施工过程较为复杂,因此对施工技术的相关要求较多,若施工团队整体水平不过关,必然会增大路桥施工与养护管理风险。本文简述了影响路桥施工效果与养护管理质量的因素,并就路桥施工与养护管理要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期望能够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与养护;要点分析
前言
城市路桥施工与养护管理决定着人们的日常出行以及生活状态,并与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息息相关。在提高路桥施工团队整体施工水平的同时,也应选择应用合适的养护技术以保证路桥自身承载效果,并保持其与城市之间的美观协调性。因此,深入分析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环节的技术要点,并明确养护管理内容,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环节的技术要点
1.1桥头换填施工技术
对于路桥施工来说,需要采用具有高效建设特性的机械设备将台背路基挖除,并采取统一的石灰土填筑方法,清除周边所有素土,为后续使用压路机对台背做碾压施工处理奠定基础。需要注意的是,若采取石灰土代替素土的方式,将会使得整体工程造价提升,但其确保最终回填质量与降低机械操作成本的特性,却能够有效缩短施工时间。因此总结来看,应用此技术的利处明显大于弊端。
1.2台后填筑施工技术
地基、路面以及路基均是导致路桥有压缩变形现象出现的关键因素。从地基的角度来看,之所以会产生压缩变形现象,主要是由于路基路面的恒定载荷与车辆载荷短时间内增加,致使填料产生固结与压缩现象,极大的增加了路基结构层的坍塌风险[1];而从面层的角度来看,要想避免出现沉降差,关键在于搭板面层结构与自身厚度,因此应保持二者的同步效果以达到消除沉降差的目的。对于填料来说,若自身固结效果不佳,或未能对台背填方做整体的固结处理,将必然会增大桥头跳车现象的发生风险。因此,需要采取科学的结构加固措施,并使用砂砾与碎石土对其做填筑处理,或直接使用半刚性材料填筑,降低路基沉降的同时也为压实度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1.3路基路面排水技术
作为影响路基稳定性与结构强度的关键因素,水是导致出现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推进实际的路基施工作业进程中,应提高对施工排水环节的重视,继而降低不必要损失的出现[2]。截水沟、边沟等均是路基地面排水设施的主要建设形式,且应使用浆砌片石针对排水沟渠做统一加固,以延长排水设施的使用寿命。在建设路基地下排水设施时,则以盲沟或渗沟为主,若排水量需求较高,则建议增加渗水管以实现预期排水目标。
1.4软土路基处理技术
超载预压、缩减附加应力以及排水固接法,均是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实际对路桥路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联系该地区的软土特征使用合适的处理技术。若该地区软土地基厚度在3厘米以下,则建议铺设土工布后填筑合适的路基材料。土工布的应用优势在于其过滤与加速固结的特点,能够起到有效避免土层位移的作用,继而降低路基结构受力不均与路桥沉降现象的发生风险。通过将地基土层的实际性能予以改变,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桥台与路基之间的错台情况。
1.5桥梁伸缩缝装置技术
为避免整体桥梁结构受到环境与车辆荷载的过大影响,降低变形现象的发生风险,建议设置科学的伸缩缝。从实际情况来看,设置伸缩缝时需要从以下几点内容予以考虑:第一是确保伸缩自由,该要求重点针对桥梁轴线的平行与垂直线状态;第二是确保通行车辆的舒适效果;第三是需要避免在原料中掺杂泥土等影响填筑效果的杂质[3];第四是应提高对后期养护便携效果的重视。
总结来看,混凝土之所以出现收缩现象,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继而增大了桥梁结构伸缩变形等现象的发生风险。因此,在设置伸缩缝时,必须在已经确定收缩量后才能制定最终的设计方案,为满足主体结构变形需要提供完备条件。建议设置伸缩缝完毕后,使用泡沫板将其填满,且需要做好侧方与底部的封堵工作。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必须在将缝隙中全部的杂质清除干净后才能推进后续伸缩装置的安装进程。
1.6防水技术
伴随技术的更新与进步,高分子材料也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其突出的应用优势使得其在路桥施工过程中的应用频率逐渐增加,新型防水材料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例如,沥青防水卷材、胶结密封材料、高分子片材以及防水涂料等,已经逐步应用在了路桥施工过程中,从实际的应用情况来看,该应用环节充分发挥了新式防水材料与铺设技术的应用效果,积累了大量的新式材料应用经验,为达到提升路桥结构整体建设质量的目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道路桥梁工程养护管理要点
2.1加大对养护人员职业素养的培养力度
对于交通运输行业来说,组织管理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执行路桥养护管理任务时,必须以管理辖区的范围为依据,联系所建设路桥的类型与同区域内的路桥数量等内容,组建具有针对性的养护管理小组,并明确专职养护管理工程师在小组中的领导地位,从而提升整体工作推进的顺利性。从养护组职责的角度来看,应确保年度养护管理计划出具与桥梁病害汇总的及时性[4]。相关管理部门,需要提高对专业养护队伍建设环节的重视,强调人员、程序的专业性,为真正将养护人员的工作职责落实至实处提供完备条件。
2.2路桥设施养护管理
从路桥设施维护管理的角度来看,应加快规范管理措施的落实速度,并联系管理实况制定长期的管理机制,从而充分发挥出路桥成品检查与病害防治的应用优势。路桥配套设施每年必须检查一至两次,而结构桥梁的全面常规检测间隔应设定为五年(特殊桥梁除外)。此外,养护管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循相应技术规范要求,对不同类型的桥梁检查周期予以确定,以达到降低结构病害危险效果的管理体系应用目的。作为养护管理人员,需要以路桥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为基础,并做好数据的跟踪记录工作,继而实现路桥标识分类整理的目标。通过准确定位不同路桥结构的缺陷情况,将以设施的自身严重程度为基础,确保资金分配的合理性,为保证行车安全奠定基础。
2.3以安全问题为基础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
确保路桥的使用安全是对路桥最为基本的应用要求,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应从多个角度出发创设路桥施工与养护管理的安全环境。因此,要求养护管理人员必须确保所使用的设备始终处于正常运转状态,且应以工程与养护需求为基础,挑选与技术革新要求相符的设备类型,确保养护流程符合新时代背景下对路桥的应用要求。为降低路桥使用与养护环节风险,必须提前依照经常出现的几类安全问题制定应急预案,且需要确保预案下发与演练的及时性,继而降低日常使用风险。应急预案需要针对材料、事故以及养护人员安全管控等内容,明确不同养护阶段的工作要点,继而确保安全隐患定位的及时性,为实现预期的养护管理目标提供完备条件。
结论:综上所述,作为决定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关键,道路桥梁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做好针对性的路桥施工与养护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相关管理人员应从多个角度出发,依照路桥类型、周边环境等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且需要明确养护管理流程,继而为我国路桥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超.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和养护管理[J]. 江西建材, 2017, 000(004):181,183.
[2] 刘素美. 浅谈市政道路桥梁设施的养护管理[J]. 数字化用户, 2017, 23(030):73.
[3] 崔小芳. 基于BIM的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综合管理技术研究[J]. 公路工程, 2019(3):253-257.
[4] 陈开利. 日本公路桥梁养护管理技术[J]. 世界桥梁, 2018, 46(06):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