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第3月第8期   作者:单捷
[导读]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背景下
        单捷
        常州灵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背景下,强调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通过明确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的范围与原则,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提升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水平,进而保障我国土安全,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此次研究选用的是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应文献的查找,为文章的分析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问题

        前言:土地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建设的依托,也是人民从事生产生活的基础,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将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引导下,现阶段的土地规划工作更重视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工作,但由于我国土地规划工作尚未形成体系,目前仍存在诸多不足,亟需在工作中总结相关经验,为后续土地工作的展开提供理论支撑。因此,本文此次研究的内容和提出的策略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绿色发展具有理论性意义,对推进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土地管理建设的具有现实意义。
1.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1.1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范围问题
        由于土地资源自身的复杂性与多功能属性,在规划过程中环境因素所涉及范围广泛,且评价数据也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因此在实际评价的结果高低又与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范围的多寡有着直接关系。目前我国已经将土地利用的整体规划对环境的影响纳入综合考虑范畴[1]。现阶段我国主要采用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范围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范围体系
目标范围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范围体系
准则范围    生态保护    土地退化防治    耕地资源保护    建设用地保护    其他类型土地风险
指标范围    自然景观变化指数、生物多样性保护指数、生态友好功能变动指数    土地退耕指数、已退化土地治理指数    人均农田占有指数
耕地综合变动指数    建设用地扩张指数、人均建设用地变动指数、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数    湿地变动指数

1.2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原则
        为了实现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针对已被污染破坏的土地给予更好的记录与治理方案。土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充满诸多可变性因素,并且也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2]。现阶段我国主要采用的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细则如表2所示。


表2 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细则
评价工作级别    环境影响类型    非农业用地    农业用地
一级/二级    污染影响型    pH值、阳离子交换单位、氧化还原电子单位、有机物、重金属    pH值、阳离子交换单位、氧化还原电子单位、阳离子交换单位、氮磷钾、重金属
    生物影响型    pH值、土壤含盐量    pH值、土壤含盐量、氧化还原电子单位、阳离子交换单位、有机物、氮磷钾
三级    污染影响型    毒性物质、难降解物质    -
    生物影响型    -    pH值、土壤含盐量、氧化还原电子单位

2.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策略
2.1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含量
        土地资源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资源应用功能广、使用周期跨度大且伴生资源多,故针对土地资源所做的环境评估结果将更为抽象,在评估过程中所面临的变量参数也更多,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导向性,必须要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技术性与科学性。现阶段我国将环境参数纳入土地规划的管理工作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尚不成熟,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有待提高。从理论层面来讲,由于我国土地规划管理的工作开展时间较晚,尚未形成经验专业严谨的理论体系,大多数图表与指标仍采用着“拿来主义”并不符合我国发展的实际状况,这就要求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人员改变观念加强技术学习,并在工作引入先进检测设备与算法,在实践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萍乡评价题词
2.2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人员素质
        作为对土地进行规划及环境评价的主体,土地规划管理人员的素质关乎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与专业性,因此基层部门应当在人员招募与培训过程中发挥作用,全面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人员的素质。根据在土地规划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的综合性与复杂性,基层政府应当积极与大学高校展开合作,重点吸引环境学、设计学、管理学、计算机及生化学人才进入基层从多个层面为土地规划提供环境指标的参考。同时针对现有从业人员应当重视在岗培训工作与模范示范工作,基层政府应当利用自身的资金及人才资源优势,定期举办土地规划管理交流活动,用外来先进管理经验与技术手段带动本地土地规划团队的建设并发挥好团队内部的协同作用。
2.3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监督
        高效合理的土地规划管理监督体系的设立有利于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实际作用的有效发挥。在监督过程中需要拓宽民众监督渠道,合理地运用居民举报信息,实现真正意义上以监促检,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效果,提高公众参与度,提升环评工作质量[3]。同时基层政府部门应当对该项目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可以利用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土地规划工作的环境因素记录准确性进行实施监督,建立严明合理的惩戒制度体系和落实到管理工作者放身上的个人终身责任制度,对责任感淡漠的工作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对于恶意隐瞒、错报环境因素的管理人员进行调岗与处罚。
        结束语: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考虑环境影响因素对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现代化土地管理工作开展意义重大,是在土地利用中平衡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关键。通过本文研究得知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广,且存在独特的评价原则。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三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策略:一强化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含量、二提高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人员素质、三加强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监督。
参考文献:
[1]吴祚绅,张盛,俞晓.浅谈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J].农村实用技术,2021(02):15-16.
[2]郭兆云.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1(04):112-113.
[3]周露洪,姚熠,刘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6):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