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
身份证号:37090219830521****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规模的大幅度提高,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总量和单次施工体积也日益扩大。为了解决大体积混凝土经常遇到的开裂等质量问题,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分区、分段对钢筋混凝土进行浇筑施工。而受到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个性化等因素影响,不同的建筑结构分区之间都需要利用后浇带进行施工分割。后浇带不仅对工程结构的整体性起到重要作用,还对后期的防水工作意义重大,因此后浇带施工技术已成为建筑工程结构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施工技术。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和施工难度,就要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提高施工的规范性,加强质量控制水平,以确保建筑施工质量满足使用要求。
关键词: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
1后浇带施工技术概述和分析
1.1后浇带施工技术概述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规范以及施工流程来进行施工操作,建筑在施工时,需要将缝隙和临时施工的位置提前预留出来,等到其他施工环节的混凝土施工完成之后,在预留出来的裂缝和临时施工位置,把原来施工的部分与缝隙进行相互结合,进而合并成一个整体,这个过程就叫做后浇带施工技术。
1.2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
后浇带施工技术一般应用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时,通常会因为天气的因素导致混凝土发生裂缝问题,而将后浇带施工技术有效地应用在房屋建筑工程建设中,则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并且也进一步提升了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
2高层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
该工程是A市C区的高层建筑工程,该建筑工程的整体面积为4.2万m2,地上设置22层,地下设置2层。该建筑工程在北部和东部设置了2层的商铺,在南部设置了地下停车场。建筑工程的地基部分和基础部分作为其中一个整体,建筑物总长是100.3m,宽是62.8m,整体高度为75.5m;建筑主楼使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采用梁高为900mm,防水板厚度为450mm的承台,混凝土剪力墙是主流结构、裙楼作为框架结构,混凝土强度为C35。该工程建设过程中主楼外墙、裙楼都采用后浇带,可以有效预防沉降差的现象,两个部分所设置的后浇带宽度都是800mm。
2.1施工准备
在建筑后浇带施工前,无论是施工总包单位还是具体的专业施工队伍,都要做好各项建筑后浇带施工的技术、材料和人员设备的准备工作,从而为建筑后浇带施工质量和使用效果提供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做好后浇带的清理、清洗冲洗工作,防止夹渣和尘土造成施工过程中无法顺利衔接的问题,从而精准确定所需材料的数量和实施的步骤;另一方面,还要对光滑的后浇带预留表面进行凿毛处理,以增加混凝土衔接处的整体性,根据需要可以采用多种处理方式配合使用,特别是要做好界面黏合剂的涂刷工作。由于后浇带衔接处是防漏和质量控制的重点区域,施工单位和检查控制单位的负责人员要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
2.2模板作业
在后浇带工艺操作中,基础底板部位、顶板梁、建筑墙体作为整体模板施工中的重点施工任务,这些关键点可充分发挥自体贯穿于建筑结构的稳定效用;对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有直接连带关系,需成为施工单位高度聚焦的施工内容。在基础底板形式的模板作业中,工作人员应有机结合混凝土建材与快易收网装置,混凝土执行合理浇筑作业后,彰显角形嵌合价值,提高其抗剪、黏结性能,多角度确保接缝施工的实效、可靠性。工作人员科学使用快易收口装置,将会提高建设工作的便捷性,且能够高效杜绝混凝土凝结固化后发生变形、剥落现象,减少裂缝问题带来的众多隐患;在顶板梁位置后浇带性质的模板施工中,建筑领域常利用竹胶板充当模板设施,将其根据现实施工任务的各项具体尺寸制作为梳子板。对木方龙骨实行钢管衔接作业,利用钢丝等连接建材将二者充分固定。
同时,工作人员应注重预留相应间隔的施工缝,以海绵条为主要施工材料将其紧密填充于顶梁模板及建筑自体混凝土面的缝隙部位,降低漏浆问题发生概率;对墙体模板开展后浇带作业应建立在加强待施工区域防水能力的基础上,利用钢筋支护与快易收口装置的竖向形式封堵效用,达成高防水成效。在建筑墙体外部确定对应部位预先增设铁件构件,在建筑外墙正确焊接预制板装置,临时支撑设施可选用竹胶板模式的钢管;高效落实建筑外墙防水施工任务与土方回填作业,筑牢工程项目后期混凝土实施浇筑工作的便利基础。
2.3后浇带止水技术
高层建筑开展基础施工会对施工现场的地下水造成一定影响,且基础埋深越深入,地下水所受到的影响也会越大。因此,基础施工开展过程中需要合理运用防水措施,后浇带防水措施有超前止水结构和抗水压垫层构造等施工方案。根据该规定在基础施工过程中设置后浇带需要以后浇带防水细部处理为基础。
2.4后浇带钢筋构造
对钢筋进行补强能够确保后浇带施工质量水平达到相应的水平。第一,在沉降后浇带的过程中钢筋需要始终保持贯通状态;第二,钢筋在伸缩后浇带过程中需要保持断开的状态。在该项工程中对基础后浇带钢筋采取了以下两种补强措施:(1)增加基础筏板来确保钢筋不变,以后浇带垂直方向为基础补强上下层的网片筋;(2)增加基础梁来确保钢筋不变,并采取补强措施,在基础梁的两侧进行补强工作,其直径≤12mm,间距保持<200mm,钢筋补强范围过程中可以增加箍筋,但是其间距则必须保持<100mm。每个工程采用的补强措施存在差异,但其补强理念相同,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图纸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
2.5浇筑振捣
在建筑后浇带施工混凝土浇筑环节,由于混凝土浇筑的宽度和总体材料数量较少,降低了检测和材料试块等相关质量要求,从而给建筑后浇带施工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局部振捣不密实是后浇带结构不稳定、防水性能较差的基本问题,应根据建筑后浇带高度特点进行分层浇筑和振捣密实,以防止产生气孔和空鼓现象,做好模板湿润度的控制。选用合理的振捣设备,在振捣过程中,还要防止对钢筋造成破坏和移位,确保结构的整体性。
2.6施工后的处理
完成建筑后浇带施工后,需要及时对施工竖缝进行外观平整的处理和检查,以防止发生黏结不良等质量问题,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注浆、注胶和补强施工处理。在混凝土初凝阶段,做好外观检测和试验,结合浇筑前的水压冲洗、垃圾处理和凿毛、界面黏合剂的涂刷,做好后浇带施工后的处理和检查。
结论
综上所述,在对高层建筑基础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分析过程中,文章主要是从后浇带的概念、主要功能、实际设置出发对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较为清晰的分析,然后结合实例对高层建筑基础后浇带技术在施工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仔细的分析和探讨,通过一系列探讨,有效地解决在施工过程中因不规则建筑基础混凝土而出现的裂缝和沉降现象,确保建筑工程质量达到行业标准。高层建筑基础后浇带设置会增加建筑工程的施工难度,导致建筑工程的成本增加,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还未找到能够代替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方法,仍然需要建筑行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创新后浇带技术,实现成本优化,或研发可替代方法来降低成本,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建筑工程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吴昊,田思宇.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22):40-41.
[2]赵鹏.高层建筑中后浇带结构设计与土建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9):207.
[3]陈旭.浅谈高层建筑基础的后浇带[J].引进与咨询,2001(S1):63-64.
[4]李帅.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探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