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术后体位护理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5期   作者:陈银
[导读] 所谓体位,就是指患者在适应医疗护理
        陈银
        华中科技大学医院,湖北 武汉430000
        摘要:所谓体位,就是指患者在适应医疗护理,或是休息时的卧床姿势。根据临床调查来看,适宜的体位在预防并发症、增强患者舒适感、减轻症状病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对麻醉术后体位护理展开深入探讨,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医疗护理;临床研究;麻醉手术;体位选择
        患者在接受手术后,保持科学的体位,能够有效降低头痛发生率、提高舒适感、避免发生并发症,在传统临床治疗中,医护人员往往让患者保持去枕平卧的体位,但随着近些年来,临床研究不断推进,这一体位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对麻醉术后体位护理展开探讨,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的需求,开展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加快患者康复时间,提高患者医治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
        1.传统体位护理要求
        1.1全麻术后
        所谓全麻,就是指麻醉药以静脉注射的方式,或是患者由呼吸道吸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令患者失去意识,身体感觉不到疼痛。而导致患者出现窒息、呼吸道堵塞的主要原因,有误吸和呕吐。而麻醉术后体位,在《外科护理学》中的要求为:对于没有清醒的患者,医疗人员应保证其头偏一侧,去枕平卧,清醒的患者,如没有禁忌的话,可以选择斜坡卧位。
        1.2椎管内麻醉
        术后管内麻醉有两种,一是硬脊膜外阻滞,也可以称作硬膜外麻醉;二是蛛网膜下隙阻滞,也可以称为腰麻。前者患者在术后,便可以睡软枕,并在六小时后改为半卧位。后者是在蛛网膜下腔注射局部麻药。需要注意的是,在完成腰麻术之后,患者要去枕平卧四到六小时。
        1.3局部手术
        沿照《外科护理学》教材的要求来看:患者在接受颅脑手术之后,若不存在昏迷或是休克的状况,可以遵照头高脚低原则,选择15°——30°斜坡卧位;而胸、颈部手术大都使用高半坐卧位,以便患者引流与呼吸;完成腹部手术后,患者适宜使用斜坡卧位或是低半坐卧位,降低腹壁张力[1]。如患者存在休克情况,可以将其躯干和头部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局部手术体位存在特殊要求,而麻醉术后也并未有统一体位标准,从研究来看,即使是健康人,去枕平卧的极限时间也仅仅是55.6min,便超越了人体的生理极限,易发生体位性损伤。所以,要将局部术后体位要求同麻醉术后体位要求相结合,坚持“循证护理”原则[2],以确保体位护理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2.研究进展
        2.1全麻术后体位护理
        2.1.1机械通气患者
        根据美国危重症护理学会的推荐来看,机械通气患者适宜将床头抬高30°——45°,使用半卧位的方式预防误吸,降低肺炎发生率。而患者在接受心脏外科手术后,如体位使用不当,容易出现呼吸功能不全的并发症。相关医疗人员通过临床实践,认为心脏手术患者在手术后的早期使用休克卧位和低坡卧位,能够确保膈肌下移,加强肺膨胀,有利于肺通气。再加上重力作用,推动气道分泌物更好地被清除,有效降低肺部并发症。总之,全麻术后患者在生命基本体征保持平稳的状态下,早期使用低半卧位,已经成为医疗人员的普遍共识,其体位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高舒适感。

但必须认识到,卧位细节和不同患者的手术部位、疾病种类之间存在差异,需要医疗人员结合实际情况,予以灵活改变[3]。比如:患者在接受心脏手术后,通过插管使用呼吸机,有效降低窒息出现的风险,提高早期半卧位可行性。至于患者头部提高,是一步到位还是采用循序渐进式,根据现阶段调查来看,床头抬高不应超过角度从10°——45°均有涉及,到底哪一种角度最佳,仍需要医疗人员加以探讨。在设计研究时,具体指标除了要考虑患者的舒适和疼痛程度之外,还要结合手术具体部位、疾病性质进行全面评价标准。
        2.1.2全麻行腹部手术患者
        患者在接受全麻行腹部手术后,如果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醒的话,早期宜使用半卧位,在头颈下面垫枕,医疗人员把患者床头抬高10°——45°左右,根据调查结果来看,半卧位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腹部疼痛、腰肌酸痛的情况,促进腹部引流,改善患者呼吸。降低头晕、呕吐等术后不时症状发生率。
        2.2椎管内麻醉术
        2.2.1硬脊膜外阻滞
        医疗人员结合临床实践和档案资料来看,一致认为患者在基本生命特征保持平稳、意识清醒的状态下,使用自由位,更有助与患者恢复健康。医疗专家荣德明通过将术后患者分为体位限制组和体位自由组,根据实际调查来看,自由体位组的患者结合自身实际需求,采用侧卧位或是垫枕平卧,并发症发生几率明显低于体位限制组,且舒适度更高。还有学者对接受疝修补术、阑尾炎切除等腹部手术患者调查研究,发现自由卧位租患者切口渗血情况正常、术后并发症头痛发生率低,并未对手术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还有利于预防术后尿滞留。同时,对产妇卧位开展研究,发现硬膜外麻醉患者采用垫枕自由卧位,对于促进子宫收缩、恶露排出、新生儿吸吮、以及恢复肠道功能方面发挥积极作用[4]。
        2.2.2蛛网膜下隙阻滞
        Arevalo-Rodriguez在2015年,对“体位用于麻醉穿刺后头痛的预防”这一问题开展了系统评价,通过将24篇文章、近3000名对象纳入研究之中,详细比较了仰卧位和俯卧位、平卧位和头低侧卧位、术后立即活动和术后卧床休息,得出的结果为:暂时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腰麻后常规卧床休息,有助于患者预防头痛。同时,研究还发现了,患者卧床休息和立刻活动相比,头痛发生率加大,这和Ebinger研究结果相同。国内学者谭蕾认为,微创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在完成手术后,如果没有麻醉师的明确要求和相关特殊医嘱,可以使用垫枕平卧位的方式,时间保持在八小时左右。根据这些资料我们不难发现,现阶段,椎管内麻醉中硬膜外麻醉术后已形成了垫枕自由位的观点;但腰麻术后,尚未存在统一的研究结论[5]。对于具体的卧床时间、是否需要卧床,仍需要医疗人员进行研究论证。另外,为提高护理质量,护士要及时和麻醉科医师保持沟通,对具体麻醉方法、麻醉针头尺寸、手术过程中是否需要反复穿刺进行详细了解,以便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3.结语
        虽然在医疗过程中,麻醉术后患者的体位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术后舒适度、并发症发生几率、以及康复时间,值得患者、护理人员加以足够的重视。相关护理人员应积极学习专业护理知识,吸取工作中存在的教训,改进存在的错误和缺漏,不断完善改良版卧位护理的细节,充分发挥其优越性,对于全麻术后患者头部抬高角度、方式、时间加以详细研究,强化护理措施,推动我国医疗护理行业获得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李蒙, 王莉. 全身麻醉术后清醒患者体位护理的国内研究现状[J].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9, 026(009):12-16.
[2]伍跃南, 叶乐驰. 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降低甲状腺手术后体位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 2019, 26(20):2543-2545.
[3]李伟彩. 两种不同体位在骨膝关节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护理作用评价[J]. 健康前沿, 2019, 28(006):102.
[4]李蒙, 王莉. 全身麻醉术后清醒患者体位护理的国内研究现状[J].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9, 026(009):12-16.
[5]杨利蓉. 麻醉术后体位护理的研究进展[J]. 饮食保健, 2019, 006(029):2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