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跟踪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应用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5期   作者:陈良秋, 杜秋乐, 熊蓉
[导读] 探讨全程跟踪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
        陈良秋, 杜秋乐, 熊蓉
        邻水县中医医院,638500
        摘 要: 目的 探讨全程跟踪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的效果。方法 以60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尿素氮再循环率、血肌酐再循环 率低于对照组( P< 0. 05) 。观察组感染、血管闭塞、血栓、动脉瘤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 05) 。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凝血酶原时间( PT) 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 Fbg) 水平降低,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 P<0. 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6. 67% ( 29 /30) ,高于对照组( 80. 00% ( 24 /30,P< 0. 05) 。结论 全程跟踪护理可降低血管通路再循环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全程跟踪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挽救生命、延续生命的主要手段,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先决条件。降低血管通路不良事件发生的重点在于预防,而预防的关键在细节控制。持续性质量管理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注重过程管理及环节质量控制,通过组织全员参与,推动持续质量改进,该种模式已被临床广泛应用[1]。本文利用全程跟踪护理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质量改进,探究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 2019年 1月 ~ 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 60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对象。纳入标准: 接受血液透析时间高于 3 个月; 意识清醒; 入组患者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排除标准: 合并精神系统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者;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凝血功能异常; 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 30 例,年龄 28 ~ 60 ( 40. 15 ± 4. 13) 岁,男 17例,女 13 例,透析时间( 14. 18 ± 4. 27) 个月。观察组30 例,年龄 31 ~ 60( 41. 41 ± 4. 20) 岁,男 18 例,女 12例,透析时 间( 14. 25 ± 4. 19 ) 个 月。两 组 年 龄( t =1. 172,P = 0. 246) 、性别( χ2 = 0. 069,P = 0. 793) 、透析时间( t = 0. 064,P = 0. 949) 比较 P> 0. 05。
        1. 2 方法 对照组: 基础护理。 观察组: 全程跟踪 护理,具体为: ( 1) 计划阶段,设计血管通路管理方案,组织小组成员学习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血管通路相关内容; ( 2) 实施阶段,组建血管通路维护小组,制定标准的操作流程及评分,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设定专门的护理人员收集血管通路相关问题,如是否计划穿刺、穿刺中存在问题、穿刺方法等,并发症、调查改进措施及效果,推进相关问题的解决。进行血管通路评估,对血管通路全程跟踪护理,建立血管通路档案,包括制定术后评估表、穿刺前评估表等,记录血管通路基本信息。根据患者的病情、对透析的认知情况及治疗等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专职护理人员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文化程度、家庭情况及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等,给予患者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定期更换敷料,及时处理穿刺口的红肿、疼痛等。加强饮食指导,同时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向患者讲解透析室环境,保持干净、整洁。投资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倾向,并监测动静脉瘘是否存在震颤及血管杂音,发现杂音充分清洗穿刺部位。透析过程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血及内瘘通畅情况。维持血管通路,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护理人员掌握不同穿刺方法及技巧,进行第一次穿刺需先由组长评估再行穿刺; 每次血液透析期间均应细心观察有无感染的迹象,发现感染,及时处理。( 3)检验阶段,每月召开 1 次持续质量改进会议,对当月发生的透析不充分者,血管通路感染者进行分析,分析存在的问题、原因并探讨解决的方案,制定新的干预措施,分析改进措施落实情况及效果[2]。
        1. 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血尿素氮再循环率、血肌酐再循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aPTT) 、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 time,PT) 、纤维蛋白原( fibrino- gen,Fbg) (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 ; 护理满意度: 满意( >80 分) 、基本满意( 60 ~ 79 分) 、不满意( < 59 分)[3]。
        1. 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 SPSS 21. 0。计数资料用 n( %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用( x珋± s)
        表示,采用 t 检验。P< 0. 05 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管通路再循环情况比较( 表 1) 观察组血尿素氮再循环率、血肌酐再循环率低于对照组( P <0. 05) 。
表 1 两组血管通路再循环情况比较

        2. 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表 2) 观察组感染、血管闭塞、血栓、动脉瘤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 05) 。


        2. 3 两组凝血指标水平比较(表 3)两组干预前aPTT、PT、Fbg 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 05) ; 两组干预后 aPTT、PT 水平升高,Fbg水平降低,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 P< 0. 05) 。


        2.4 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为 96. 67% ( 29 /30) ,高于对照组 80. 00% ( 24 /30) ( P< 0. 05) 。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临床用于挽救及维持生命的治疗手段,该种治疗方式涉及多个环节,且疾病本身处于动态变化过程,因此在治疗期间易出现感染、血栓等血管通路并发症; 此外,血液透析是一种需长期治疗的过程,在此期间患者易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干扰治疗的进程,因此实施合理的治疗方案是保证患者治疗效果及良好预后的关键[4]。持续质量改进是通过过程管理及环节控制提升护理质量的一种措施,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的质量管理理论,通过动员全体成员参与,提高各环节,完成持续质量改进,提升护理的质量[5]。
        本文结果显示,全程跟踪护理可降低血尿素氮再循环率、血肌酐再循环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状态,提升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丽.全程跟踪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应用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21,27(03):506-507.
[2]张丽,邱建霞.全程跟踪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透析与人工器官,2020,31(02):75-77.
[3]邸玉芳.探究全程跟踪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价值[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6):59+62.
[4]骆美良,骆瑾瑜,沈洁,顾晓萍.全程跟踪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价值[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09):774-776+780.
[5]周晶虹,谢孝翠,吴萍,林朝霞,薛萧.全程跟踪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血栓形成相关并发症的作用[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02):319-3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