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符怎么办?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5期   作者:舒美林
[导读]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滥用现象频发
        舒美林
        岳池县人民医院  四川广安  638300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滥用现象频发,使得细菌耐药问题日益突出,由病原微生物所诱发的感染性疾病已成为现阶段较为多发的临床疾病。随着医学检测技术逐步完善和发展,人们对微生物检验方法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但是在微生物检验时受到影响因素的干扰,可能会出现检验结果和临床症状不相符的情况,如何提高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是目前的关注重点,以有效预防流行性疾病的发生,更好地满足临床对医疗诊断和疾控预防的应用要求。
        1.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和临床症状不符的原因有哪些?
        有研究报道提出可从检验科和临床科两方面分析微生物检验结果和临床症状不符的影响因素。在检验科方面,由于检验方式和操作技术缺乏规范性,且检验人员缺乏规范的系统性培训,对目标致病菌判断不准确,发生检验结果偏差;此外,过于注重药敏结果而忽视了鉴定结果,同时临床科室和检验科缺乏紧密沟通,从而发生检验结果不符合临床症状的情况。
        在临床科室方面,微生物标本采集时间和采集方法不当,譬如对于疑似发生厌氧菌感染时,可在膀胱穿刺时采集尿液,但在实际操作中,采集人员可能会应用不适宜的标本留取方式;其次,标本会由于采集时间不当而导致标本污染,例如在采集尿液标本后如果无法及时送检,则应于4℃条件下冷藏。
        在运送或保管微生物标本时,应当要注重维持病原菌活力,避免其他细菌污染,防止出现过量繁殖的问题。但在临床实践中,采集人员可能会由于操作不合理而难以确保微生物标本具有良好的质量。譬如,脑膜炎奈瑟菌在气温条件方面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因此应在保持适宜室温的基础上进行送检,特别是在冬季较为寒冷的环境中,注意防止检出率出现显著下降。
        2.如何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
        2.1 为检验人员提供专业培训
        由于细菌名称不断改变,并会逐步出现新的菌种,为此部分检验人员未能及时跟进和掌握新型菌种的评估标准,不了解其具体的病原学意义。通过引导检验科工作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培养其形成谨慎细致的观察和操作习惯,使其熟练掌握先进的微生物检验技术。同时,需严格执行上岗前培训制度,在达到考核标准后方可上岗操作,并引导检验人员积极参加专题讲座等,及时掌握微生物检验的最新标准及相关法律规定,自主学习新技术,并参加各类盲样检测和水平测试,提升自我检测水平,加强自我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在增强自我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将新菌种和前沿研究成果等传达给临床科室的工作人员,推动临床科室人员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进行有机结合。
        另一方面,根据新菌种和相关研究成果,检验科工作人员需主动、积极地配合临床科室人员,协同制定科学采样,运输,保存等流程。加入到采集、运输和保存等流程,继而保障标本分析质量,满足临床诊治的需求。


        2.2 规范样本采集及保存流程
        明确标本采集与送检的具体要求,包括采集时间、部位、方式及运送时间等,在微生物检验中,必须慎重对待前期的采集工作,这是保障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度的重要基础。采集人员应对每件样品进行封口,贴好标签,详细记录,通常样品可于2-8℃的条件下保存,对于冷冻标本则应维持冷冻状态,同时及时送检;采样数量不可少于全部检验需要量的3倍,以供检验、复检、备查。
         2.3 注重细菌培养工作
        细菌培养不仅可以及时查明感染病原,还可结合检测结果适当选取抗菌药物治疗,继而预防耐药菌株的出现,有利于防控院内感染,显著提高重症感染的救治成功率。故此,在为患者选取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时,均须留取针对性标本,并予以细菌培养,并结合药敏结果进行干预。此外,标本可保存在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各类标本需要结合其生长特点和运用针对性的培养基完成培养,并需进行空白对照,如果在空白对照中检出细菌,则可能是培养基质量出现异常,或是在操作期间引发污染现象。
        2.4 改善微生物检验报告
        在开展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需要及时整理、汇总一系列的原始数据,通过方差法、回归分析法等方式完成处理,以免出现不必要的误差和遗漏,以获取科学合理的临床检验数据。其次,应当注重核查检验结果是否与卫生标准的表示方法一致,在工作人员签字后,加盖检验单位印章,确保检验结果具备法律依据和学术依据。?
        2.5  明确涂片染色分析要求
        在细菌鉴定中,革兰染色发挥着积极作用,为了改善染色结果偏差情况,有文献报道表示,可在同一片玻片中放置好新鲜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待检菌,给予涂片处理。针对分泌物、痰液等标本,在培养前可进行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实施镜检时,致病菌通常会与WBC一道出现。其次,为了加强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临床实验可进行室间与室内质控对比试验。
        2.5 加强临床科室联系
        检验科在开展检验工作时需要和临床科室保持密切联系,以及时掌握患者的基础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至临床方案制定。其次,应将抗菌药物与耐药检测结果及时反映给临床工作人员,完善预报告制度,确保临床科室及时获取细菌培养与检测结果,明确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3.结论
        综上所述,近年来,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日益增长,目前的临床诊断仍存在一定弊端,常见“微生物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相符的情况,通过采用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有助于加强微生物检验的质效,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为临床检验提供良好服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