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别等酸中毒了才知道!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5期   作者:杨千三
[导读] 糖尿病是临床上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杨千三
        南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南充 637000
        糖尿病是临床上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因为糖尿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会发展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积极治疗,控制血糖水平,避免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利用存在缺陷而导致。当机体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代谢以及脂肪代谢处于长期紊乱的状态,会导致身体多系统出现损害,从而引起心、肾、眼、血管组织等出现功能减退甚至衰竭。病情严重者会因为应激时出现急性代谢紊乱,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2.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以及拮抗胰岛素激素分泌过多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严重代谢紊乱综合症,是糖尿病急症中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酸中毒、高血糖、酮症。当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时,由于胰岛素缺乏会导致三大代谢出现紊乱,血糖明显升高,脂肪的分解不断增加,肝脏上的脂肪酸经β氧化产生大量的乙酰辅酶A,由于体内糖代谢水平紊乱,缺乏草酰乙酸,导致乙酰辅酶A由于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供能,缩合成酮体;此外由于蛋白分解增加,合成减少,导致血中成糖、成酮氨基酸量增加,进一步导致血酮、血糖升高。临床就诊的患者若存在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嗜睡、休克、酸中毒等症状,尤其是呼吸时有烂苹果味,尿量多且血压低,无论患者是否有糖尿病病史,均应考虑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3.如何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糖尿病健康教育、营养治疗、运动治疗、检测病情、使用降糖药物。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基本措施,也是决定糖尿病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每位接受健康教育的糖尿病患者,应对糖尿病充分认识,并掌握正确的自我管理技能。医学营养治疗的目的是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科学的营养计划,使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饮食上应该控制好总热量,保证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从而使体内代谢紊乱的情况得到纠正,使代谢得到良好的控制,减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运动治疗可使患者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有助于血糖和体重的控制。

糖尿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监测血糖水平,并做好记录,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以了解血脂以及心、肾、眼睛等是否出现病变,一旦发现病变要尽早进行治疗。降血糖的药物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以及注射剂。口服降糖药包括:促胰岛素分泌剂,如磺脲类、格列奈类;双胍类,如二甲双胍等;格列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注射剂主要包括: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应该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并从小剂量开始,根据不同患者血糖水平不同,逐渐进行调整至合适的剂量。
4.如何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严格控制血糖,不可擅自减药或停药。糖尿病患者必须要控制好血糖并经常检测血糖,使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是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最有效的措施,当血糖超过16.7毫摩尔/升时,最好立即检测血酮或尿酮。特别提醒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千万不要迷信网络上或民间的降糖偏方而擅自停药或减药,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积极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急性感染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主要诱因,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胃肠炎、尿路感染、糖尿病足感染等,而且糖尿病酮症与急性感染互为因果。尤其在冬春季发病率较高,一定要注意加强防护,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勤洗手,出门佩戴口罩,防止受凉感冒。一旦患病,如发烧、腹泻等症状,要积极治疗,同时密切监测血糖和尿酮体,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管住嘴、迈开腿”是糖尿病人应坚持的生活原则。戒烟戒酒控糖,三餐定时定量,减少总热量摄入。注意荤素搭配,科学合理饮食,杜绝暴饮暴食。作息规律,按时休息,即使在冬季也应该每天保持适当的运动。
        提倡饮用白开水,不喝含糖饮料。含糖饮料容易导致血糖迅速升高,胰岛负荷过重。如果患者没发现血糖高,短时间内大量喝含糖饮料,会造成突然血糖激增,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注重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患者和家属都要了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常见症状,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一旦患有糖尿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如果得不到积极有效的治疗,还会并发很多其他疾病,并且会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情况。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积极治疗,进行合理的饮食和运动,科学使用降糖药物,并做好血糖的监测,以免出现酸中毒。在文章的最后,希望本文的介绍可以给您带来帮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