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评价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9期   作者:李大伟
[导读] 目的:分析和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
        李大伟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人民医院康复科 , 山西  临汾041000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方法:以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为时间基准,在我院所有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当中,随机收集6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和主体,将其按照“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患者。前者采用康复训练,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上肢功能改善情况、手运动功能状态改善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STEF评分、BI评分、NIHSS评分相差不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STEF评分、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还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实施。
        关键词:针刺;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
        前言:脑卒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临床发病率高,致死率、致残率也较高,因此,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1]。脑卒中发病后,患者会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功能性障碍,而手指、腕关节是较为常见的功能障碍发生部位[2]。本文将对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进行深入分析。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当中,选取66例进行研究,选取时间为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将其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观察组)。
        对照组33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56.5±1.3)岁;病程1~3个月,平均病程(1.7±0.5)个月;其中男性患者17例,占比51.52%,女性患者16例,占比48.48%。
        观察组33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6.3±1.2)岁;病程1~4个月,平均病程(1.5±0.3)个月;其中男性患者15例,占比45.45%,女性患者18例,占比54.55%。
组间资料对比,p值>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属于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案。患者接受肢良肢位摆放、床边被动运动、主动运动等练习,每天进行2次,每次半个小时。
        1.2.2观察组患者:康复训练+针刺治疗。①康复训练的内容与对照组患者相同。②针刺治疗。取患者的通里、合补、三间、后溪、上八邪、人中、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等穴位,采用一次性华佗牌无菌针灸针,进行针刺,以患者感觉手掌酸、麻、胀为度,每天进行一次,每次半小时。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上肢功能改善情况、手运动功能状态改善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上肢功能改善情况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进行评测,分数越高越好;手运动功能状态改善情况采用STEF(简易上肢功能检查)评分量表进行评测,分数越高越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采用BI(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评测,分数越高越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量表进行评测,分数越低越好。
1.4 统计学
        应用SPSS22.0软件处理66例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的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上肢功能改善情况、手运动功能状态改善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并以T检验进行,计数资料采用%的形式表示男女比例,并以χ2检验进行,组间对比p<0.05即证实有差异。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上肢功能改善情况、手运动功能状态改善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STEF评分、BI评分、NIHSS评分相差不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STEF评分、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手部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完成精细动作的主要器官,比如屈伸、抓握及取物等等,如果手部丧失了功能,无论是完全丧失,还是部分丧失,均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产生很大影响。而脑卒中的发生,往往容易使得患者出现手部的功能性障碍[3]。
        目前临床上对于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治疗主要以康复训练为主,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制定出属于患者个人的康复训练方案,但是单纯的使用康复训练的方式,只能够从练习的角度辅助患者,临床局限性较大[4]。
针刺疗法是目前临床上采用较为广泛的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方式,它能够提升相关神经区域组织的兴奋性,帮助患者的受损的神经网络进行补偿,从而利于手腕部运动功能的重建,加快手腕部血液的流动[5],从而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提升患者的功能性。极泉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上八邪具有祛风通络的作用,能有效的缓解手部痉挛[6]。
        本文的研究当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STEF评分、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针刺疗法在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治疗当中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可以作为常用手段作用于临床和患者,也适合在临床进行大面积的实施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吴修玉,李伟,张梦, 等.原合配穴法结合康复训练改善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9):99-100.
[2]丁铃,叶红,史德林, 等.基于手功能成像仪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手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评价[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5):587-590.
[3]吴晓亮,缪丹,孙建华, 等.盛氏调经御气法深刺八邪穴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42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20,52(9):66-69.
[4]王立童,贾爱明,姜永梅.子午流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3):1278-1280.
[5]张璐,毛芝芳.功能针刺联合手持续被动运动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康复质量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20,18(8):1365-1368.
[6]孙定炯.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Brunnstrom分期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7):1656-1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