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成形术与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及优势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9期   作者:韩英 管志涛
[导读] 探讨鼻中隔成形术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
        韩英 管志涛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人民医院 251600
        摘要:目的 探讨鼻中隔成形术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耳鼻咽喉科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71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具体手术方案将其中接受鼻中隔成形术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A组,接受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的33例患者作为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 经治疗,A组手术有效率94.74%,B组手术有效率90.91%,两组手术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主观症状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组内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指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率7.89%,B组术后并发症率9.09%,两数据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中隔成形术与鼻中隔矫正术均是目前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有效术式,两种方法的效果相当。
        关键词:鼻中隔偏曲;鼻中隔成形术;鼻中隔矫正术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咽喉科中一种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引起的鼻中隔偏离正中线,从而引发一系列相关的临床不适症状;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鼻中隔偏曲的发病率为20-50%[1]。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而言,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最佳手段。鼻中隔成形术和鼻中隔矫正术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两种方式,整体效果理想。除此之外,鼻中隔次全切除术、黏膜下切除术也较为常用,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3]。本次研究将以科室接近一年期收治的71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通过统计学比较的形式,概括鼻中隔成形术和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并简要概述两种术式的适用性和临床优势,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将我院耳鼻咽喉科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71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病例均经鼻内镜检查确诊,鼻出血、头痛及鼻塞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排除糖尿病、免疫功能缺陷及全身急性感染患者。A组38行鼻中隔成形治疗,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19-47岁,平均年龄(30.2±6.1)岁;B组33例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1.7±7.6)岁。研究经医学伦理会盖章批准,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为保证研究的客观性,所有病例均由相同的专家完成。A组行鼻中隔成形术,方法:作常规消毒铺巾处理,局部麻醉生效后,于鼻中隔前皮肤和黏膜交界处将黏膜切开,常规分离切口处的骨膜和软骨膜并切除偏曲部分的鼻中隔骨和软骨,该操作要求尽可能保留不偏曲侧的骨和软骨。B组行鼻中隔矫正术,作常规消毒铺巾处理,局部麻醉生下后与鼻中隔前与黏膜交界处将黏膜切开,常规分离双侧骨膜和软骨膜,切除偏曲部分的骨和软骨,纠正影响鼻腔功能的比鼻甲和鼻窦病变。手术完成后,两组均常规缝合切口,使用抗菌纱条和膨胀海绵填充鼻腔。
1.3评价指标
1.3.1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鼻中隔矫正符合临床预期标准,鼻腔通气功能正常。好转:临床症状较术前显著改善,鼻中隔偏曲情况基本恢复,鼻腔通气良好。无效,未达到上述两项标准之一或出现鼻梁塌陷的情况。
1.3.2其他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②采用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两组主观症状的疼痛程度,评分越高则表示疼痛程度越明显。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软件收录结果数据。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X±S)和%表示。相应样本结果作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效果比较
        经治疗,A组手术有效率94.74%,B组手术有效率90.91%,两组手术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3
2.2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手术后主观症状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组内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指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2。
       
2.3两组术后并发症率比较
        统计显示:A组术后出现鼻中隔与下鼻甲粘连3例,术后并发症率7.89%;B组术后出现鼻中隔与下鼻甲粘连1例、鼻中隔穿孔1例、轻度鼻梁塌陷1例,并发症率9.09%。两组术后并发症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100,P=0.751)。
3.讨论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咽喉科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无年龄及性别的限制,疾病所引起的头痛、鼻塞、鼻出血等症状会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同时,鼻中隔偏曲也被认为是引发慢性鼻-鼻窦炎和鼻甲肥大的独立风险因素[4],以正确方式早期处理对于患者预后意义重大。传统术式虽然能够解决鼻中隔偏曲,缓解各症状对患者的影响,但手术本身对鼻腔造成的创伤过大,同时病变的纠正程度有限,现已逐渐弃用。鼻中隔成形术,是微创技术发展而来的产物,相对于传统术式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术野清晰,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手术时间和失血量,该手术实现了在直视条件下进行,能够更好的清除病变部位[5],同时手术本身的创伤性较小,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基本在一周以内,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概率也相对较低。鼻中隔矫正术,从鼻中隔偏曲生物力学原理衍生出的一种治疗手段,由鼻中隔软骨的不同方向解除鼻腔粘连,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6]。从既往临床应用的情况来看,两种术式均是当前医疗水平体系下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成熟术式,无论是效果或是安全性都比较接近。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在理想范围内,组间比较并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也从侧面应证了两种术式的先进性。但从本次研究来看,鼻中隔成形术较之鼻中隔矫正术有以下几点优势:(1)鼻中隔成形术能够相对完整的保留对侧的鼻中隔支架,松解的软骨片依旧黏附于未分离且具有血供的软骨膜上;(2)由于鼻中隔成形术能够相对完整的保留鼻中隔支架,因此患者在手术后不需要在双侧鼻腔中放置填充纱条,术后的舒适感相对较高,更便于低龄患者或耐受性较差的患者使用;(3)完整的鼻中隔支架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鼻中隔由于呼吸气流而产生的扇动[7];(4)鼻中隔成形术更加符合微创理念;(5)如果对象的鼻中隔偏曲程度较为严重,鼻中隔成形术能够更有效的去除多余的骨质和软骨,最终达到纠正鼻中隔的治疗目的[8]。
        综上所述,研究得出结论:鼻中隔成形术和鼻中隔矫正术均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先进治疗方式,两种方式无论从治疗效果或是安全性,都无明显的差异;但鼻中隔成形术的优势相对直接,临床适用范围相对更大,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郑振宇,丁怡戈,李灏然,等.1910名初中新生慢性鼻-鼻窦炎与鼻中隔偏曲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20,38(3):348-350.
[2]张国栋,赵岗,师鹏强,等.神经内镜下"一侧半"经鼻-蝶窦入路切除术对高龄垂体瘤患者的疗效及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3):509-513.
[3]吕唯,张阳,林燕,等.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与鼻内镜下改良的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3):81-82.
[4]任盼盼,余文发.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鼻窦炎、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的关系[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18):123-126.
[5]罗腊红,刘志军,周小林.不同手术方案对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鼻腔愈合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3):326-329.
[6]马芙梅,佘翠平,刘得龙.改良鼻中隔缝合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下鼻甲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21,27(1):55-57.
[7]钟玲.内镜下鼻骨骨折复位联合鼻中隔成形术对鼻通气功能及美学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20,29(6):13-15,173.
[8]李泽南,严尚,王丽,等.鼻中隔后端犁骨切除后鼻孔成形术治疗先天性后鼻孔闭锁五例[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0,55(8):779-7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