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及 MRI 诊断纵隔型肺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效果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9期   作者:姚剑明
[导读] 分析CT及MRI诊断纵隔型肺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效果。
        姚剑明
        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南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目的:分析CT及MRI诊断纵隔型肺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9年8月到2020年10月接受的纵隔型肺癌患者共170例,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每组各8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CT诊断方式,观察组患者实施MRI诊断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之间的各项诊断指标的数据对比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及MRI诊断纵隔型肺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中患者的临床诊断对比无明显差异,表示两种诊断方式均能够发挥其不同优势,建议在临床中将两种检测方式联合使用,增强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CT;MRT;纵隔型肺癌
        纵膈型肺癌属于肺癌比较特殊的类型,因为肺部分为左肺和右肺,左边有两个肺叶,右侧有三个肺叶。如果病变长在左侧的肺叶上叫左肺癌,长在右侧的肺叶叫右肺癌,但是有的时候,肺癌并不一定就完全长在肺内[1]。如果肺癌并不在肺叶内长了肿块,而单单的是出现了在纵膈内、气管周围形成肿块,这种情况下有可能是肿物,也有可能是淋巴结,完全在肺外,而只是长在纵隔内,一般被称作纵膈型肺癌[2]。所以在临床诊断中,因为疾病位置的特殊性等,比较容易发生误诊等现象,不但耽误了患者最佳的治疗时机,同样对患者的预后康复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3]。因此本文就CT及MRI诊断纵隔型肺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详细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9年8月到2020年10月接受的纵隔型肺癌患者共170例,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每组各85例。观察组患者男女构成比例为50:35,年龄范围控制在41到72岁,平均(56.67±15.13)岁;对照组患者男女构成比例为52:33,年龄范围控制在40到72岁,平均(56.48±16.34)岁。所有患者在入院时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咳痰、胸闷、以及发热等症状,所有患者指标均符合学术诊断标准,基本信息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均自愿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CT诊断方式,使用CE公司的64排双层螺旋CT进行检测,首先患者保持仰卧位,进行常规的胸部CT扫描检测,从肺尖到肺底然后再展开平扫。在完成上述检测步骤之后视患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增强扫描检测,经臂脉高压株数100ml的造影剂,速度保持在每秒钟3.5ml,在注入造影剂后的三十秒级开始检测,在第一分钟到七十秒的时候开始经静脉期扫描检查,最后按照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实施MRI诊断方式,使用CE公司1.5T高场的MRI扫描仪,在检测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常规矢状面SE序列下T1W1成像以及横断面T2W1成像获取,并且扫描SE序列下T1W1成像图,同样最后按照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详细患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率各方面的数据,观察不同诊断方式的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之间的各项诊断指标的数据对比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下图表1。


3.讨论
        纵隔型肺癌在癌症的早期阶段患者会出现不同的症状,与普通肺炎的症状较为类似,但是在纵膈型肺癌后期会导致纵隔淋巴结结变得肿大,并且压迫邻近器官,出现疼痛状等症状[4]。如果患者没有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会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而出现扩散和转移,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
        在本次数据分析中得出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之间的各项诊断指标的数据对比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CT及MRI诊断纵隔型肺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中,因为疾病的特殊性,两种诊断方式在应用当中发挥其相应的特殊,相对来讲MRI的诊断灵敏度以及准确率略微较高。建议在临床诊断当中,可以将两种诊断方式联合使用,提升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加真实有效的依据,把握最佳的治疗时机,控制疾病的持续发展,减轻对患者造成影响,改善患者的预后康复效果[5]。
        综上所述,CT及MRI诊断纵隔型肺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中各项诊断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相对来说NRI的灵敏度以及准确率略微较高,在实际的临床操作当中,还是需要按照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际状况作出综合的分析和判断。

参考文献:
[1]伍小全, 王尧. CT及MRI应用于纵隔型肺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效果[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 032(005):681-682.
[2]郭彩霞, 周静, 于洪涛,等. 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与术后病理学诊断的一致性分析[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 17;No.116(06):53-55+72.
[3]刘峥艳, 沈海艳, 邹夏斐. 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 11(14):94-96.
[4]王长霞, 霍雨华, 张强. 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影像表现及诊断效果[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 003(014):76-77.
[5]李新胜, 贾红卫. 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 018(001):65-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