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9期   作者:李娟
[导读] 分析护理干预在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的临床价值。
        李娟
        什邡市人民医院 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618400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样本取自2020年3月-2021年3月区间60例接受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治疗患者,以护理干预差异性分组,设置为对比组(n=30,常规护理)、研究组(n=30,综合护理),比较临床价值。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较对比组20.00%更低(P<0.05);研究组基础护理、护理方法、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态度的评分均较对比组更高(P<0.05)。结论:在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综合护理;临床价值
引言
        结肠息肉指从黏膜表面突出到结肠肠腔内隆起状的病变,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伴随病情进展,可出现腹痛、腹泻以及便血等表现,部分患者甚至可演变为肿瘤,因此,需尽早进行积极治疗。目前,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是临床治疗结肠息肉的主要方式,能够取得良好效果,但是,手术作为有创操作,术后恢复情况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需引起临床重视[1]。本次研究抽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区间60例接受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治疗患者,对不同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进行比较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样本取自2020年3月-2021年3月区间60例接受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治疗患者,以护理干预差异性分组,设置为对比组(n=30):男19例、女11例,年龄31~70岁,均值数(50.37±10.28)岁;研究组(n=30):男20例、女10例,年龄30~70岁,均值数(50.29±10.14)岁;病例样本具有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治疗指征、耐受性,2组基线资料统计学对比结果:P>0.05,研究可行。
1.2 方法
        对比组(n=30,常规护理):按照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护理常规在术后为患者提供相应护理服务。
        研究组(n=30,综合护理):首先,当麻醉作用消退患者清醒,第一时间告知其手术顺利完成,同时,适当增加访视次数,指导卧床休息,避免因不当活动致使腹压增加引起出血,一般情况下,卧床时间需保持12小时左右。其次,加强健康宣教,以口头宣讲、健康手册发放等多种方式耐心、详细向其讲解术后相关注意事项,教会其简单护理措施和技巧,遵医嘱做好抗感染预防治疗,避免发生感染,同时,对其存在的负面心理和情绪进行及时疏导和鼓励,帮助树立康复信心,使其可以主动、积极参与到护理工作中[2]。再者,重视饮食指导,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通常需禁食24小时,24小时后指导进食清淡易消化流质食物,根据恢复情况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期间需严格禁食辛辣刺激、难以消化食物,另外,卧床休息3天后,再鼓励和指导进行适当运动,以期促进康复进程。最后,当其能够出院时,全面评估恢复情况,告知相关注意事项,重要事宜以书面形式告知,叮嘱一旦发生异常,需立即到医院就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2结果
2.1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较对比组20.00%更低(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基础护理、护理方法、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态度的评分均较对比组更高(P<0.05),见表2。

3 讨论
        结肠息肉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按病理可分为炎性、腺瘤样等多种类型,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是的当前临床治疗结肠息肉的主要方式,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优势,临床效果已经得到医生和患者的认可[3]。但是,由于手术操作时间相对较长,部分患者耐受性并不是非常良好,若术后护理工作不当,极易引起各种并发症,对康复进程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术后予以科学护理干预是提升手术效果、改善预后结局的关键所在[4]。
        既往在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是由护理人员按照护理常规为患者提供相应护理服务,虽然能够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因患者之间存在个体化差异特性,常规护理很难满足所有患者的真实需求,因此,整体护理效果并不佳[5]。本次研究: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较对比组20.00%更低(P<0.05);研究组基础护理、护理方法、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态度的评分均较对比组更高(P<0.05);结果说明综合护理是现代护理学科、护理理念的发展产物,属于新兴干预模式,能够基于患者真实情况为其提供个体化护理服务,满足其一切合理需求,及时规避相关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为术后康复提供良好支持力量。
        综上,在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赵爱丽.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护理干预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9):202-203.
[2]张雅,李军.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法的干预性护理及预后评价[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3):160.
[3]鲁汉锋,潘海燕,鲍红波,等.无痛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的全面优质护理体会[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0):1738-1740.
[4]黄丽.强化术后护理在内镜下切除胃结肠息肉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04):27-29.
[5]顾爱,王毓薇.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18,23(01):205-2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