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 导管血栓形成因素和护理综合干预新进展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9期   作者:袁月
[导读] 分析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因素及护理经验。
        袁月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吉林省延吉市,133000
        摘要:目的:分析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因素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用PICC管入院的112例非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实验共产生8例,未产生104例,将未形成血栓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将形成血栓的患者设置为研究组,对于PICC相关的血栓形成因素的单因素与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两组的基础疾病、导管大小、既往血栓史进行详细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指数值与年龄指数值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和管径(≥5F)是与PICC相关的血栓形成的单独危险源。结论:与PICC相关的血栓形成与糖尿病患者和大管径(≥5F)密切相关。护理干预的使用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PICC相关性血栓;护理;形成因素
        引言:通过颈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这是一种深静脉插管技术,可将导管从颈静脉引至管的末端并进入中心静脉。由于它的可靠性,方便的操作,对患者静脉血管的维护以及更长的保留时间,它在现阶段已广泛用于临床。PICC是一种放置在静脉中的器官。它可能是动脉血栓,反射性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管阻塞和与管有关的血流感染。其中,动脉血栓形成和相关的血液感染是最严重的疾病。
        依据相关研究显示,在临床实践中,与PICC相关的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约为2%至3%。血栓形成的形成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且加剧了该疾病的进一步发展,甚至会严重危害生命。因此,PICC相关血栓形成因子的科学研究以及必要的干预措施的保护性使用看来非常重要。这也是一个困难的问题,现阶段护理急需解决。因此,有必要分析与PICC相关的血栓形成的因素,并改善干预措施。
1PICC相关性血栓的特点
1.1概念
        与PICC相关的静脉血栓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穿刺或输液管对毛细血管内膜的损伤以及患者在PICC插管后立即发生的自身疾病和状况,从而导致在与PICC相连的毛细血管腔和管中出现血凝块。另外,将PICC放置在管中时,会引起一种反射性刺激,如毛细血管内脏,还会引起血栓形成。
1.2PICC相关性血栓的诊断标准
1.2.1临床表现
        Luciani等人的研究。发现大多数患者血栓形成后无明显症状。有症状的上臂动脉血栓形成通常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发红以及管的位置或邻近位置有压痛,在浅静脉中伴有静脉曲张。测量上臂圆周,增加2厘米以上,皮肤温度升高,并且在输注过程中无回血,输液阻塞或碰到绳索状的,柔软的肿块。
1.2.2诊断方法
        作为诊断动脉血栓形成的“黄金标准”,静脉血管造影很容易导致显像剂负荷和放射危害,并且价格昂贵,所以这是一种侵入性实践。在临床中,大多数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由于其安全性,便利性和低成本,因此检查在现阶段已广泛用于临床。据报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上臂肱动脉血栓形成的敏感性和非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3%。
        诊断其临床体征的具体表现如下:①管腔不能压迫;②管腔内实际回声;③管腔内的血液信号中断。这三项是上臂动脉血栓形成诊断的关键环节,对关键疾病的诊断具有现实意义。另外三个诊断标准是基于多普勒频移频带来间接推断毛细血管是否患有静脉血管梗塞。通过比较两侧上臂静脉血管的血液频带,可以提高诊断动脉血栓形成的准确性。在临床中,它通常被用作诊断的辅助依据,具体表现为:血带丢失的相变;血管反应的减弱或消失;挤压远端的血液变弱或消失。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使用PICC管入院的112例非恶性肿瘤患者的病例。根据患者的血栓形成状况对其进行分组。共选择8例作为研究组,未产生104例作为对照实验。纳入标准:它符合PICC导管插入术的应用范围,并且超声检查符合PICC相关的血栓形成规范后,同意参加;明确规范:母乳喂养或怀孕期间的妇女以及临床资料不详细的患者。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管径,静脉血栓形成的既往史等,并对上述指标值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SPSS24.0统计软件分析指标值。测量数据(5deef4599529a_html_7a9faeb265ffbae4.gif±s)显示t检验;计数数据(%)表明在X2检验和单因素分析中存在不同的指数值,而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其为P<0.05。
2结果
2.1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单因素分析
        与PICC相关的血栓形成的单因素分析表明,比较了两组之间的基本疾病,导管直径大小,既往血栓病史指数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指数与年龄结构之间没有差异,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请参阅表1。


3讨论
        作为临床中的常见疾病,PICC相关的静脉血栓严重危及患者的身体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护理也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为了减少PICC置管后相关的静脉血栓形成,有必要改善患者的早期护理。有关专家学者在科学研究中强调,从饮食,运动等方面干预PICC患者可以促进患者血糖水平的稳定维持,显着降低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导管管径大(≥5F)和其他影响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源,临床上的干预可以合理地改善或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医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和责任感对于减少PICC相关的血栓形成具有关键价值。
        根据对这项科学研究结果的分析,潜在的疾病,管径大小以及既往血栓形史都是影响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因素。其中,糖尿病患者和大管径(≥5F)是独立风险。因此,在护理中,必须改善患者基础疾病的操作,并且必须在导管中进行有效选择,以减少或预防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发生。
        通常,糖尿病患者,管径大(≥5F)等是与PICC相关的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源。对于他们的风险来源,改善医务人员的医疗干预措施能够减少与PICC相关的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关键的功效和实际意义必须得到医务人员的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刘美玲,张蓓蕾,张兰. 肿瘤患者PICC导管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01):54-57.

[2]郭菁. 预防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探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09):133.
[3]龚琪,廖艳妮,桂希. 经导管溶栓疗法治疗长期血液透析导管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9):107-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