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卜丹
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 614000
【摘要】目的:探究观察对不同屈光状态弱视儿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20年1月-12月间接收的120例弱视患儿为研究对象;结合患儿屈光状态的差异将其分为三组:远视组-远视性弱视(40例),近视组-近视性弱视(40例),散光组-散光性弱视(40例);三组患儿均采用同种方式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三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近视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远视组、散光组患儿,且该组患儿轻度、中度、重度弱视治愈率对比远视组与散光组也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比远视性弱视、散光性弱视患儿来说,近视性弱视患儿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均更理想。
【关键词】屈光状态;弱视;近视;远视;临床效果;儿童
弱视是儿童眼部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一般发生在儿童视觉发育的重要时期,而且这一病症的发生多与不同的屈光状态存在关联,在不同屈光状态下,如远视性、近视性以及散光性弱视患儿的治疗中,临床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1]。基于此,此次研究主要分析在不同屈光状态弱视儿童治疗中,采取相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20年1月-12月间接收的120例弱视患儿为研究对象;结合患儿屈光状态的差异将其分为三组:远视组-远视性弱视(40例),近视组-近视性弱视(40例),散光组-散光性弱视(40例)。远视组患儿男、女比例为23/17;年龄4-13岁,均值(6.78±1.22);轻度/重度/重度弱视患儿比例为20/14/6;近视组患儿男、女比例为22/18;年龄4-14岁,均值(6.56±1.18);轻度/重度/重度弱视患儿比例为22/13/5;散光组患儿男、女比例为21/19;年龄4-13岁,均值(6.95±1.29);轻度/重度/重度弱视患儿比例为21/12/7。比较三组患儿的基础信息可见并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此次研究内容不违背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要求;且参与患儿及家属均知情。
1.2 方法
本次纳入研究患儿入院后均予以视力以及眼底、眼位检查,检查后连续予以阿托品散瞳3 d,并对患眼每天涂抹浓度为1 %的阿托品眼膏;而后予以入院患儿系统性治疗通常情况下可在患儿患眼持续使用3d阿托品眼膏散瞳后,对其患眼眼光后佩戴视力矫正眼镜,需使入眼光线最终聚集在患者视网膜黄斑区,形成清晰影响方可。同时开展以下训练:①同视机训练:使患儿双眼分离,各关注一个事物,然后以双眼影像在患儿大脑皮层中融合为宜,以帮助其建立完善的立体视觉。②精细目力训练:让患儿用患眼专注观察细小目标,以刺激取眼中被抑制的感光细胞,促进患儿视觉中枢感受性的提升。③遮盖疗法:将患者健眼遮住,使其用患眼视物,以抵消健眼对患眼视物能力的限制。④多频红光闪烁法:使用特质红色滤光片,对患儿患眼视网膜黄斑区进行不断刺激,从而促使其视网膜黄斑区中心凹锥体细胞提升活性,改善视力。
1.3 观察指标
跟踪随访12个月,对比观察三组患儿在同一治疗方案下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同弱视程度患儿的治疗效果。
1.4判定标准
临床疗效评估:①治愈:经治疗,患儿视力达到1.0;②有效:治疗后,患者视力对比治疗前提升>2行。③无效:治疗前后患儿视力水平无变化,或有下降。总有效率=(治愈+有效)/40*100%。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以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涉及计量、计数部分数据采用(±s)、%表示,并以t、χ2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同屈光状态弱视儿童的治疗有效率
经治疗,近视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对比远视组、散光组患儿有明显提高(P<0.05)。见表1:
3.讨论
结合我国卫生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弱视目前已经成为了我国儿童群体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若在弱视发生后未得到及时治疗,往往会对患儿的正常视觉功能造成直接影响,危害患者的视觉发展,对儿童的终身发展均存在严重影响[2]。一般来说,不同屈光状态下的弱视患儿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结合屈光程度的区别,一般可将弱视患儿划分为远视性弱视、散光性弱视以及近视性弱视三种。针对屈光状态不同的弱视患儿来说,在其临床治疗中采取的措施往往大同小异, 一般需采用如下几个训练方式:①同视机训练;②精细目力训练;③遮盖疗法;④多频红光闪烁法[3]。这一治疗方式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性,因而在弱视患儿视力矫正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而在近年来的临床研究中,有部分研究学者设想,针对屈光状态不同的弱视患儿采取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可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结合本次研究来看,在实施相同的治疗干预后,近视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远视组与散光组患儿得到了明显提高(P<0.05);与此同时,对比不同若是程度患儿的治愈率也能够发现,近视组处于轻度/中度/重度若是程度的患儿临床治愈率对比远视组与散光组患儿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合这一研究结果能够发现,弱视程度对弱视患儿治疗效果存在着较为重要的影响。这也提示我们:在弱视患儿治疗中,应尽量早发现、早治疗,以免患儿弱视程度不断加重,对其临床治疗效果的发挥造成不利影响。
综上可见,不同屈光度对弱视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影响,近视性弱视临床疗效对比远视性及散光性弱视更理想。
参考文献:
[1]张琰, 张崇民, 吕川. 综合治疗对儿童各类型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观察[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9, 200(09):60-61.
[2]陈丽娜, 刘焕梅. 不同屈光状态弱视患儿的综合治疗[J]. 中国实用医刊, 2019, 46(10):48-51.
[3]王闰. 不同屈光状态弱视儿童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 255(02):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