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疾病管理中的中西医结合特色与优势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0期   作者:李光旭
[导读] 目的探索心内科疾病管理中的中西医结合特色与优势。
        李光旭
        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省新泰市  271219
        摘要:目的探索心内科疾病管理中的中西医结合特色与优势。方法: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的124例心内科疾病患者被选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并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观察组应用中西医结合管理方案;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方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简易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值、疾病管理满意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疾病管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状况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心内科应用中西医结合疾病管理后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管理的满意度,并且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且对提高患者的健康状况有益。
        关键词:心内科;疾病管理;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
引言
        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该科室主要治疗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绞痛等,这类系统疾病具有发病急、进展速度快的特点,特别是患者,其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心内科收治患者大有年轻化趋势,面对此类疾病除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外,同时也需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使患者的预后效果得到保障。传统的护理干预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有相关人员提出了强化护理干预理念,这种模式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进展有一定的预见性,并在面对不良事件时及时做出应对反应。基于此,本次探究心内科疾病管理中的中西医结合特色与优势,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了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治疗的124例心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的对象。观察组62例,男34例,女28例;年龄51~72岁。对照组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50~71岁。纳入标准:①患者经心内科临床医师诊断,并且符合心内科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并且对研究内容知情。排除标准:①患有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性损伤。②患有乳腺癌、肝癌、肺癌等恶性肿瘤疾病。③患有免疫系统疾病或者全身性感染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具体内容如下:(1)西医常规护理风险管理:西医常规护理风险管理包括建立规范化的风险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①保持病室环境的整洁、舒适,根据病证性质适当调节温湿度。②定时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理体征,根据患者的情况由专业护士根据首诊记录做有关的健康和卫宣教,以便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③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准确、按时完成各项记录,并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④由专业护士及时收集患者血、尿、便等标本,外出做各种辅助检查的患者需进行健康状态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患者送检工具,患者送检过程中需根据实际需求安排工作人员护送,不能进行离床检查的患者可安排床边检查,回科后出具检查报告。⑤危重患者按医嘱制定特别护理方案,做好特护记录,同时需要经常巡视病房,对于突发情况及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⑥按医嘱给予饮食及给药,注意观察服药后效果与反应。(2)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护”的护理风险管理: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护”的护理理念是将中医护理特色融入到系统化整体护理之中,在情志护理方面开展了以情胜情、移情法等;在饮食护理方面根据患者辨证情况进行饮食指导,制定了相应的食谱、汤谱;在运动康复方面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运动康复方案,鼓励患者适当运动。具体内容包括:①开展中药浴足护理高血压,针对气虚痰瘀、痰湿壅盛等证型的高血压病利用平肝潜阳的中药配合芳香中药煎汤浴足,实现降压、安眠、保健等多种功效。②利用穴位敷贴气海、关元穴调理心衰患者的胃肠功能紊乱,经络腧穴与艾条理化作用的有机结合起到全身调理作用。③利用辨证施膳制定相应的食谱,平时提供给患者的食材应选择清淡细软易消化的食物,可给冬瓜,薏米汤,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尽量满足病人的口味,饭菜做到色、香、味具全,进食要有规律,忌暴饮暴食。④实施中药封包中医特色治疗护理,通过远红外线、磁场共同作用将治疗包中的中药活化物质转化为离子状态直接作用于患病位,发挥疏经通络、消肿止痛、屏神静气等作用。
        1.3观察指标
        (1)患者疾病管理满意度:采用调查量表结合微信小程序的方式收集患者对疾病管理的满意度,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较满意、不满意,计算疾病管理满意率,疾病管理满意率=非常满意率+较满意率。(2)不良反应及健康状况:统计并分析两组心内科疾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并且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价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SF-36总分为120分,分数<60分为健康状况较差,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目前,心血管类疾病已成为造成人类死亡病因的首要疾病,许多患者经抢救后依然需进入病房进行治疗,心脏是人体十分重要的维持系统运转的器官之一,所以患者在病房接受治疗时容易出现焦虑和恐惧情绪,影响了治疗效果与依从性,不利于预后。另外,这类疾病具有较大的变化性,病情也十分复杂,患者在接受长时间的治疗后其身体与心理均有较大改变,为了治疗的顺利开展,以及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对身处心内科的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与技术能力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需具备明显的风险意识和预见性眼光,用从容、温和的状态面对患者,并为其提供更为全面的护理服务,以辅助治疗并对预后提供有益帮助,其中,强化中西医结合模式的应用对提高心内科重症患者的预后具有显著效果。首先,由于有些心内科重症患者本身就伴有呼吸系统的相关病症,所以强化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气道管理,帮助其气道顺畅,可以减轻基础性疾病症状;另外,部分患者经历过濒死的感受,加之持续性的用药和治疗,其内心可能会产生不良情绪,而这种情绪可能导致机体出现应激状态,甚至增加肾上腺素分泌量,所以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干预,通过安抚、引导等方式使其身心放松,可有效缓解其消极情绪。将中西芹结合管理引入心内科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控制护理风险、减少护理差错,进一步改善疗护质量和临床满意度。
结束语
        总之,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式对心内科患者进行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调节患者的情绪,对于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鱼富丽,吴苗.中西医结合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中医药,2018,37(03):93-95.
[2]张勤帅.中药临床药师参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用药管理模式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
[3]何清位.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疾病管理体系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
[4]梁钊明.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疾病管理体系的构建[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
[5]张俭.中西医结合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的建立与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