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常用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分析与管理对策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0期   作者:李光旭
[导读] 目的探讨心内科常用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分析及管理对策。
        李光旭
        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省新泰市  271219
        摘要:目的探讨心内科常用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分析及管理对策。方法:采取回顾分析方式对2016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心内科出现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对心内科常用中药饮片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共有29例患者用药期间发生不良反应,其中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比最高(13.75%)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泻,其次为神经系统(10.00%)多表现为头痛、失眠和嗜睡,再者是皮肤系统(6.25%)表现为过敏和皮疹,最后是心血管系统(3.75%)表现为胸闷和心悸,有4例患者出现低血压和肝肾异常(2.50%)。结论:心内科中药饮片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多,类型复杂,管理人员应积极调查,及时采取防范和控制策略,如加强专科培训、加强健康宣教及制定规范的中药饮片管理标准等,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心内科;常用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管理对策
引言
        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发展历史中,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如一棵扎根于底部的大树般,沉默地守护人们的生命健康。而随着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中医药也迎来了更大的机会与挑战,人们在临床广泛应用中药的过程中除了取得喜人的治疗作用,古代医学典著上未标明的不良反应也陆续出现,现称之为中药不良反应。基于此,本次探究心内科常用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分析与管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就诊于我院心内科且接受中药饮片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16~76岁。文化程度:小学/初中29例,高中/中专38例,大专及以上13例,既往无药物不良反应史52例,10例有药物不良反应史,18例不清楚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史。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心内科使用中药饮片治疗共80例患者诊疗过程,收集用药处方和医嘱,审查诊疗病历,交由研究小组分析讨论,做好中药饮片不良反应记录。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良反应发生率
        80例患者中,共有29例患者用药期间发生不良反应,其中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比最高(13.75%)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泻,其次为神经系统(10.00%)多表现为头痛、失眠和嗜睡,再者是皮肤系统(6.25%)表现为过敏和皮疹,最后是心血管系统(3.75%)表现为胸闷和心悸,有4例患者出现低血压和肝肾异常(2.50%)。见表1。

3讨论
        3.1不当用药
        包括以下问题:①超剂量用药:超剂量用药是引起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的最主要原因,报道指出:超剂量用药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或中毒的最主要原因,占所有案例的30%~40%,部分医师为片面追求临床效果,对中药不良反应作用预估不足,任意增大剂量或处方味数或超疗程用药,使药物积蓄中毒的风险增大;②配伍失宜:即在中药饮片临床应用中违反用药禁忌,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汤剂配伍禁忌和中西药联用失宜等;③滥用贵重中药:近年来,部分医师为追求经济效益,滥用贵重中药饮片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不利于用安全,也会使患者产生抵触心理,反而不利于中药饮片的临床推广;④毒性饮片使用失宜:中药饮片中的一些毒性成分一方面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若应用得当,往往能在攻克疑难杂症上起到重要作用,但若使用失宜,亦可能诱发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故而,毒性饮片的使用十分依赖临床医师的经验判断,尤其是在使用时机和用量上尤需重视。此外,虽然造成临床上中药饮片用药不当的直接原因是临床医生处方开具存在问题;但忽视中药饮片的审方工作亦是重要因素,部分药师由于未认真执行处方审核或是业务水平有限,对中药处方的合理性未能确评估,使不合理用药或不合格处方未能被及时纠正。
        3.2建议
        3.2.1尽快完善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和临床用药标准
        中药饮片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其临床应用效果,为避免因药物质量不过关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从源头上保证用药效果,必须进一步完善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和临床用药标准,目前我国饮片的临床标准主观性、随意性较大,缺乏对相关研究新进展和临床经验的吸收,且没有兼顾不同地区的用药特点;此外,在现行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中,较少基于药物有效成分含量进行质量判定,尚缺乏国内外公认的质量和疗效评价标准。故此,中药饮片的临床标准亟待完善和丰富,实施中药饮片临床准入制度,对临床常见的中药品种、不良反应较大的品种、适应规模化生产的品种尽快实施批准文号统一管理,提高饮片的临床准入门槛,从源头上保证中药饮片的效果。
        3.2.2医疗机构可增设临床中药师或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小组
        增设临床中药师或中药ADR监测小组,专门负责中药不良反应相关工作,与临床西药师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而且有研究表明],中药师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提供药学服务能显著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要求临床中药师和中医师积极联合随访,及时获得患者用药后情况反馈,如此能第一时间发现中药良反应,并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
        3.2.3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立
        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是目前大部分医院都在开展的工作,医院通过制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不良反应上报标准操作流程等措施,实现中药安全合理用药的预警,提高中药安全性。同时通过不断完善中药不良反应上报监测体系,使中药不良反应减少到最低限度。目前很多医院都在应用的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系统都是独立于医院信息系统的,在不良反应上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漏报、患者信息不全、诊疗信息部完整等。为方便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及上报,我们可将此上报监测系统与医院HIS系统、电子病历系统进行数据对接。这些信息可包括: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维持时间、处理措施等,同时对上报信息进行多维度的分析汇总。医生在下次的处方开具中,可在系统中显示该中药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实现自动预警功能。由于该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嵌合一起,在上报不良反应时,可将医院系统中的患者信息自动提取,缩短上报时间,同时降低在输入患者信息时发生错误,也可避免信息记录的缺项;该系统还可设置对各类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实现数据可视化。为后续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数据支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临床药物的研发工作有推动作用,均能使医疗机构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这些也离不开中医师和临床中药师/药师对中药ADR的重视和工作配合,同时也要求中医师及其他医护人员有高警惕性且做到“怀疑则报”、中药师优化上报流程,对易引起不良反应的中药进行建档监测。
参考文献
[1]朱燕亮.药剂科中药饮片处方的临床用药情况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0):2924.
[2]邓荣英.中药饮片经不同炮制方法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16):125-127.
[3]梁闯.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10):74-75.
[4]王子毅.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的风险识别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5]李波.中药饮片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9,26(04):1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