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胜毅 李桂芳 崔建华 刘莎莎 蒲智琪 梁波涛
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甘肃 天水(741020)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是指在多种急性致病因素所致机体原发病变的基础上,相继引发2个或2个以上器官同时或序贯出现的可逆性功能障碍[1]。MODS是重症的常见疾病,病死率高,病情凶险,也是ICU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生脉注射液目前尚无应用于MODS治疗的研究。本研究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MODS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MODS患者(MODS患者均符合1995年Marshall提出的MODS评分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生脉+CBP+西医常规)和对照组(CBP+西医常规)。
观察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21~90岁。急性重症胰腺炎4例,多发伤 3例,ANCK相关性血管炎1例,脓毒性休克8例,重症肺炎10例,急性心力衰竭6例,农药中毒2例,蜂蛰伤1例;2 个脏器功能障碍 11例,3个脏器功能障碍 12 例,4个脏器功能障碍 12 例。
对照组30例,男16 例,女14 例;年龄 30~80岁。胃穿孔5例,急性胰腺炎 2例,多发伤 4 例,肠梗阻3例,农药中毒10例,重症肺炎6例;2个脏器功能障碍 10 例,3个脏器功能障碍 12 例,4个脏器功能障碍 8例。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进行控制原发病,器官功能代谢支持与调理,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并进行CBP。使用CRRT机(Prismaflex 8.0)以及配套的管道和滤器(Prismaflex M100SET)。均经右侧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建立体外循环。以前后稀释方式输入置换液,输入速度为2.0 L/h。采用负压超滤泵控制超滤速度,超滤量根据患者容量负荷情况进行调整,超滤量50-200ml/h。采用普通肝素抗凝,有出血或出血倾向者不用或酌减用量,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模式,血流量为200-250ml/min,持续24-72h,治疗7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生脉注射液 (每10ml含红参、麦冬、五味子)40-60ml加入5% 葡萄糖250ml 静脉滴注,1次/d,共7d。
1.2.2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治疗前后观察以下指标:① APACHEⅡ评分;②生存率比较;③测定外周血感染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④观察平均动脉压、心率、氧合指数、乳酸及尿量。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 xˉ±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能精准调控液体平衡,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对心血管功能影响小,机体内环境稳定,便于积极的营养和支持治疗,直接清除致病炎症介质及肺间质水肿,有利于通气功能的改善和肺部感染的控制,改善微循环和实体细胞摄氧能力,提高组织氧的利用。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CBP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采用CBP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APACHE Ⅱ评分,感染指标,临床指标(脏器功能指标)及死亡率比较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同时发现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
MODS的中西医结合证型诊断标准分热证,血瘀证,腑气不通证,厥脱证[2]。生脉注射液是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等提取而成。人参所含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等,有较强的温阳功能,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谢,增强心肌能量储备及心肌收缩力,以及通过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氧供;同时其通过改变机体应激状态,促进紊乱功能恢复和机体损伤修复,增加免疫力,提高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功能来实现抗内毒素的作用,对内毒素引起的休克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麦冬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提升血压、增加机体耐缺氧能力、抗菌。五味子能使中枢神经系统趋于平衡,对循环衰竭者有显着的升高血压、稳定循环的作用。对患者的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中医药在 MODS患者的治疗中作为一种补充治疗已显示了一定的优势。中医药的应用基于传统的中医理论,是在对疾病进行准确辨证的基础上施行的,即辨证施治。MODS常见证型基本体现了患者从虚到实,从气血逆乱到脏腑损伤的病理发展过程。
生脉注射液具有大补元气、固脱复脉、益气扶正、益气摄血等功效,能扶助正气,推动血液运行,改善血瘀症状,纠正患者凝血障碍,保证机体气血运行顺畅,改善整个机体状态一。
综上所述,生脉注射液联合CBP治疗MODS可显著改善危重患者脏器功能、炎症状态,改善微循环与灌注及患者的预后,降低MODS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沈洪,刘中民主编.急诊与灾难医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8-219
[2]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诊断标准,病情严重度评分及预后系统和中西医结合证型诊断.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