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苏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四川 成都 610031
摘要:早产儿贫血并非单一因素所致,往往与早产儿自身生理特点及病理因素等多因素相关。医源性造成的早产儿贫血也是主要的因素之一,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医源性贫血的原因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或者解决办法,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早产儿;医源性贫血;原因分析
0引言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早产儿贫血(anemiaofprematurity,AOP)目前仍是临床上普遍存在的早产并发症,是早产儿营养管理上的重点。AOP对早产儿健康构成重大威胁,是导致新生儿疾病和死亡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约有20亿人患有贫血,低收入国家贫血的患病率高达50%-80%。早产儿是发生贫血的高危人群,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导致无症状的急性危及生命事件,贫血出现时间较足月儿早,发生程度重,持续时间长。临床上出现喂养不耐受,体重不增,频繁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反应低下,营养不良,抵抗力降低,严重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1早产儿医源性贫血原因分析
1.1早产儿自身贫血原因
早产儿红细胞寿命40-60天,而足月儿为70-90天,成人为120天,早产儿红细胞寿命明显短于足月儿,早产儿红细胞存活率低,破坏相对增多;胎龄越小的早产儿,其血红蛋白中胎儿血红蛋白占比越高,而胎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低,容易出现变性,沉淀于红细胞壁上,致使红细胞更易被破坏;胎儿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从肝脏转化为肾脏是在孕后期,而小胎龄的早产儿生成主要部位仍为肝脏,肝脏感受器对缺氧敏感性弱于肾脏,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低下,且早产儿促红细胞生成素活性低,清除快,红细胞生成反应低下。为了维持胎儿及新生儿稳定生长,胎儿循环血液量随着婴儿体重的增长逐渐增加,当婴儿体重从500g增至1000g至2000g时,循环血液量将从40mL增加至80mL至160mL,胎龄每增加1周,HCT增加0.64%,Hb浓度增加0.21g/dL;胎龄32周早产儿的平均Hct为50%,而胎龄<28周的早产儿平均Hct大多在40%至45%之间,胎儿血液系统造血主要在孕后期完成。此外,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亲处获取的营养物质以孕后期3个月最多,早产儿因错过孕后期物质储备阶段常合并铁储备不足。由此可见,小胎龄早产儿发育极度不成熟,造血功能不完善,发生贫血风险相应增加。
1.2医源性失血早产儿贫血的关系
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儿由于发育尚不成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大多需要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监护治疗,住院期间反复进行医源性抽血化验是监测病情变化的重要措施,但早产儿胎龄小、体重低、血容量少,体重为1000g的早产儿抽血1ml相当于成人抽血70ml,失血量对贫血发生的影响相对更显著。有研究示:早产儿生后1-2周内实验室采血量通常为其有效循环血容量的5%-10%,出生体重<1000g的早产儿生后前几周内每周的采血量可达其有效循环血容量的15%-30%,几乎需要同等的红细胞输血来补偿失血。研究胎龄小于34周住院早产儿生后28天平均体重医源性失血量为12.68ml/kg,出生7天内最大失血量可达24.21ml/kg,医源性失血形势严峻。一项关于极低出生体重儿贫血的研究资料指出:生后28天内平均体重医源性失血量可达13.6ml/kg,而在出生后的第1周最大失血量可达39ml/kg,造成早产儿贫血。
1.3机械通气、窒息造成早产儿贫血
有研究认为机械通气与早产儿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往往胎龄小、体重低或者合并感染的危重早产儿需要机械通气。机械通气过程中,早产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较高水平,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有抑制作用;应用抗生素治疗呼吸机导相关性肺炎时也会对骨髓造血功能产生抑制作用;病情危重的早产儿胃肠道耐受功能差可能影响营养摄入,导致铁摄入不足,红细胞生成减少;危重早产儿需及时评估病情时需反复采血也可能导致医源性失血的增多,加速了贫血的发生,加重了贫血程度;多种因共同导致早产儿贫血发生风险增加。关于窒息与早产儿贫血的研究甚少,病理机制尚未明确。
2早产儿医源性贫血预防措施
2.1加强专业理论研究和职业教育
为在职员工提供相关的知识教育和培训,以不断提高专科护理的质量和水平,并提高预防立法性贫血的意识,使他们能够认识到与其职业行为标准的相关性,请注意。并阐明预防医源性贫血,医源性贫血的发生以及儿童疾病的后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提高护士预控的意识,主动性和有效性。
2.2改善作业和操作程序
规范护士的工作,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严格自律,并要谨慎。照顾早产婴儿承担着沉重的责任,繁重的工作和高风险。仅遵循工作系统和操作程序,保持高度的责任感,确保平衡液体摄入量,培养箱温度,定期定量进料,使用输液泵监控液体输入量,每日重量监控,输入和输出量,写出有关它的统计信息。当您的病情发生变化时通知您的医生,并记录下来以防止并发症,防止由于处理不当而导致的病情恶化以及减少医源性贫血的发生。护士应做好工作的总体准备,培养小儿日常医源性贫血的预防意识,注意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尽量集中治疗,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有必要加强与化验室的沟通,减少费用。采样管和尽可能多的血液;严格检查系统和操作程序,避免浪费血液;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的儿童,请注意压缩时间,并应更加小心旗杆。对于需要输血的孩子,抽取血液进行输血前测试,并尽可能准确地计算出实际输血量和手术过程中管道中的失血量。
2.3护理管理
2.3.1加强护士监督
实现护理工作与工作能力,各级护理管理和教育之间的平衡,改善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实现护理工作与工作能力之间的平衡,将责任制纳入实际的护理工作中,使责任分配给个人实施,设置奖惩措施。与护理质量有关的机制与个人收入挂钩。
2.3.2专业环境优化
根据患者人数及其重要性,护士需要配备合理的设备,以达到卧床治疗的标准,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和工作疲劳,并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以组织各种工作流程。实行灵活的时间表,新旧匹配,将新旧结合起来,促进临床护理工作的安全平稳发展。
2.4临床建议
为了减少医源性失血,建议临床上积极推广微量血化验、经皮检查方法等非侵入性监测技术。出生当时抽取脐带血作为入院血液样本,一份血液样本做多种检查等,积极预防早产儿贫血的发生。
3总结
总之,造成早产儿贫血的因素是多样的,但是医源性贫血的原因除了与早产儿自身有关之外,还与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与抽验血有关系,通过利用脐带血、以及加强护理管理,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处理水平,减少早产儿医源性贫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顾希,董建成,杨小红,韩玉珠.一种早产儿医源性失血监测分析系统的设计[J].中国医疗设备,2018,33(10):54-56.
[2]丁晶,刘捷,曾超美.早中期与晚期早产儿出生时铁代谢状态及贫血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09):2052-2055.
[3]庄静文,刘思征,马廉.新生儿贫血及输血[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33(03):176-180.
[4]蒋青莲,张志红.18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输血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7,35(05):350-354.
[5]郭云霞.分析早产儿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2):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