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娟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 陕西省西安市 710100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老年群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老年群体身体健康的关注。急性心梗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对老年群体的生命健康有十分严重的威胁。在对急性心梗患者进行救治时,要首先进行病情的诊断,在急性心梗疾病的救治过程当中,治疗的干预以及病情的发展都会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的症状,这些症状都是急性心梗疾病恶化的主要特征。本文就急性心梗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护理手段进行分析,旨在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急性心梗;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引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重,急性心梗问题逐渐发展为对老年群体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急性心梗患者在疾病早期并不会有很明显的症状,所以十分容易造成漏诊现象的出现。随着急性心梗的不断恶化,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绞痛现象,疼痛的区域主要是身体的胸骨以及心前区。一旦急性心梗疾病发生恶化,患者很有可能会直接休克,造成严重的生命健康威胁。因此,掌握急性心梗的特点,进行有效的院前急救以及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1.急性心梗的临床特点
急性心梗患者在临床中的症状十分多样,通过一些典型的临床症状以及对心电图的分析,可以较为精准的判断疾病是否出现,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最终让急性心梗患者可以尽快恢复身体,降低患者疾病恶化现象出现的机率。一些急性心梗的患者并没有十分明显的症状表现,这类患者的诊断难度很高,极有可能出现漏诊的现象,最终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1.1首发症状特点
急性心梗患者的首发症状主要为无胸痛或者胸闷等不是很典型的症状。急性心梗患者的治疗专家通过对150例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发现仅有百分之三十四的急性心梗患者会出现胸痛的症状,其余的大部分患者都没有胸痛症状出现,他们的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以及胸闷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和患者的交感神经痛觉纤维的退行性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类现象的出现会导致患者的心脏植物神经变性,导致心肌纤维化,进而严重影响心室壁的顺应能力以及对应激反应的适应性,从而使急性心梗患者的疼痛阈值升高,最终导致这些患者没有明显胸痛症状的出现。
1.2心电图特点
急性心梗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特点各不相同,这也导致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的特性都较为复杂。通过研究分析发现,急性心梗患者的老年群体出现Q波异常的比例为26.7%,而非老年群体出现该症状的比例高达73.3%。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老年群体的心肌传导功能较差,身体器官的功能发成退行性演变,同时老年群体的病灶面积较小,不能引起Q波异常现象的出现。部分老年患者原来就有心电图异常的现象,导致急性心梗患者的相关心电图的辨别难度很高。对于有轻度眩晕、气短以及胸闷等症状的老年群体,在进行心电图分析的同时,还要进行心肌酶谱以及肌钙蛋白的监测,从而为心肌梗死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减少漏诊现象的出现,最终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2.急性心梗的急救以及护理措施
2.1快速反应
急性心梗患者在进行院前急救时,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救治速度的快慢。医院在接到此类的急救电话时,要快速反应,迅速出诊,提升每个步骤的执行速度。医院在接到“120”的派诊单之后,要保证出车的时间在三分钟内,在前往救治地点的过程中通过电话等设备了解患者的实际状况、病史以及神志等情况,结合具体的情况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救治引导,例如停止进行一切活动、保持卧床休息状态、迅速服用速效救心丸等,同时尽力安抚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
2.2现场的病情分析
医疗人员要在第一时间为患者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药物使用。医护人员要密切监视患者的各项身体特征,例如呼吸、血压以及心率等,使用专业的设备对患者进行全天候的密切监护,准确掌握患者的血压饱和度以及其他生理特征的变化,第一时间发现急性心梗患者心率不正常现象的出现。患者一旦出现异常的心率,要迅速进行诊疗。结合实际的情况,对患者进行输液、氧气输入等救援操作。保持患者的平整卧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电图分析。
2.3急救药物护理
绝对的卧位休息可以大幅减少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如果患者出现烦躁的现象,周围的人员应该听从医生的指挥,使用10mg的地西泮进行肌肉的注射,同时使用心血管活性药物,让患者的血容量得到稳定。如果胸痛患者的症状在十分钟内没有得到有效改善,要为其服用盐酸呱替啶或者吗啡,在使用这类药物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身体特征。一旦患者的血压大于90mmHg,要迅速使用0.3-0.6mg的硝酸甘油进行救治。在进行给氧操作时,需要使用鼻塞或者面罩,把氧气的流量控制在每分钟3升左右,浓度为百分之四十左右。部分患者在经过氧气救治之后,症状会得到较为明显的缓解。有些患者在进行这一操作之后并没有改善现象,要迅速进行气管插管救治。在使用药物时,医护人员不仅要详细了解药物的各类特点和紧急,还需要在使用时对患者的血压等进行密切监视,灵活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
2.4心理护理
很多急性心梗患者的发病时间很快,所以患者会产生较强的恐惧心理,进而导致心肌梗死致死率的提升。急性心梗患者在面临死亡的风险时,心理压力很大,往往会出现很多不良情绪。医护人员要及时对患者的心理进行了解,掌握患者实际的心理状态,要和患者的家属进行有效的交流,让家属更加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医护人员一定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情况,多和患者进行沟通,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救援。在对急性心梗的患者进行护理时,一定要注意说话的音调、语气以及态度,努力提升沟通的效率,让患者可以相信医护人员,从而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5监护护理
医院要不断加强对急性心梗患者的心电监护力度。对患者心电示波的图形等进行严密分析,及时发现心肌供血不足等不正常的波形图。在患者出现不稳定心绞痛现象时,特别是ST段抬高标志冠脉闭塞,可能为冠脉血栓阻塞是AMI先兆或者冠脉痉挛引起的,要及时使用硝酸甘油或其他药物进行救治。在对患者进行AMI的监护时,医护人员要集中注意力,提前准备好利多卡因药物,在必要时果断进行注射。导致急性心梗患者出现死亡现象的关键因素是心源性休克症状。心源性休克一般出现在AMI的早期,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血压情况进行分析之后,可以进行心源性休克症状出现的预判,所以,在进行急性心梗患者的救治时,一定要做好血压的检测工作。
3.院前的转运
在对急性心梗患者进行急救之后,要结合实际的情况,迅速把急性心梗患者运输到专门的科室进行治疗。在进行转运之前,要再次进行12导联心电图的描述,再次分析患者的各项身体特征,及时发现静脉堵塞的现象。同时,还要对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症状进行分析,提前做好充分的救治工作。一些心梗患者对转运有较强的畏惧心理,医护人员要和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稳定患者的情绪,消除不良情绪的出现。确保转运过程顺利进行的主要内容有:(1)转运前患者的各项身体特征较为稳定。(2)患者和家属都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3)在转运过程中要持续进行患者的心电监护。(4)转运工具中有完备的急救设备。(5)使用更加安全、便捷的方式进行转运,例如担架运输,在运输过程中一定要提高注意力,防止患者跌落现象的出现。
结语
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部分患者在疾病早期并没有突出的表现。我们要做好患者的诊疗工作,减少漏诊现象的出现。医护人员也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加详细掌握急性心梗疾病的特点以及治疗措施,从而更好地保障急性心梗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严雪莲.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14).
[2]李利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 医药前沿, 2017, 7(008):286-287.
[3]于茜. 研究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 医学美学美容 2020年29卷12期, 154页,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