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光
新乡市中心医院453000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在儿童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包含患儿8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要在此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实际数据表明,在接受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儿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到儿童重症监护室中能够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有效缓解了患儿的紧张焦虑情绪。这样有利于后期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了治疗效率。鉴于此,该项技术应当得到广泛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儿童重症监护室;应用效果
一般来说,重症监护室接受的患儿通常病情都比较复杂,且病情变化比较快,这就对护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难题。如果护理工作中存在漏洞就可能对患儿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另外,由于患儿的生理和心理还未发发育成熟,在受到病痛的折磨以及长时间治疗时,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在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下,患儿可能会产生过激行为,这样也会影响到后期治疗的效果。因此,适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至关重要。本研究将会以1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心理护理在儿童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包含患儿80例。其中,对照组包含男性患儿42例,女性患儿38例,年龄在1-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6±0.48)岁;实验组包含男性患儿44例,女性患儿36例,年龄在1-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4±0.51)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包括:①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和患儿的沟通和接触,及时掌握患儿的情绪变化,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患儿缓解不良情绪。②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仅可以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避免护患纠纷的出现。对此,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玩游戏、讲故事等方式和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③患儿的内心比较敏感,容易因为外界因素的刺激而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应当致力于为患儿构建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并定时引导患儿进行放松,这样就能有效避免不良情绪的出现。
1.3观察指标
使用焦虑自量表(SAS)和抑郁自量表(SDS)来评估患儿的焦虑抑郁情况,并根据实际调查结果进行评分,判断患儿抑郁焦虑等级。如果评分大于等于70分,表示重症焦虑或抑郁;如果评分大于60分小于70分,表示中度焦虑或抑郁;如果评分小于等于60分,表示轻度焦虑。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x±s”,采用t检验进行两样本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率(%),采用x2检验进行两样本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实际数据表明,在接受护理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接近,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接受护理干预之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都有所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实验组的SAS、SDS评分下降状况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重症患儿的年龄较小,表达能力也比较差,当出现问题时,他们可能无法用准确地语言来描述自己的症状。再加上重症室的患儿病情复杂且病情变化较快,如果出现突发状况,护理人员可能无法在第一时间锁定病因,这样就会导致病情进一步发酵,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护理工作的难度也会大大增加。为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医院应当做到以下几点:①加强和患儿的沟通和接触,培养良好护患关系,让患儿能够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开展各项工作,这样就能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工作质量也会得到提升。②重症患儿的病情变化速度很快,护理人员应当定时对患儿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测,得到详细的检测数据之后,再开展下一阶段的治疗和护理工作,这样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护理的工作的有效性。③部分疾病可能会伴随并发症,并发症的出现可能会让患者的病情变得更加复杂,治疗工作难度也会提高。因此,护理工作人员还需要根据患儿的病情变化情况推测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然后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以便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将并发症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更好的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④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开展的核心,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会对护理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医院应当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知识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另外,医院还可以定期举办医学讲座,向护理人员灌输新的知识,丰富他们的知识面,使其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⑤患儿在接受护理时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情绪,这些不良情绪的存在不仅会严重损害患儿的心理健康,影响患儿的康复速度,而且还会对整个护理过程造成影响,降低护理质量。对此,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发现患儿的不良情绪,然后采取有效的手段对患儿进行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排除不良情绪,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本次研究发现,将心理干预应用到儿童重症监护室中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焦虑抑郁等级,保证了患儿心理健康的同时也确保了整个护理过程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将心理护理应用到儿童重症监护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有效提升医院护理水平,保证了重症患儿的生命健康。鉴于此,该项技术应当得到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青昆丽,梁凤葵,黄向红,唐呈香,黄玉萍.儿童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评估及管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0):243-244.
[2]青昆丽,谢宛利,黄向红,唐呈香,黄瑞珍.儿童重症监护室患儿家属心理需求分析及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2):206+212.
[3]任艳霞.儿童重症监护室的护理风险原因及防范[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0):258.
作者简介:张延光(出生1987年、06月--)性别:女,籍贯河南省新乡市,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新乡市中心医院、主管护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儿童重症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