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艳
玉溪市江川区妇幼保健院 云南江川 652600
摘要:目的:在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观察其效果。方法:以84例阴道分娩的产妇为例,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两组产妇临床价值予以对比。结果:以预见性护理干预为主的观察组其产后2小时出血量(151.55±12.32)、产后24小时出血量(212.24±17.56)明显比以常规护理为主的对照组其产后2小时出血量(253.64±12.40)、产后24小时出血量(302.35±12.58)要少,差异显著(P<0.05);两组产妇在干预前无论SAS还是SDS评分差异较小(P>0.05),两组产妇经过干预后,观察组无论从SAS(35.63±2.40)还是SDS(39.60±3.59)评分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AS(42.30±3.59)还是SDS(43.55±3.56)评分,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护理中给予预见性护理效果明显,充分展现了预见性护理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护理效果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过程中较为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导致产妇出血的原因很多,大多与产妇子宫收缩乏力、胎盘、自身身体状况以及产道受损等密切相关,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避免引发失血性休克或死亡等严重的后果。目前,传统护理是在出现异常情况时才采取的干预措施,当前已经无法满足产妇各方面的需求。预见性护理则是根据自身的经验和危险因素,对产妇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从而降低引导分娩产后出血率。基于此,本文通过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护理中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并分析其临床价值,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4例接受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中最小21岁,最大34岁,平均(24.7±1.3)岁,观察组中最小20岁,最大33岁,平均(25.7±1.4);入选标准为:无严重妊娠期并发症,足月分娩;其中排除有精神疾病、不愿配合或依从性较差的产妇。两组资料对比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具体方法为:(1)产前预见性护理:通知孕妇在预产期前一周进行各种产前检查,根据检查资料和产妇主诉,评估其生理和心理状态。由专业护理人员为产妇讲解产前健康教育,告知产妇家属应给予陪伴和鼓励,积极地调整产妇的心理状态[1]。(2)产中预见性护理: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备好宫缩素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宫缩情况,并对产妇的胎心和胎动进行动态监测,并合理安排会阴侧切的时间,合理控制产程,避免产程过慢或过快,并告知产妇控制好呼吸,利于缓解疼痛,促进分娩的顺利。此外,当胎儿头部分娩出后,应辅助助产士拖住胎儿的身体,防止胎儿掉落。(3)产后预见性护理:分娩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产妇的病情变化,特别是在分娩2小时内。如果因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妇出血可采用子宫按摩或使用缩宫剂处理,如果因产道损伤导致出血可尽快给予缝合止血;如果因胎盘残留或人工流产史可尽早安排新生儿吸允母乳,以便促进子宫收缩,降低产后出血的概率。同时还要告知产妇适当活动、合理搭配饮食,同时配合腹部按摩手法,促进血液排除,进一步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提高免疫力,加快产妇的恢复进程[2]。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产妇产后2小时、24小时出血量进行分析,对比其差异性,并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统计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用(x±s),当P<0.05具有可比性。
2结果
2.1两组产妇2小时、24小时出血量情况进行比较
以预见性护理干预为主的观察组其产后2小时出血量(151.55±12.32)、产后24小时出血量(212.24±17.56)明显比以常规护理为主的对照组其产后2小时出血量(253.64±12.40)、产后24小时出血量(302.35±12.58)要少,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产妇心理状况情况比较
两组产妇在干预前无论SAS还是SDS评分差异较小(P>0.05),两组产妇经过干预后,观察组无论从SAS(35.63±2.40)还是SDS(39.60±3.59)评分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AS(42.30±3.59)还是SDS(43.55±3.56)评分,差异明显(P<0.05),具体如表2。
3结论
通过对当前产科的深入调查发现,其中80%的出血病例均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产后出血不仅是产妇在分娩期间严重的并发症,还是致使产妇死亡的四大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的护理干预对挽救产妇的生命有积极的意义。传统分娩护理多以健康宣教为主,具有广泛性,很难满足产妇个体差异的需求,是一种较为被动的干预模式,因而对降低产后出血率方面效果不佳。
预见性护理则是根据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预见性护理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预见性的干预措施,是一种被动护理转主动护理的方式。预见性护理就是结合产妇的实际情况给予心理评估,并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不仅能缓解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促使产妇主动配合的依从性,从而降低产后出血率和分娩风险[3]。此外,在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预见性做好分娩时的准备工作,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对此,本文在经研究后发现,以预见性护理干预为主的观察组其产后2小时出血量(151.55±12.32)、产后24小时出血量(212.24±17.56)明显比以常规护理为主的对照组其产后2小时出血量(253.64±12.40)、产后24小时出血量(302.35±12.58)要少,差异显著(P<0.05);两组产妇在干预前无论SAS还是SDS评分差异较小(P>0.05),两组产妇经过干预后,观察组无论从SAS(35.63±2.40)还是SDS(39.60±3.59)评分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AS(42.30±3.59)还是SDS(43.55±3.56)评分,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见,预见性护理能有效缓解产妇不良情绪,降低分娩风险和出血率,充分展现了预见性护理的应用前景。
总而言之,预见性护理在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护理中效果明显,其不仅可以很大程度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而且,产妇的心理状况也明显得以改善,因此,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工作中。
参考文献
[1]王慧.预见性护理对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效果[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20):2850-2851
[2]王爱丽,左艳君,沙灵,孔祥静.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8):173-174.
[3]刘文静.预见性护理在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03):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