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娟
成都市郫都区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733
随着交通事故以及高空作业的不断增加,胸腰椎骨折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升高,该病已经成为临床上多见的脊柱损伤,从高处坠落、车祸或者钝器砸压等都极易发生胸腰椎骨折,该病非常严重,多需要手术治疗才能治愈。但胸腰椎的位置很特殊,若存在错误诊治或者术后护理不到位,不仅是引起感染那么简单,还容易出现下半身偏瘫和身体瘫痪等危险,那么胸腰椎术后该怎样护理呢?我们一起了解下。
一、术后注意常规护理
1、手术后注意病人休息的体位,术后8小时,病人要去枕平卧,而且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在24小时内,注意每隔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测量血压、脉搏和呼吸等。注意体温的变化,如果病人出现发热要及时告知医生处理,避免因发热引起其他问题。
2、保证引流管通常,注意引流液的颜色和性状,记录好引流液的量。如果发现引流液量变多且稀薄,颜色也变淡,要及时告知医生,翻身时注意看护好引流管,避免发生扭曲或者脱落,要固定好引流管,保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阻塞,致使血液压迫到脊髓,若发现不及时容易造成下肢瘫痪。
3、做好伤口护理,要细心观察伤口的渗血情况,观察敷料有无渗血或渗液等,及时清理伤口,注意观察伤口有无肿胀,更换干净的无菌敷料,遵医嘱进行营养治疗和补液治疗,避免伤口出现积血或者感染等。
二、注意并发症的护理
1、预防褥疮的形成,胸腰椎骨折术后,病人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卧床休息,因此骨突出的位置非常容易出现压疮。护理人员要注意,术后8小时后,要每隔2小时帮助病人翻身,检查身体各部位有无受压情况,特别是容易受压的位置,要适当的进行局部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可加快静脉回流。也可使用气垫床,注意床铺干净整洁,没有碎屑保持干燥。注意在为病人翻身时臀部和肩部一起翻动,这样避免损伤到腰部。如果胸腰椎使用内夹板固定,翻身时注意用靠垫顶住后背,保持上下身体一致。术后病人要睡硬板床,这样有助于腰椎保持水平,可缓解腰部的压力,促进骨折愈合,术后2周内不要下地活动。
2、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留置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病人受伤后的早期阶段,膀胱和运动感觉都处于一种消失的状态,因此需要留置引流管,每隔三四个小时要开放一次,避免膀胱发生痉挛,也有助于反射性膀胱的形成,导尿管开放时,可对腹部进行适当的按摩,教会病人如何正确按摩,从上腹部向下腹部按压,然后再由下腹部向上腹部按压,控制好按摩的力度,不宜太大。可每天使用0.5%的碘伏对尿道口进行两次消毒,每天都更换引流管,鼓励病人要多喝水,保证每天饮水量可达到2000ml-3000ml。如果胸腰椎骨折病人合并截瘫,需要长期留置尿管,建议选择膀胱造瘘。
三、注意心理护理
胸腰椎骨折情况多为严重性的,即使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病人也缺乏康复的信心,因此会常感焦虑、抑郁、惊恐、悲观和绝望等。护理人员及家人一定要重视心理护理,多与病人沟通,准确了解病人的思想变化,采取针对性的健康宣教,让病人清楚认识到手术治疗只是治疗过程中的一部分,术后还需坚持不断做康复训练,这样才能促使肢体最大限度的恢复。要提高病人的依从性,使其可以积极参加康复训练。家人要多关心病人,体贴病人,支持病人,若发现病人心情不好更要耐心的劝解病人,加强康复训练的信心。医护人员要正确指导病人通过合理的途径发泄心中的不悦与烦恼,认真倾听病人的倾诉,一定不要厌烦或漠视,多关注病人情绪变化,及时疏导。
四、术后注意运动护理
手术后第一天就可指导病人做肢体远端关节的活动,术后疼痛感缓解,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要多鼓励病人克服疼痛,对颈部和腰背部肌肉开始进行长收缩的训练,还要帮助病人按摩四肢肌肉,避免关节出现痉挛或者肌肉废用性萎缩。术后增加肺活量的训练,改善肺功能。术后两周可指导病人做小幅度的抬腿和蹬腿运动,腰背部做好支具的保护适当进行直立适应性训练,可一点点尝试半卧位,然后逐渐增加倾斜的角度。术后4-6周可逐渐增加坐起、站立和行走等训练。6周后可根据病人情况坐轮椅或者扶拐进行离床运动,在逐渐过渡到弃拐站立和行走。在此期间要多鼓励病人勇敢些,坚强些,努力克服康复训练中的不适感,要坚持做康复训练,才能促使骨折的康复,恢复到健康的状态。
五、饮食护理
其实只要是手术就都会伤害身体健康,而胸腰椎骨折手术需要通过麻药缓解病人的疼痛,麻药会影响肠胃功能,因此术后6小时,病人饮食要特别注意清淡易消化,这样可促进肠胃功能恢复,若术后病人情况恢复较好,无不良反应等,可吃一些牛奶、鸡汤和骨头汤等流质营养丰富的食物。
术后病人身体多是很虚弱,而且免疫力也较差,这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提高免疫力的药物,也可通过多吃含有丰富营养和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来改善。术后疼痛感若是很强烈,可使用止痛药,但不要长期使用,止痛药都存在一定副作用,避免产生依赖性。
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后,病人的护理非常重要,做好干预性护理,积极调动病人的配合度和积极性,消除心理的悲观与消极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病人的不适,提高自理能力,减轻家人和社会的负担,也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