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莎 文辉 姚小峰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是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正确地评定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基础。文章通过对各类国家及地方规章中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定义及确定标准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的标准,以期对我省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建筑 标准
历史文化街区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核心内容,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历史建筑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城市文明的现实载体,承载着不可再生的历史信息和宝贵的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1、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开展
在存量规划和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传统文化”多次在全国各大会议及重要讲话中被提及,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话题。2016年以来,全国各地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积极开展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2021年1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通知》,对各地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湖南省地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土地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辖14个地州市、122个县(市、区)。目前拥有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7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1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3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157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湖南省作为楚汉文化的发祥地,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历史遗存丰富多彩,仍有众多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有待被挖掘、保护。
2、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的现有标准研究
2.1历史文化街区划定的现有标准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这一概念在我国最早出现在2002年公布的《文物保护法》,“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并报国务院备案。”随后2008年《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2018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将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界定为“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历史地段”,这一概念强化了其空间形态特征的重要性,并对其条件和概念进行了部分延展,弱化了对历史文化内涵的价值评估。
2.2历史建筑确定的现有标准研究
2008年国务院公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历史建筑随之也提升为法定概念,具有了法律意义和法律效力。条例规定“历史建筑,是指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由此可见,条例所界定的历史建筑既非文物保护单位,也非不可移动文物。但根据《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单位是从属于不可移动文物范畴的,且历史文化街区属于不移动文物,而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遗产主体的历史建筑却被从不可移动文物中剥离出来,诸如此类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规定,让历史建筑的概念界定变得含混不清,以致风波不断,也成为目前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监管的主要障碍之一。
3、历史文化街区的划定标准
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及评定在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中虽有不同,但从国家至各省市所出台的各项规定中可以看出,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在于其是否保持历史的原真性和生活的延续性,同时需具备一定的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和民族特色,这也就要求历史文化街区应当保持一定的街区规模和体现历史文化要素的各类文保单位、历史建筑等。
3.1历史文化街区规模
对比各类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定,一般要求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不应小于1公顷,同时核心保护范围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等占总建筑用地面积比例不应小于60%,才能更加完整地呈现其历史风貌、传统格局和肌理等。
3.2历史原真性
原真性是评估和监控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原则,而评判一条历史文化街区是否保持其原真性,可以借鉴《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原有历史地名、街巷格局、历史建筑(群)及建筑细部乃至历史环境要素基本上原貌保存完好;二是,历史建筑(群)及其历史环境要素虽部分破坏,但“骨架”尚存,部分建筑细部亦保存完好,依据保存实物的结构、构造和样式可以整体修复原貌;三是,因年代久远,历史建筑(群)及历史环境要素虽曾破坏,但已按原貌整修恢复。
3.3生活延续性
历史文化街区,不只是以物质存在的部分为其特征,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整体气氛,生活方式的延续性,这是历史文化街区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这里又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要使街区居民生活得到改善,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另一层是历史文化要通过原住民得到继承与传播,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街区保持传统生活延续性,记录了一定时期社区居民的记忆和情感,一定程度上可以从街区原住民的比例中得以体现。
3.4街区的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和地域民族特色
历史文化街区的评判在强调空间形态特征的同时,其历史文化内涵的价值评估更是其根本所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街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推动某一地区或全省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具有地区、全省或全国范围的影响,或系当地水陆交通中心,成为客流、货流、物流集散地。例如,长沙市的铜官窑历史文化街区,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与浙江越窑、河北邢窑齐名的中国唐代三大出口瓷窑之一,也是世界釉下多彩陶瓷发源地。其瓷器远销东亚、南亚、西亚、欧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第一个外销型瓷窑,在海上“陶瓷之路”占有重要地位。街区对于发掘长沙千年陶瓷历史文化,继承和创新传统技艺,传播千年瓷都文明,培养和聚集陶艺人才等具有重大意义。
二是,街区为著名历史人物出生地或全国杰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人物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例如,永州市零陵区的柳子街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湖南省唯一一条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其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永州八记》、《愚溪诗序》等传诵至今的文章均为柳宗元贬为永州司马时所作。柳子街现保存较为原状和完整,街道两旁砖木结构且多为前店后住式历史建筑,这些建筑的平面布局、建筑风格和使用的砖木材质以及街区店铺客栈的排列错落,均较好地延续了明、清、民国时期历史上的传统风貌,厚重的柳子文化让这里更添了一份悠长古朴的韵味。
三是,街区在历史上发生过重大事件,或在历史上发生过重大战役,或曾为著名战役军事指挥机关驻地。例如,怀化市通道县的红军街,作为通道转兵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多样化的古建筑、古街道、沿河的风景、传统工艺等构成了县溪镇历史风貌的基底,这里是弘扬革命精神,保护红色文化,珍存红色记忆,让历史血脉代代相传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是,街区的空间格局、肌理、风貌等体现了传统文化思想(礼制、风水、宗教等)、民族特色、地域特征或时代风格,或反映经典营造法式和精湛的建造技艺,或能集中反映某一地区特色和风情、民族特色传统建造技术。例如,株洲茶陵县的州门前历史文化街区,其街巷格局特色鲜明,是历史上州衙前重要的交通道路,轴线关系明显,历史上两侧建筑有育婴堂、惠民药局等社会服务性公共建筑,公共特性明显。州门前是古城内重要的官道,是茶陵古城州治格局的重要体现。
五是,街区有成片历史传统建筑群、纪念物、遗址等,现存的地上、地下历史文化实物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场所比较丰富和集中,传统风貌与格局保持较为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例如,怀化洪江的黔阳古城,“九街十八巷”鱼骨状丁字街巷格局基本保持完整,正南街沿街以清代为主的商铺和民居窨子屋及县衙遗址等保存完好,界面连续完整,色彩与材料、尺度等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历史价值,成为反映黔城明清传统民居的典型范例。
4、历史建筑的确定标准
历史建筑的确定标准主要是从其本身具备的历史文化价值、建筑艺术价值、科学技术价值等方面进行评判。
4.1历史文化价值
建筑与历史上重大事件、著名人物或重要机构(包括历史上各类机构旧址,如政府机关旧址、公社旧址、商会旧址等)相关联;在城市发展与建设史上具有代表性;在某一行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具有纪念、教育等历史文化意义。例如,长沙市天心区的湖南老电梯厂,厂区现保留厂房一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宿舍两栋,七八十年代宿舍一栋,它见证和体现了上世纪长沙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建筑立面上具有上世纪特征的五角星及标语现已不可见。
4.2建筑艺术价值
建筑反映一定时期的建筑设计风格,具有典型性;建筑样式与细部等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和价值;反映所在地域或民族的建筑艺术特点;在城市或乡村一定地域内具有标志性或象征性,具有群体心理认同感;著名建筑师的代表作品。例如,怀化市通道县的鼓楼,是侗寨最显著的标志,其外形像个多面体的宝塔,雄伟壮观,结构严谨,工艺精湛,是侗族建筑技艺的集中体现。
4.3科学技术价值
建筑材料、结构、施工技术反映当时的建筑工程技术和科技水平;建筑形体组合或空间布局在一定时期具有先进性。例如,洪江古商城中的窨子屋,是侗族创造的民居建筑,为湘黔赣地区的特色传统建筑,至今有1000多年历史。虽各个时期建筑体现了各个时期的特点,但基本格局却一致,铁桶一般的四面高墙,方方正正围成“一颗印”的形状,其建筑格局又具有明显的商业特性,这也成就了洪江的独特魅力。
5、结语
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不仅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更是展现地域传统风貌的基础要素,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样是构成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所在,更是展现历史风貌底蕴的基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皆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目前我国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而如何科学合理的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进行评判以及对其保护利用进行引导,建立切实有效的保护管理机制,是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基础工作。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评判,既要反映它们作为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名城存在的共同特征,更要探询其本身的文化内质和特殊的本质属性,概括出属于它们自己的不可替代的固有特征,并且使其简约化、明晰化。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历史文化保护机制,不断强化对历史文化要素的保护和监管,在适应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发展需要的同时,保留每个地区独特的文化、深厚的底蕴和内涵。
参考文献
[1]《中国历史建筑保护实践的回顾与分析》(期刊)
[2]《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概念界定》曹昌智《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