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现状及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3月7期   作者:戴亚英
[导读] 近年来,各地加大地下市政综合管廊建设,本文阐述了上海市历年来管廊建设的成功案例,就目前实施的项目进行了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推行中的难点,列出展望,相关建议供专业人士参考。

        戴亚英
        黄浦区市政工程管理所  200023
        摘要:近年来,各地加大地下市政综合管廊建设,本文阐述了上海市历年来管廊建设的成功案例,就目前实施的项目进行了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推行中的难点,列出展望,相关建议供专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上海市综合管廊;市政;现状分析
        引言
        市政管线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具体是指设置在道路下用于容纳两种及两种以上公用市政管线,并设有专门的各类管线检修口、吊装口和检测系统的市政管线隧道。按其功能定位,可以分为干线型综合管廊、支线型综合管廊、缆线型综合管廊等。
        我国早在50年代北京首次修建综合管廊,进入90年代以后,很多城市加快城市化进程,为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密度、交通密度,减少路面反复开挖、美化城市环境、增强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开始兴建综合管廊。据资料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已有225个城市、62个县开工建设市政综合管廊4009公里,总投资3726亿元,实际完成廊体建设2000公里以上。
1、上海市综合管廊建设的政策支持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地下管线问题,为切实加强地下管线管理,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在36个大中型城市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中小城市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综合管廊项目,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具有条件的城市结合新区建设、旧城改造、道路新建,在重要地段和管线密集区建设综合管廊,有序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上海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2014年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了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同济大学主编的《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DGJ08-2017-2014)。2015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本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若干意见》。2017年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交通委共同印发《关于本市地下管线纳入地下综合管廊的若干意见》。2021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中也指出,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统筹规划建设水、电、气、通信等市政基础设施,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为上海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供了政策、技术等方面的依据,为我市地下综合管廊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上海市管廊建设经验
        上海的管廊建设始于上世纪70年代,宝钢工业园区建设中借鉴当时国外先进经验,引入综合管廊,采用日本的建设理念,建造了工业生产专用的综合管廊,长度约为15公里。
        1994年浦东新区张杨路地下综合管廊建成,这是国内真正意义上第一条现代化、高水准的地下综合管廊,西起浦东南路,东至金桥路,全长11.125公里,管廊最宽处5.9米,埋设在道路两侧的人行道下,综合管廊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断面形状为矩形,分成燃气室和电力室两部分。这是国内首次尝试将易燃易爆的燃气管容纳在综合管廊中,也是国内第一条建在软土地基上的综合管廊。张杨路综合管廊的建设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集约化、廊道化的重要标志,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为后续城市市政综合管廊的建设不仅在设计上,也在维护运营方面提供了较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安亭新镇结合当时上海重点发展的“一城九镇”,在嘉定安亭新镇实施了我国第一条设在新镇居住区的网络化综合管廊,2004年建成,长度约为5.78公里,创造了我国大城市卫星城镇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的“第一”。
        2007年在上海世博园区首次使用预制装配技术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这条管廊长约6公里。结合这条综合管廊建设,本市研究创建技术标准《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园区管线综合管沟工程技术规范》,为后续《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的制定提供了范例。

 
3、上海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现状分析
        上海市目前大型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主要集中在松江、临港等区域的新城区,如至今上海规模最大的松江南站大型居住社区综合管廊项目,一期工程已完工,二期工程在建中,入廊管线包括电力、通信、给水、雨水、污水、天然气等,管廊实施断面单舱、双舱、三舱、综合、六舱管廊,管线的整合,有效释放了地下空间,并结合“海绵城市理念”设置了初期雨水舱,遇到强降雨时可兼做雨水调蓄池,缓解河道压力,错峰排放,防止区域内涝,并有效提升了区域水环境。
        2018年开始上海市全面推进架空线入地工程,根据《上海市城市道路架空线管理办法》《关于开展本市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道路新改扩工程以及成片区域开发实施架空线入地的,应因地制宜,采取综合管廊方式实施。中心城区、老城区实施架空线入地的,应以建设缆线型管廊为主。如黄浦区在实施瞿溪路、定福路、青龙桥街、马当路等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工程中,部分路段实施了缆线型综合管廊,将通信管线及电力管线入廊。
        3.1 管廊设计
        综合管廊设计断面尺寸需根据纳入管线的种类及规模、建设方式而定,且需满足管线安装、检修、维护作业所需要求预留空间,多管线入廊的综合管廊往往规模较大。其中燃气管道因涉及安全问题且运行维护成本高,行业内对燃气入廊接受程度较低,如需入廊,燃气管线应在独立舱室内设置。进入综合管廊的排水管应采用分流制,雨水可利用结构本体或者另设管道排水方式,污水应采用管道排水方式,由于污水管道属于重力流管线,入廊需考虑整个区域的排水管网系统,宜设置在综合管廊的底部。
        3.2 施工方法
        综合管廊施工主要采用直接开挖施工,由于断面尺寸大,断面结构种类多,形式不统一,故目前施工以现浇为主,部分采用预制拼装,故而施工基坑较大,养护周期长,对周边环境有一定影响,这也导致了目前大型管廊建设大多在新城区实施,现场基本没有现状构筑物影响,地下管线少,具备开挖条件。老城区建设案例基本为开槽铺设小型的缆线型管廊,对周边现状管线、周边居民出行及道路交通等影响较小。
        3.3 建设难点
        由于我国市政建设方面,上水、排水、电力管线、燃气管、通讯线缆等分别属于不同的权属单位,管线的规划及建设各自为政,有些权属单位不服统一管理,从而容易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上海市规定市政部门在道路实施前告知各管线单位道路实施计划,尽量使其他公用管线能按规划跟进施工,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部分重复开挖,但由于各管线背后的利益格局,必然出现抢占道路地下空间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限的地下空间内资源整合的难度及成本将越来越高,该问题在老城区管廊建设过程中尤为突出。据文献记载,台北市为推动某一综合管廊建设,所涉及的政府机关与相关管线单位共有58个之多,实施难度可想而知。
4、展望
   4.1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制定法规体系
        综合管廊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政策立法,二是技术立法,政策立法首先明确建设综合管廊的道路不得另行开挖,所有管线必须统一入廊,并就综合管廊的所有权、规划权、建设权、管理权、使用权等作出具体规定。现行的《上海市挖掘城市道路管理规定》,对新建道路开挖仅有掘路修复费翻倍的规定,处罚成本相对较低。技术方法主要是结合上海市城市建设特点制定相应的综合管廊设计、施工方法、检查验收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
    4.2 统一规划,逐步推进
        结合新城区和老城区的发展,充分考虑道路建设、管网建设、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编制统一的综合管廊建设发展规划,完善管线的合理配置,形成各种形式综合管廊并存、布局合理的综合管廊网络结构。上海市应结合架空入地和合杆整治工程,逐步推进综合管廊建设,一路一方案中,明确管线布局,建设标准、技术要求等,并逐步尝试对地下管线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成熟一路推行一路,避免架空线盲目入地后,饱和的地下空间对后续管线老化或提标改造造成极大的困难,搬迁复位管线的费用远远超过建设成本。
    4.3 尝试新材料新工艺,加快施工进度
        目前国内外综合管廊试点项目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分析各项目特点,总结经验,探寻新材料新工艺,编制标准化通用图,积极推进预制拼装的工艺的应用,提高施工质量的同时,也能大大节约施工工期。  
        
        参考文献:
[1]钱七虎;陈晓强.国内外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上海市地下空间综合管理学术论文集,2007(10):722-727
[2]徐文杰.共同沟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可能性.城市道桥与防洪.2015,(05):222-224
[3]郭伟、张星一、鹿琳等.青岛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现状与分析.2019(08):291-294
[4]鞠阿莲、赵立杰.日本共同沟的发展概况及对我国的借鉴.城市管理与科技.2019,21(02)
80-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