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型湿地公园的转型发展——以台州鉴洋湖湿地公园文旅小镇设计方案为例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3月7期   作者:王波
[导读] 台州,因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一直有内外兼容的城市特色。

        王波
        上海杰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00085
        摘要:台州,因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一直有内外兼容的城市特色。台州市河网密布、港汊交纵、椒江水系与金清水系形成城市两大区域水系,东部和南部滨海河流水系自称系统,单独入海,鉴洋湖属于金清水系上游,是黄岩区南部排水和排洪太湖山区洪水入金清水系的通廊。鉴洋湖湿地公园为生产型湿地公园,具有一定的农事生产功能,同时兼顾观赏、游览、体验等功能,在国家基本农田保护政策下,对现有农田及水域进行合理利用,并对周边城市居民有一定的经济创收。
关键词:特色小镇;全域旅游;地域文化;湿地公园;生态环境;风土人情
        引言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湿地公园的构建对生态环境改善、水环境净化、动物环境栖息地都有明显作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随着经济不断的创新和推进,建设生态新文明,营造宜居新环境水到渠成。
        鉴洋湖位于台州市南部片区,是全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先行区和浙江创业创新核心区。鉴洋湖湿地公园位于华东水网平原区,属于黄温平原中的一部分,湖区四面环山、北部狮子山、鸡笼山,南部则是连绵的温岭天黄山。周边山地60%左右为森林覆盖。项目总面积663公顷,其中城市湿地公园面积为100公顷,省级湿地公园面积为392公顷,基地内部农田面积占57%,圩田面积占5%,山体面积占13%,水系面积占15%,现状村庄占10%,涵盖7个村庄1526户,5558人。
        基于现状良好的自然环境及交通条件,依托山体、农田、湿地、水域、村庄增自然条件结合当地文脉特色,构建具有台州文化魅力的集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增加当地居民就业问题,提升人居环境,构建城市美丽乡村示范点及生态湿地公园展示区。
1、发展背景
1.1 台州市发展的背景分析
        台州市城市化进程缓慢,产业结构优化停滞,城市城镇化率处于浙江省较低水平,产业结构发展较缓慢,三产比例不增加,甚至出现倒退现象。
        
        图1:浙江省部分城市城镇化率(2017年) 图2:2011-2018三产增加值结构比重
        
        城市主要为享受型消费支出,主要吸引杭州和宁波大部分家庭出行的休闲消费,主要体现在购物、外出就餐、休闲鱼类等消费中,需要提升优质商品消费能力。
        
                                图3:基础消费                    图4:享受型消费
        
        保持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争取台州市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节点城市,打造成全国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2020年,台州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172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66%左右,中心城市常住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70%左右等。
        1.2 现状区域水系研究
        台州市河网密布、港汊交纵,区域两大水系,即椒江(永宁江)水系和金清水系,东部和南部滨海水系自成系统,单独入海,鉴洋湖属于金清水系上游,是黄岩区南部排水和排泄太湖山区洪水入金清水系通道。
        鉴洋湖位于院桥镇,湖体水系水面总面积约1.25平方公里 (院桥总规),主要河流有东南中泾、西南中泾和山水泾,上游现有2座闸,即黄沙闸、太湖闸,现有河道为准七级航道,鉴洋湖现有功能主要排水通道功能,包括西江防洪排水和长潭水库经西江—鉴洋湖(下游地区)供水通道,水系由河流港汊、湖体、坑塘、农田沟渠及汇水廊道组成。
        长潭水库放水时,根据西江水系的水位,将多余的水通过各个小闸排放(长潭水库放水是由台州市防汛办调度的,一般是下游流域需要用水或西江水系水位过低);根据乡镇街道及周边的用水要求,控制开启黄沙闸等。
        《浙江省温黄平原水利规划报告(2006~2025年)送审稿 》中长潭水库南干渠输水33m3/s,由南干渠经中灌渠分至东官河、南官河、西江、西南中泾、山水泾向沿途黄岩区农田供水10m3/s,剩余23m3/s经南官河、山水泾进入路桥区。《台州市区水系概念性规划方案》建议鉴洋湖水流线路为一方面承接自身集雨范围来水,另一方面引入西江来水,可作为水源补给站,鉴洋湖往北——上分水——飞龙湖(需要在上分水东侧的南官河、山水泾上新建两座节制闸,总净宽40m);鉴洋湖往南——联树桥河——温岭(鉴洋湖至联树桥河开挖隧道1.5km,河道整治6.4km);《台州市水城战略规划》拟定长潭水库余水量作为生态补给水源时,补水线路三为鉴洋湖往北——上分水——飞龙湖,鉴洋湖为飞龙湖生态补水通道,规划面积为1.73km2,蓄水容量为433万m3。
        在暂时不考虑低地调蓄工程以及生态水源补给水源地的情况下,湿地公园内水系建设仅考虑水系连通。拟将黄上河局部打通河道、中岙水网局部河道联通以及下湖区鱼塘局部与主河道联通,初步确定,河道部分增加水域面积约2.4ha(36亩),下湖区鱼塘与主河道联通后,随着塘埂消融,鱼塘(面积13.4公顷)将变成水面。
        
        图5:20年一遇水位数据分析
        1.3 现状生态分析
        水网体系:鉴洋湖整体地形独特,河道曲折、沙洲众多,东西向窄长,上游集雨面积广阔,保持常年不断水。
        山脉环绕:鉴洋湖四面环山,其中北部有狮子山、鸡笼山、马山、西林岭(老鹰山),南部则是连绵的温岭天皇山。
        基地北侧为院路路,东侧为甬台温铁路,南侧为牛极村路,两条高压走廊从鸡笼山纵向穿过整个基地,分别退线45m。基地范围内包含:原行政村,包括:[沙门店村、盈岙村、胡家桥村、鸡山村、山头陈村、岭下东村、鉴洋村];基地范围内七村共:5558人。基地地形整体较为平缓,北侧边缘处起伏较为明显,山体由西到东分别为西山岭、马山和鸡笼山。其中鸡笼山最高处达165米,最低处5米,高差159米。
        基地内山体山腰以上部分坡度超过35%,山腰以下区域山体坡度基本小于25%,基地整体以西南坡向为主,南坡向和东南坡向为辅助,日照较好。
        
        图6:基地现状照片
        
        三大主要生态系统:山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山林斑块、农田生境、坑塘水面、带状湖体、河流港汊、芦苇荡、生态岛屿、滨水林带,形成丰富多元的生境类型。
        
        图7:生境类型图
        鸟类栖息地,保育现状鹭属的栖息地,提升挺水植物覆盖率以吸引鳽属鸟类;形成挺水植物活动躲避区、芦苇荡、水系觅食区、农田生境觅食区、高大乔木筑巢区。
        
        图8:鸟类栖息地类型分析表
        通过对基地内部生态敏感分析,结合高敏感生境、中敏感生境、低敏感生境以及已建设用地的分析,水生态敏感性分析区分一到四级保护区,结合水体保护范围形成生态敏感分析。

        湿地保护与修复框架,综合考量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和上位省级湿地公园功能分区:在省级湿地公园范围内,遵循生态保育、恢复重建与合理利用三大分区;在省级湿地公园范围外, 保护与修复共三类林、农、湿地类型。
        
2生态规划
        
        2.1 水系统策略
        鉴洋湖水系保持现状功能,即西江水系的排水渠道和长潭水库向下游供水通道,利用现有黄沙闸等进行调度;鉴洋湖水系的黄沙闸和太湖闸平时处于常闭,黄沙闸在汛期雨量较大时,根据西江水系的水位情况(西江闸警戒水位为2.9m,水位超过2.5m,雨量仍较大时),会开启黄沙闸等小闸门;
        长潭水库放水时,根据西江水系的水位,将多余的水通过各个小闸排放(长潭水库放水是由台州市防汛办调度的,一般是下游流域需要用水或西江水系水位过低);根据乡镇街道及周边的用水要求,控制开启黄沙闸等。
        构建五大类污染控制措施,总体水质目标达到IV类水质标准,农田面源污染控制、生态种养模式、圩田尾水生态净化与循环利用模式;
        湖体循环净化、湖体内部循环、一体化设施+人工湿地净化;
        河湖生态湿地修复、带状与点状滨水湿地(河湖滨岸带+周边汇流节点);
        生活污水污染、污水纳管;
        内源底泥污染、底泥生态疏浚。
        水质改善目标:根据水质质量监测结果,目前主要超标水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鉴洋湖水质治理目标为IV类。
        水质改善策略:外部引水促流:根据《台州市区水系概念性规划方案》,可利用长潭水库可提供生态补水水源,其中一条补水线路是鉴洋湖——上分水——飞龙湖。生态补水可为鉴洋湖水系提供水资源补给量,增加河道水动力,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并直接改善水体水质。
        工艺选择:鉴于用地问题,水质改善采用占地较小的水质深度净化处理设施+人工湿地组合工艺;水质深度净化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可以达到类IV标准。结合水系运作,将泵站设置于鉴洋湖东侧,水质深度净化处理设施设置于鉴洋湖西侧现有建设用地内,设施出口处设置出水人工湿地,保证出水水质至IV类标准。
        湿地处理规模:1.5万m3/d,湿地总面积:3.25ha,湿地平均水深:0.5米,水力停留时间:24hr,水质处理目标:地表水IV类,湿地竖向:平均水深按照0.5m控制,湿地植物:考虑到鹭科生态需求,基本采用芦苇。
         
        图10:水环境改善策略图
        保护与修复8种湿地类型,实现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水质修复与保持,以及生物多样性保育,提升与丰富场地生物多样性。
        通过保护山水肌理,修复改造现状农田,连通、净化、滞洪的手法修现状水系,植入活力多元活动设施,串联整体环形游线,再现魅力多样活力空间。
2.2总体规划设计
        立足湿地和水系,构建生态蓝绿体系,因地制宜,通过基质-湿地斑块-汇水廊道有机结合,构建互动渗透、多级完善的生态蓝绿网络格局。
        
        图11:总体规划平面图
2.3规划设计分析
        车行道路系统:梳理规划区范围内外交通道路,以东西向交通主干道串联起各开发地块;以北侧两山中道路作为主要车行出入道路,与南侧规划路、北侧吴家桥村路连接处为次级出入口;南北方向对原村庄道路进行升级改造,作为联系小镇开发地块与湿地公园的主要道路。
         
        图12:规划交通系统分析图
        步行道路系统:山湖联动的步行系统,规划山上、水镇中心以及湿地公园三个片区的主要步行动线,注重各处之间的联结,能够形成完整的山湖联动步行路网;增加南北向及东西向两条主要道路一侧的自行车道,丰富慢行游览体验。
        公共交通:参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并实际考虑到项目所在的场地位置,以500米为半径布置公交站点,满足覆盖小镇开发地块的90%覆盖率。
        水上交通航线:疏通贯通的黄上河航道作为未来主要的快速航道,宽度为10米;主要湿地观光以电瓶船为主,疏浚水道,形成湿地水上游览网络;在水网密集较窄的区域增加特色摇橹船游览线路。
        公共服务设施:参考《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结合项目实际情况,以500米为半径规划公共服务中心,包括餐饮休憩驿站、信息服务咨询、卫生间、交通换乘为一体。
        天际线控制:依山顺势,山水格局为先,融入山水田园中;结合山田界面,在有机的田园湿地肌理中进行合理布局,形成生态疏密优质的格局。
        绿地系统:鉴洋湖周边山体绿化,成为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同时隔离与城市的喧嚣,让基地与城市分离开来,成为天然的生物的栖息地。基地农业用地为场地自然风光奠定基础,成为项目的天然资源。在项目中各重要的节点区域设置的公园体系,小型的公园等。为区域的市民提供休闲活动场地。作为净化水质,改善水环境品质的浅水湿地系统;链接疏通基地水域,打造生态水循环系统。
2.4旅游服务设施
        “山、水、镇”游线:将登山游线、小镇游线、湿地公园游线进行有效联系,形成山、水、镇多种旅游线路体验。与周边已有旅游景点联动,融入未来全域旅游的布局之中。
        通过游线的设置结合四季旅游特点形成春天田园赏春为主,夏天水上活动为主,秋天观光体验为主以及冬天禅修养身为主。
3、结论
        鉴洋湖生态湿地公园建设中,充分考虑现有自然、人文等资源要素,突出生态、发展与转型,通过规划帮助当地居民更快的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在建设过程中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到整个规划设计手法中,贯彻国家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提升周边居民人居环境。
        通过在地文脉的挖掘,首先实现一区一特色的转型发展,其次是一镇、一县、一区、一省的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伍鹏,台州道教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论;浙江省教育厅2009年度科研课题,2011
[2]:高飞、倪侃,“草根文化”与台州社会经济发展;浙江社会科学,2005
[3]:徐靖涛,台州历史文化精神解析;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2011
[4]:《台州市总体规划》;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7
[5]:《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7
[6]:高飞,台州区域文化传统特色论;台州学院 人文学院,2008
[7]:何善蒙,天台山和合文化研究;浙江社会科学,2017
[8]:杨供法,台州精神内涵的深度反思;台州学院 思政部,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