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原则及其对策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俞剑卿
[导读] 社会发展离不开城市的合理规划,近年来我国对城市规划尤为重视。自然灾害一直是阻碍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因,对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威胁,限制城市发展步伐。
        俞剑卿
        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71
        摘要:社会发展离不开城市的合理规划,近年来我国对城市规划尤为重视。自然灾害一直是阻碍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因,对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威胁,限制城市发展步伐。海绵城市的提出改善城市水灾火灾问题,是实现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文章针对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原则及其对策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规划;应用原则;对策
        1导言
        由于海绵城市理念相对较新,其理念与城市建设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也十分契合,但并不是所有城市都适合海绵城市的开发理念。因此要根据各个城市的具体人文、地理、经济、社会发展等实际情况和目标需求,坚持和应用多项基本原则,避免生搬硬套、完全复制其他城市的海绵城市理念。
        2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原则
        2.1遵循经济效益原则
        在工程建设中,经济效益是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重点问题,在设计过程中,经过各个方案成本、效益多指标多角度的对比分析,选定经济效益较好的方案,经济效益关系到项目的立项与否。那么同样,海绵城市高昂的建设成本,引发了一个思考,若每年均摊在项目上的年费用高于改造城市前每年的损失值,那么是否还继续坚持建设海绵城市,这也是未来值得思考的问题,相信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国内众多城市改造中的实际应用,会得到一个较好的解答。
        2.2因地制宜
        由于各城市情况不同,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时应根据城市自身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城市规划。海绵城市的建设多用于解决城市内水资源紧张问题,然而各个城市发展侧重点不同,所走的建设规划道路也不相同,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构建针对城市特色的水资源体系。发挥城市优势,杜绝照搬照套造成资源浪费等现象。
        2.3重视生态安全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一个重要的设计原则就是生态保护问题。因此低影响开发、自排水系统成为“海绵城市”理念在改造城市中的首选,目的是解决雨季排水困难引起的城市内涝及旱季供水不足导致缺水等问题。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保证海绵城市建设中管网等基本工程设施与传统市政设施相配套,确保相应工程措施与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运行相衔接。同时,严格控制雨水与自来水分流、雨污分流,避免水污染,保证市政生活用水安全。同时尽可能地净化雨水,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水安全问题。
        2.4规范化原则
        建造海绵城市过程中,需要规范设计,保证工程质量。海绵城市建设需要防护措施,虽花费的资金不低,但取得的效果极好。设计建造过程中既要重视整体设计又要保证居民能正常生活,维护居民生存环境。建设过程中结合费用与整体花费的现状,合理使用资金,防止出现因资金问题带来一系列恶劣影响和相关问题。
        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对策
        3.1修复生态海绵体
        在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建议工作人员最先关注城市自然生态海绵体的运行状况,对其采取保护、修复措施,以此奠定城市高效水循环系统的基础。海绵城市的建设是立足于自然生态圈中“自然海绵体”的基础上,自然海绵体不仅能够有效调节城市的河流水情况,调节地表水体污染情况,还能够有效解决旱涝灾害。基于此,在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建议要关注自然生态海绵体的保护与维护,根据地区有关规定,明确限建区、蓝线区与绿线区,加强对生态板块的保护,制定强制性规定与法律条款,避免这些区域遭受破坏,让自然海绵体保持自己的调蓄与呼吸能力。之后,需要加强对城市水环境、自然绿地环境的修复,开展河流疏浚、河流截污工程,保护天然湿地环境,建设人工湿地,形成人工湿地与天然海绵体之间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打造完整的海绵体系,实现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


        3.2严守生态保护空间
        根据相关城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划定城市的生态保护范围,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滞洪区、重要湿地水源涵养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根据划定的管控区范围来确定发展方向,如一级管控区要采取严禁一切形式开发建设的策略,二级管控区严禁对生态功能有损坏的开发建设活动。具体来说在适度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可在近期保留合法的现状用地,禁止开发建设;中远期通过将现状用地转移、集中,逐步减少现有建筑并转化为生态隔离带。针对城市支流及毛细水网要尊重其自然汇水方式,保留现状水系,不得随意侵占、填埋。在管控基础上注重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识别生态斑块、构建生态廊道、修复水生态环境、建设湿地等,并从城市规划各个层次来明确落实要求。
        3.3人工生态海绵体的建设
        我国地域广袤,城市间地理差异明显,因此并不是所有城市都具有海绵体,有些地域甚至没有海绵体,严重影响海绵城市建设,因此需要建设人工生态海绵体来缓解这一问题。人工生态海绵体是通过人工技术提升城市排水储蓄水的能力,实现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城市内绿地规划建设,减缓城市污染,进而改善城市水循环,打造生态循环自然体系。为保证城市健康发展,对传统小区和工业区进行全新规划,通过绿地分布改善,减轻水系统循环压力,实现绿色城市建设。如上海浦东新区临港口袋公园,在口袋公园内建造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措施,实现口袋公园自我净化、储蓄的良好循环,真正实现小雨不湿鞋。
        3.4城市道路规划中的应用
        我国很多城市市政道路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面临较大暴雨天气时,降排水能力不足,会产生城市内涝问题。我国一般采用道路两旁设绿化带来应对道路积水的问题,但是很多道路设计时并没有规划足够宽的绿化带,因此很难解决城市道路积水的问题。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道路规划满足交通的基本功能以外,应结合城市排水防洪系统、自来水管网系统、城市绿地等专项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合理选择路网结构模式,最终确定道路的功能和规划。相较于传统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道路规划设计有着更高的要求。道路设计需要区域整体规划,要把当前城市发展和未来阶段的城市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进行区域整体性设计,保证整个城市的长远发展。道路规划要融合绿色生态的概念,提高城市道路的排水及蓄水能力。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可结合城市道路两旁绿地对于蓄水、排水、渗水的具体要求,考虑排水设施及相关指标的基础上,选择功能性绿色植物进行种植搭配。可以合理规划一些下沉式绿地设计,有效预估绿地的蓄水量,以期能保障当地最大降雨量条件下水量的蓄存和下渗的需求。此外,在交通负荷较低的地方可考虑将道路设计为“可渗透路面”,可渗透路面可有效降低不透水面积,增加雨水下渗能力,同时对雨水径流水体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3.5雨洪水管理技术
        城市内部水生态合理建设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通过城市内湿地、绿化等设施进行洪水防治,合理管理雨水排放。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城市内各个湿地系统进行整合规划,同时保证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生存环境不会遭到破坏,改善城市环境与保护生态系统双方兼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注重湿地系统净水功能,合理利用地下雨水回水,实现地下水良性循环。
        结束语
        总之,环境问题成为现代社会发展关注的重点,海绵城市建设是大势所趋。改善城市环境气候,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生态和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国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通过城市自我循环系统的建立,保护周边生态环境,改善因过度发展而带来的环境问题,全面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
        参考文献:
        [1]仝贺,王建龙,车伍,李俊奇,聂爱华.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南方建筑,2015(04):108-114.
        [2]张辰,陈涛,吕永鹏,冯文庆.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管控体系研究[J].城乡规划,2019(02):7-17+48.
        [3]陈小龙,赵冬泉,盛政,罗睿.海绵城市规划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15,31(19):121-125.
        [4]田云柯.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24):223-224+2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