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维修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杨军
[导读] 市政道路维修工程中包含内容较多,且因维修区域不同采用的方式方法也各不相同。

        杨军
        上海广豪建筑实业有限公司  上海  201806
        摘要:市政道路维修工程中包含内容较多,且因维修区域不同采用的方式方法也各不相同。为保证市政道路总体质量,延长公路寿命,在维修工作中就要做到各环节的科学把控,采取有效的措施方式,完成维修目标,优化维修施工质量。本文就对市政道路维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加以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维修工程;质量控制

        市政道路在长时间使用中,会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各种病害问题,威胁市政道路的安全性。为此,相关部门要开展市政道路维修工作,及时解决现存问题,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不过在维修中单纯的进行维修技术把控及病害问题处理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做好维修施工过程的质量管控,加强维修效果,以确保道路的安全性。
1市政道路维修工程中实施质量控制的意义
        近年来,市政道路工程项目逐渐增多,维修工作主要包括维修与养护两方面,而维修质量是保证道路正常通行与运营的重要基础。例如,市政道路在使用过程中,结构难免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磨损或腐蚀,这就需要后期的维修施工,以恢复其结构的完整与稳固性,使道路可以正常运营,确保使用年限。如果此阶段,维修工作没有发挥自身的作用及优势,导致道路磨损加重,将会造成道路结构性的伤害,导致交通事故频发,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而现阶段,在一些市政道路维修施工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道路维修工作的质量,进而影响道路的运营效果,不利于城市发展。基于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保证道路维修施工质量的重要性,强化维修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保证维修施工可以满足规范与预期要求,进而为道路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2道路病害问题的维修控制方法
2.1修补路面裂缝
        在市政道路病害中,裂缝是常见的路面病害之一,裂缝发生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就会使裂缝进一步加深,最后地表水通过裂缝部位进入道路基层,造成基层结构的永久性损坏,道路结构强度降低。后期,路基结构在连续承受车辆碾压作用时,结构受到挤压导致路面变形,影响上层车辆的正常行驶,加大了后期维修工作的难度与费用。为此,在裂缝形成初期,维修人员就需要积极分析裂缝发生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修补。例如,基层原因产生的裂缝,维修时,应进行结构补强,去除病害灶因,提升基层的稳固性,之后再对表层裂缝进行修补,以彻底杜绝再次出现裂缝的可能。现阶段,针对路面裂缝的常用维修手段为开槽灌缝法,下面本文就将详细讲述该施工工艺在维修工作中的质量控制方式。
1)施工前准备
        在维修施工前,工作人员应检查施工机械设备,确保用于施工的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按照裂缝的实际情况与造成裂缝的直接原因制定施工方案;灌缝机启动,加热并充分搅拌密封胶,直至温度到达190℃,在此过程可以和灌缝机调试同时进行。
2)开槽
        开槽工作应有专门机械完成,控制好开槽深度,通常槽深为大于15mm,开槽尺寸应以裂缝宽度为依据进行适当调整,并符合设计要求。
3)清槽
        使用可移动式吸尘机械进行槽内杂物清理,去除槽内灰尘与碎渣,以减少此类物质对灌缝黏合效果的影响。
4)灌缝
        通过热气喷枪清理槽坑内的积水,加热结构内的沥青成分,这可以在灌缝过程中实现灌缝料与道路结构之间的热接触,提升粘结效果。施工人员手动进行灌缝,灌缝速度应匀速、平稳,密封胶在槽内呈现饱满状态,且灌缝高度应略高于路面,且不大于3mm。
5)养护
        密封胶在灌缝内完全冷却后,清扫路面杂物,检查合格,开放此路段。
2.2坑槽维修
        在施工前,对产生坑槽原因进行分析,确定是否为基层原因造成路面坑槽的产生。如果是基层原因,需要进行挖孔施工,如果是表层原因,只需在表层修补。修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具体如下:
        1)测定坑槽的破坏范围与深度,基于圆洞修补原则,进行与路中线平行或垂直轮廓确定,将轮廓线围成规则的图形,例如矩形、正方形。
        2)开槽范围应确保开凿至结构稳定位置,槽内的四壁需要保证垂直与水平,开槽后对槽内进行清理。
        3)槽内清理干净后,施工人员要进行粘性沥青的涂刷,涂刷应均匀,沥青涂刷完成后,进行混合料的摊铺施工,并保证摊铺面略高于原路面,高出高度应结合实际槽深与压实情况确定,以确保碾压完成后,填补结构与原路面整体成一个水平面。
        4)新拌混合料的级配类型应与原路面结构相一致,受现场环境限制,混合料的生产工艺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例如,遇到开槽槽深较大情况,可以进行双层填补;在槽深较小时,采用单层填补。在检查中发现坑槽病害,施工人员在分析其产生原因后,即可得知需选择的修补工艺。
        5)人工铣刨的方式进行路面铣刨,将坑槽清理干净,换填部分基层材料,之后进行碾压、养护,养护完毕后,实施乳化沥青喷洒。
2.3铣刨加罩维修
        1)施工人员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要求,在施工准备阶段,依据施工图确定施工范围,做好测量放线;依据工程量确定需要机械设备数量;封闭待铣刨路段。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选择需铣刨范围中的一端开始铣刨,铣刨施工应一次到位,如无特殊情况,铣刨中途不可以停止。
        2)铣刨施工由专业操作人员进行,应派遣专人辅助施工。铣刨前,做好起始位置标记,先进行上基层的铣刨施工。一般情况下,铣刨厚度由原基层厚度确定,铣刨过程中,施工人员再结合检测情况进行调整,完成铣刨后的底板需平整,表面无坑洼,检查合格后进行杂物清理,即可进入下一工序。在面层铣刨工作完成后,施工人员如果发现存在基层存在病害,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备。在铣刨施工完成后,施工人员要进行病害调查,如果基层病害仍然存在,将情况报至监理部门,监理工程师批准后进行该位置铣刨,如果监理工程师不批准,不得擅自进行铣刨。
        3)挖除施工时,应尽可能减小对原结构的破坏,确保整体的不受损。挖除施工产生的废料等,需运至指定的位置处理,不得在施工现场擅自处置。

铣刨机经过路面,会产生纵向斜面,为减少其对道路的损害,需要后期进行人工修整。在废料清除时,应仔细观察接缝的纵面位置,针对松散颗粒要使用钢丝刷清除。
2.4路面维修后的摊铺碾压施工质量控制
        做好摊铺材料的科学把控,使其满足工程规范要求。在拌合、运输、摊铺机碾压作业中,施工人员应科学选择机械设备,开展侧石排砌的实时监督和检查,确定其位置的准确性。在发现问题后快速加以处理,避免偏差的产生。在发现有损坏问题时,施工人员需立即实施更换处理,控制挤压变形或位移问题的出现。落实水平测量,准确标注基线、轴线、标高等位置,为后续施工作业提供指导帮助。
        摊铺作业中,摊铺设备需匀速、连续的开展作业,按照设计好的线路实施摊铺处理,禁止随意变更提高路面压实密度。对于送料器中料面高度,要求控制在总高度三分之二左右,以免高差的产生,致使摊铺材料性能发生改变,新面层在摊铺过程中,既要保证选择摊铺设备的合理性,又要对摊铺层的标高加以处理,注重摊铺质量,降低病害的侵蚀几率。
        通常情况下,市政道路摊铺都是以分层作业实现的,在上下层连接区域的距离应控制在50cm左右,确保连接的紧密性。在摊铺作业中,如果出现摊铺设备无法到达的情况,要立即联系监理工程师开展人工作业修补。同时加强温度的把控,室外温度低于10℃时,禁止实施摊铺作业。摊铺作业完成且路面整平合格后,方可开展碾压作业,减少高低不平对市政道路承载力和强度带来的影响。
        碾压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环节,在初压阶段,混合料的温度要求控制在120℃左右,控制碾压次数和频率,一般在2-3次左右;之后实施复压,这时混合料的温度要控制在90℃左右,复压目的是消除轮迹,确保路面的平整度;完成复压后开展终压。此时混合料的温度应达到70℃以上,消除轮迹,使路面成型,同时碾压完成后的温度也必须达到设计与规范的要求。
        碾压作业必须按照由外向内的顺序进行,控制碾压过程中横纵向的平行效果。碾压作业中,压路机也要保持匀速行驶状态,压路机与其他较为大型设备禁止直接放置在碾压现场内,且碾压作业要求一次成型,禁止出现急刹车或突然转向的情况。碾压前,对车辆进出口位置予以科学设置,降低乱入对路面的影响。专业测量人员需在施工中对混合料密实度展开无损检验,确认是否达到密实度要求。初压、复压与终压的接茬不可设于相同断面,且横向要保持至少1m的错开。
        在碾压过程中,压路机行驶中可能会存在混合料粘轮的情况,这时为了不影响碾压效果,施工人员可采取洒水或喷洒洗衣粉水的方式,完成压路机轮子与混合料间的分离,避免黏连。但要控制好洒水量,以免对混合料性能造成影响,降低区域施工质量。
3市政道路维修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3.1监督管控机制不健全
        市政道路维修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需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为工作落实提供依据和指导。不过目前很多企业并未将市政道路维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作为工作要点,质量管理机制不健全,维修作业效果难以达到目标要求。具体来说,在市政道路维修工程中,缺少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维修施工中缺少科学依据和指导,难以保障相关作业的顺利进行;内部监督管控不到位,缺少专业监管部门,这也使得质量控制工作落实受到诸多阻碍,难以达到目标要求。
3.2维修人员素质不高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数量增多,维修工作也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不过维修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当前的市政道路维修工程中,维修人员层次分配不均衡,较高层次人员缺失严重,低层次人员数量较多,无法形成良性的作业环境,阻碍了维修工作的开展,降低了市政道路质量。
        此外,市政道路维修工程中,中高层的维修管理人员虽然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和素养,但实践经验相对匮乏,且缺乏创新意识,对于新理念和新技术的掌握度不够,不利于维修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4维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具体对策
4.1完善监督管控机制
        市政道路维修工程实行质量控制的前提就是建立和完善监督管控机制,做好员工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使施工作业按照规定流程逐步开展,同时在完善监督管控机制下,控制资源浪费,减少不必要成本支出。为了完善监督管控机制,首先要求管理人员明确施工质量管理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情况及现存问题,制定相关制度规范,开展人员约束和奖惩工作,提高维修施工的质量。其次,设立专门的监督管控部门,安排专人落实监督管控作业,并对内部员工职能和任务加以科学化分,改善监督管理水平。同时定期实行审核工作,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加以制止和处理,提高维修施工的效率。
4.2注重市场调查,加大先进技术理念的引入
        对于现存的市政道路维修工程中技术不过关这一问题,国家应组建专业研究团队,学习和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及经验,不断尝试技术创新和优化,从而提高维修技术水平,优化维修作业质量,为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行业发展提供依据和保障。企业可以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维修养护设备,并采用国外先进的维修养护技术,从而加快企业的可持续前行。
4.3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才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在市政道路维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也应该保障人才供应的充足性,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效果,从而延长市政道路使用寿命,确保交通的安全性。为此,企业需加强人才方面的管控,在招募过程中放宽政策,加大应届毕业生招募力度,并做好人才审核及前期培训,使其明确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能够完全按照规定标准要求开展作业,降低意外问题发生率。另外,定期组织员工展开知识学习,注重知识技能更新作业,掌握更多先进技术手段,从而提升综合能力素质。不仅如此,挖掘员工潜能,了解员工特征和特长,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促使相关工作的高效落实。
5结语
        市政道路维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作为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虽然在实际作业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但随着施工队伍责任意识的深化,管理体系和制度的完善,人员能力素质的提升,这些问题将得到进一步解决和完善,从而加强市政道路维修管理的有效性,增大道路交通安全系数,增强市政道路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参考文献:
[1]王冉.市政道路维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No.147(05)
[2]桂振明.市政道路维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理论版,2019,000(002)
[3]谢晓铭.分析市政道路维修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9,No.578(17)
[4]唐邦献.市政道路施工与维修技术中常见问题及有效对策[J].门窗,2019,No.169(13):249-250.
[5]李配硕.浅谈市政道路改造的施工质量控制[J].市场调查信息(综合版),2019(2):00093-000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