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7期   作者:王娜娜
[导读] 本文针对土地整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应对措施,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先分析了我国土地整治的特点和发展现状,结合论述了土地整治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王娜娜
        德州市生态环境局临邑分局,山东省德州市 251500
        摘要:本文针对土地整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应对措施,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先分析了我国土地整治的特点和发展现状,结合论述了土地整治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整治的特殊性,决定了土地整治中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能够更好的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实现稳定发展,值得高度重视。
        关键词:土地整治;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应对措施
        引言
        土地整治是实现现有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主要举措,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土地整治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如:水土流失、降低景观多样性、水资源利用紧张等。为更好的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共同组成,就必须结合现存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才能在保证土地整治工作高效开展的基础上,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基于此,开展土地整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应对措施的分析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1、土地整治的特点和发展现状
        土地整治具有影响范围大、覆盖面积广、内容繁杂等特点,需要有规范标准的思路和体系,才能促使土地整治相关工作高效、有序的开展。就目前我国土地整治发展现状而言,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加大对土地整治的管理,并积极创新方式方法,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探究不完善的政策制度,降低各种因素对土地整治造成的影响。特别是需要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进行全系统的分析和解决,促使各行各业都能积极参与到土地整治中来,加大对现有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保护土地资源的基础上,提升利用率。比如:在土地整治需要加大对农业耕地的管理,加大对土地整治的宣传和推广工作,逐步扩大土地整治的影响力,让从事农业的人民对土地整治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以便正确使用农业耕地,提升耕作质量,促使土地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发展[1]。
        2、土地整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2.1破坏了生态多样性
        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发展用电和农业耕地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之前发展中,我国过于注重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土地整治中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乱开乱垦,没有注重对生态景观的规划保护,出现生态建设无法跟上土地整治开展的问题,致使很多生态多样性被破坏。
        2.2毁林造田
        土地开发是土地整治的核心工作,主要是利用荒山荒地开发开垦耕地,以弥补城市发展对耕地的侵占,发展至今,可利用的荒山荒地越来越少,使得很多地方出现了利用林地中的疏林地或者荒草地来开垦耕地。不合理的开发致使林地逐年减少,水土流失问题愈发严重。长此以往下去,会导致森林草原系统逐步退化,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2]。
        2.3对地表土壤造成的影响异常严重
        部分地区在土地整治中为提升耕地的面积,采取了“种田种到山顶”、“插秧插到湖心”措施,毫无计划,盲目的毁林开荒,弃牧种粮食,围湖造田。导致的后果是粮食总产量并没有提升,但却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土壤沙化现象愈发严重,农业生态平衡被破坏。
        2.4水环境破坏严重
        土地整治中会对水资源的分配、水环境、区域地质水文条件等造成较大影响,通常情况下,土地整治的主要目的是提升粮食产量。但要想提升粮食产量,就必须有充裕的水资源。但在现如今的土地整治中,对现场地形地貌造成较大改变,虽然增加了耕地面积,但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致使种植的农作物没有水源灌溉,不但没有提升粮食产量,而且造成了严重的水源污染,没有实现水土的有效平衡[3]。


        3、土地整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应对措施
        3.1完善公共参与体系
        土地整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内容,影响土地整治效果的因素也比较多,在土地整治中需要始终坚持底线思维,立足国土空间规划,以“三区三线”作为土地整治的主要依据,建立起生态环境评价公共参与体系,逐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评价体现。在土地整治全过程中,通过建立环境评价机制,能够大幅度提升公共参与力度,更好监督土地整治,避免发生牺牲生态环境,换去土地整治效果的问题发生[4]。土地整治中要积极和当地民众进行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在土地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中融入大众智慧,提升公共参与度,保证土地整治的各项工作能够高效、有序的开展。
        3.2提升生态保护意识
        为降低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和破坏,就必须全面提升土地整治生态保护意识,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土地整治。为达到这一效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提升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力度,按照区域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方案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便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同时还要做好对土地整治的全过程监督管理,避免超过允许范围。
        第二,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实现现有土地资源的有续利用,每位土地整治人员都要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土地整治中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促使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第三,改善土地整治利用方式,按照土地整治范围内的土壤、地形地貌、水资源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设计土地整治方案,对不同的耕地田块需要采取不同的土地整治方案,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升土地整治的效果[5]。
        3.3建立土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
        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建立土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能够促使土地整治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此过程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利用政策行政手段,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积极协调环境保护和其他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让生态建设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才能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健发展。对农民而言,通过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也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更好的改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质量。
        3.4发展特色生态经济
        为更好的处理土地整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需要大力发展特色生态经济,达到一条绿色产业链,从而更好的改善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此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出人民的力量,吸引各行各业的人才积极投入到土地整治中来,更好的发展绿色农业生态经济。综合治理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举措,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由资源、环境、生态三大要素共同组成,又可细分为:能源、水资源、土地、森林、湿气、生物等基本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破坏任何一个要素,其他要素随之被破坏。因此,在土地整治中为更好的保证生态环境,就必须树立系统观念和整体思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协同努力,开展资源节约、环保友好、生态安全的土地整治工程。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分析了土地整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整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涉及到的内容繁多,为降低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和破壞,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从完善公共参与体系、提升生态保护意识、建立土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发展特色生态经济等方面同时入手,才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使土地整治工作能够高效有序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陈前,何阳,邱鑫鑫,等.土地整治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措施[J].居舍,2019,000(025):P.152-152.
        [2]李长辉.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9,000(024):318.
        [3]李振宇.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及策略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000(015):177-178.
        [4]顾晓梦.土壤修复与治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J].农家科技:中旬刊,2019,000(007):P.163-163.
        [5]刘燕芳.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保护措施[J].环境与发展,2019,31(02):22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