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俊
苏州科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通过了解活性炭吸附VOCs的过程,分析活性炭在实际应用中,有关活性炭吸附容量、吸附效率、更换周期的理解。
关键词:VOCs 活性炭 吸附
Analysis of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in VOCs waste gas treatment
Wang Jun
Suzhou Canvasip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215000
Abstract: through understanding the adsorption process of VOCs by activated carbon, the understanding of adsorption capacity, adsorption efficiency and replacement cycle of activated carbon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was analyzed.
Key words: VOCs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1 前言
现阶段我国VOCs重点整治工作已经持续开展一段时间,雾霾的污染现状也有所好转,相关VOCs的治理技术也不在持续发展,更新换代,为VOCs的整治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1)环保企业很多,但还有不少设计技术水平不高,对治理技术原理认识不够,大部分依葫芦画瓢,不能视现场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不能真正解决VOCs的治理问题。
(2)使用单位为降低投入,简化处理设施,甚至只是为了应付环保;还有对处理设备运行不重视,出现问题不能第一时间发现、解决;设计单位对设备运行出现的问题不能知晓,导致无法为今后设计提供实际经验数据。
(3)VOCs成分有几百种,每种成分处理工艺的选择,应依据废气的风量、成分、浓度、理化性质等来综合分析、选择,体现处理工艺的针对性。
本文就活性炭吸附VOCs的过程,分析活性炭的吸附有效性。
2 吸附特性
VOCs治理中常用的活性炭主要是经高温活化后的媒质型炭,按其形状主要分为颗粒碳和蜂窝碳。使用活性炭作为VOCs废气治理的吸附剂:一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活性炭可与废气分子间产生的范德华力和化学键组合,具备了吸附特性;二是,表面具有强大的孔隙结构,造就了活性炭在相同的体积下,具备了超大的比表面积,从而增大废气分子与活性炭接触的吸附面积,提升了吸附效果。【1】
3 影响因素
3.1 活性炭吸附参数
针对活性炭本身而言(不考虑外部因素,如:水份、灰分的影响),常用四氯化碳、碘、亚甲蓝这三种物质的吸附值来衡量其吸附性能【1】,吸附值越高,代表其孔隙结构越发达,比表面积越大,吸附效果越好。
在实际选用中,应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衡量指标。四氯化碳值主要考核对气态物质的吸附能力,碘值主要考核对液态物质的吸附能力, 亚甲蓝值主要考核活性炭的脱色能力。
3.2 VOCs废气特征
VOCs污染源特征调查是VOCs治理工艺的比选必要条件之一,其特性决定了是否可以采用活性炭进行吸附。
活性炭在VOCs治理应用中,一般用于常温、常压、低浓度、气态型废气处理;与活性炭吸附选用相关的废气特性包括:风量、温度、浓度、湿度、颗粒物,以及污染因子理化性质(分子量、沸点、熔点等)。
3.3 设计参数
市场中活性炭所标的吸附值一般为其静态吸附值,而实际VOCs工程应用中,往往都是动态吸附,因此在设计处理设备时,选择一个与活性炭吸附值有效匹配的设备参数,显得尤为关键。
依据目前已有的《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26-2013)》,明确规定了采用不同吸附材质所设计的气流速度:蜂窝碳低于1.2m/s,颗粒碳低于0.6m/s,活性炭纤维低于0.15m/s。
4 吸附过程
活性炭吸附主要经过四个阶段,分为吸附区、饱和区、平衡区、穿透区。
4.1 吸附区、平衡区
VOCs废气刚开始进入活性炭吸附时,主要表现为废气浓度随着经过碳层距离越长,其浓度会越来越低,直至废气浓度与选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达到一个吸附平衡点【2】,之后浓度将保持不变。见图1:
图1 吸附区、平衡区
根据图1,可以通过改变相关初始条件,来分析一些变化情况:
(1)改变初始源强浓度
只改变废气源强浓度,其他参数、条件不变,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在吸附平衡点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废气初始源强浓度降低,其去除效率也随之降低。即出口平衡浓度10mg/m3不变,进口初始浓度从100mg/m3降至20mg/m3,则去除效率从90%降至50%。
(2)改变碳层厚度
只改变碳层厚度,其他参数、条件不变,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在曲线趋势不变的情况下,碳层厚度变薄时,吸附平衡区域逐渐向左压缩,直至消失进入吸附区,此时经过碳层的出口浓度已不在平衡区,效率也随之逐步降低。
4.2 饱和区、吸附区与平衡区
随着吸附时间的推移,活性炭吸附区的碳,按气流方向逐步达到饱和,同时吸附区与平衡区分界限也在按气流方向向前推移;只在碳层足够厚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其稳定的去除效率,否则其去除效率将延吸附曲线逐步下降。见图2:
图2 饱和区、吸附区、平衡区
4.3 饱和区、吸附区与穿透区
在碳层厚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吸附时间的继续推移,活性炭吸附饱和区越来约大,吸附区逐步向前推移,平衡区逐步缩小,直至平衡区消失,吸附区出口浓度达不到平衡浓度,从而出现活性炭吸附穿透,吸附效率下降。见图3:
图3 饱和区、吸附区、穿透区
5 结论
从活性炭吸附的整个过程中,可以看出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的活性炭填装厚度,对VOCs的去除效率有着较大的差异:
(1)碳层实际填装厚度<吸附区厚度
小于活性炭本身所需吸附最小厚度时,去除效率将达不到选用活性炭的平衡区出口浓度,即去除效率达不到最大吸附效率。
(2)吸附区厚度<碳层实际填装厚度
大于活性炭本身所需吸附最小厚度,即处理后的废气可以在吸附平衡区停留,表示可以达到活性炭的最大吸附效率;同时,平衡区的厚度决定了最大去除效率维持的时间长短和更换周期,平衡区厚度越厚,表示活性炭的最大去除效率维持时间越长,更换周期越长。
因此,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考虑活性炭的装填量,既要满足活性炭的最大吸附效率,同时也要考虑活性炭更换周期的实际可操作性。而在实际应用中,经常看到在活性炭吸附用量的计算上,存在着一些误区:
(1)活性炭填装量不考虑吸附平衡区所需的活性炭用量,从而会导致当活性炭刚开始使用时,就出现无平衡区,直接穿透,导致活性炭的去除效率达不到最大值。
(2)活性炭更换周期,大家一般依据废气污染物排放量和活性炭的最大吸附容量来计算,其实等到活性炭全部吸附饱和后,其去除效率已经是降为零,可看出从活性炭层的穿透到饱和,这个过程的去除效率已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因此在考虑活性炭填装量与更换周期时,必须考虑平衡区的填装量,一旦穿透平衡区就应该进行活性炭更换,而不是等到活性炭全部吸附饱和后再更换;至于平衡区的具体填装量,还需视各使用单位的更换周期需求来确定了。
参考文献:
[1]李守信,苏建华,马德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 978-7-122-29805-8,30-34.
[2]张柏钦,王文选,环境工程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 978-7-122-02691-0,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