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贺
贵港市不动产登记办证中心 广西贵港市 537100
[摘 要]:广西各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于2020年底到期,为了规划的衔接和管控,各地正在进行“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在乡村地区做为详细规划的村庄规划,也需要进行新一轮的更新,本文从广西乡村风貌提升行动背景下的 “三清三拆”整治为切入点探讨后续广西村庄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三清三拆”;村庄发展;策略;广西
1.引言
有序科学引导村庄发展,持续推动建设美丽乡村,提升乡村风貌,广西从2018年10月起开展提升乡村风貌行动,计划通过用三年时间,对广西乡村风貌实现“扫一遍”的目标,逐步形成和塑造“桂风壮韵、文明传承、美丽和谐、宜居生态”的村庄新风貌。
广西自然资源厅于2019年5月印发了《全面推进广西村庄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案》,要求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筹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有需求和条件的村,保证应编尽编。乡村风貌提升行动于全面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先行开展,本文从乡村风貌提升行动中的“三清三拆”整治做法为切入点进行探讨,以期为后续的广西村庄发展提供参考策略。
2.广西“三清三拆”主要内容
广西陆续印发了《广西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等相关文件,以破解“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等问题为导向,通过开展“三清三拆”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搞好乡村风貌环境。
“三清三拆”的主要含义,即清理村庄垃圾、清理沟渠池塘、清理乱放乱堆;拆除乱盖乱搭、拆除废弃建筑、拆除广告招牌。
(1)清理村庄垃圾。清理村内巷道、田间地头积存、抛洒的垃圾;垃圾桶完好且旁边无垃圾乱倾倒,并按时清运;无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无禽畜粪便暴露。
(2)清理沟渠池塘。清理水面垃圾、粪便等漂浮物;养殖、生活污水无直排,水体基本无黑臭现象。
(3)清理乱放乱堆。清理房前屋后垃圾、农具、杂物等;村内无渣土或者建筑垃圾乱堆放。
(4)拆除乱盖乱搭。拆除房屋周围新增的侵路占道的违章搭盖设施和私搭乱建。
(5)拆除废弃建筑。有序拆除村内坍塌破房和废弃旧房、废弃露天厕所茅房、猪牛栏、残垣断壁。保留传统建筑、历史文化遗址等。
(6)拆除广告招牌。拆除电线杆、墙体等处有碍观瞻的广告招牌[1]。
“三清三拆”能够使得村庄环境视觉效果通透,与自然要素相通融,形成基本公共空间,保障通道通畅。同时通过全面推动房前屋后、空余场地、公共区域等重点区域的“三微”(微菜园、微果园、微花园)整治,因地制宜采用乡土植物和材料进行改造,基本消除村内裸露泥土。实现村容村貌干净整齐、通敞透亮。
3.广西村庄建设现状
一是村庄规划没有覆盖和管控不到位的问题。规划一直是广西村庄建设的瓶颈问题,村庄规划编制在广西很多地方都没有开展,村庄规划编制的覆盖率很低。虽然有些编制了规划,但规划不接地气,只能在墙上挂挂,最后规划不能落地,没有产生实际效果[2]。有些村庄规划编制后的新建房,建房选址不按规划明确的宅基地安排,农房不按规划要求的风貌建设。还有村庄公共设施、产业建设等,规划管控不到位,容易造成乱搭乱建,影响村庄发展格局[3]。
二是土地利用不充分问题。村庄土地利用与产业发展缺少同步规划、协调推进,没有形成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4]。大部分村庄缺乏良性互补的产业体系,土地主要以传统种植业为主,门类单一,有些特色产业如优质百香果、茶叶等种植规模小而分散,未形成标准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土地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5]。大部分土地没有做到地尽其用,村内土地流转力度不大,部分村民不愿意参加全村耕地统一进行的“小块并大块”、荒地开垦、建设田间水利和道路等方面的土地整治,也阻碍了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还有些村民不愿意对自家废弃或闲置的宅基地进行整治,影响了村内建设用地的利用[6]。
三是忽视生态环境整治问题。山水湖林田草是生命共同体,村庄中的树林、水体、农田和居民点等区域普遍缺乏生态联系。部分村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淡薄,将耕地改种速生桉林,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乱占耕地、林地、河流水塘建房,挖田养鱼,非法取土等,造成水土流失,破坏耕地和生态;村内污水乱排、有些养殖点粪水横流,村里缺乏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没有统一的集中处理设施,大部分直接排放到院落水沟;垃圾乱扔现象严重,垃圾桶不能满足垃圾分类的需求,清运垃圾不及时,垃圾处理设施简陋,影响村庄风貌,人居环境有待提升[7]。
4.“三清三拆”对广西村庄发展的策略
村庄的发展应立足地方特点、优化产业布局、整合土地资源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工作,强化村庄规划的引领作用。
(1)规划先行覆盖,注重实施管控。坚持规划先行,提升规划覆盖率和实用性。因地制宜编制切合实际的村庄规划,考虑人民群众所向往的美好生活。首先规划要尊重实际,要听取群众诉求、争取群众支持、尊重群众意愿,确保规划让群众能看懂、愿执行、有实效。规划不接地气、实用性不强、群众不接受不遵守是规划难以有效管控的重要原因,要根据农民的需求和村庄的特点编制规划,重点解决宅基地安排、设施建设、生产发展等问题。尊重群众生活习惯和本地民俗风情,强化村庄特色资源保护、加强传承和活化利用,突出地方文化特色,防止“千村一面”。
“三分规划、七分管理”,村庄规划好不好,只是基础,不断完善长效管控机制才是实现规划落地使村庄面貌根本性改观的长效保障。科学拟定管护规范,选择合理的管护模式,引进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村内公共设施管护,将管护责任明确到产权归属。村庄建设要严格遵照先规划、后许可、再建设的管理制度,规范村庄新增宅基地审批与建房规划许可管理实现带图报建、建房办证,控制新建宅基地不得超过有关标准,解决“一户多宅”、建新不拆旧等突出问题,逐步形成宅基地有偿退出和使用、合理需求能保障的良性循环;结合“三清三拆”环境整治,明确规划范围内哪些建筑可以保留,哪些建筑需要拆除,完善违法建设拆除、查处机制,明晰责权,推动乡镇主体责任落实,确保有人管、管得住;健全边建边管的机制,从点、面、片上全方位落实责任人,发动群众,对每一处院落、设施等都明确管护人。
(2)统筹兼顾,合理布局,高效集约利用村庄用地。统筹安排住宅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建设等用地需求。通过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涉农项目投资,全面改善村庄耕地种植条件,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产业基础设施配套,扶持专业大户、农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有序规范推进土地流转,明确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增加土地流转形式的多样性,配套土地流转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村民的权益在土地流转中得到保障。推动种养业向绿色化、产业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拓展农产品类型,不断延伸拓展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及时引进多种适宜本村发展的种植品种,按市场需求规模化发展,使得农村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
明确村庄建设用地指标政策,保障村域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的增减挂钩、废弃工矿用地复垦等相关政策,整合盘活零星、分散集体建设用地,主要包括易地搬迁户老宅、户主去世留下的宅基地、废弃养殖场、一户多宅未退出的老宅,“三清三拆”中需拆未拆的建设用地等结合村庄发展科学布局村庄产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用地。对村民居住用地的安排,主要利用规划的新增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进行安置,充分挖掘利用村内未开发利用的空闲地。使村庄内的土地利用结构更加优化,各项用地功能比重更趋于合理,更加符合村民生活和村庄发展需求。
(3)加强环境整治,美化生态空间。以宜居生态的美丽乡村做为建设导向,加强生态保护和治理,优化提升村庄的环境质量,建设水秀山清的生态空间。借鉴乡村风貌提升行动中的“三清三拆”经验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整治与“三清三拆”紧密结合,将已拆除房屋后的空闲地,通过改造成“微菜园”、“微果园”、“微花园”等方式及时复垦复绿,在屋前房后栽种蔬菜、果木、花草等,既有食用价值,又能营造良好的景观,美化村庄环境。
规划雨水充分利用地形就近分散自流排放至水体或低洼地。采用以屯为单元对生活污水量大、易于统一收集的地方进行分片收集,建设污水治理厂(站)等方式进行处理的集中型污水处理模式;此外,针对居住地形复杂、相对分散、污水不宜收集的地方,以户或数户为单位采用净化槽技术、人工湿地等方式进行处理的分散型污水处理模式。同时村庄内原有的水渠、水塘均予以保留,结合“三清三拆”适当改造变成氧化塘、人工沼泽地等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污水经处理后剩下的污泥、粪污,采用生态无害化处理后转化成农家肥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建立一体化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以PPP模式等方式创新推动村庄环境保护工程实施,日常保洁应以户或组为基本单位,明确保洁区域权属,建立常态化的日常保洁模式,定期定时地做好村庄日常保洁及垃圾的集中清理工作,推动村庄垃圾的收集分类、源头减控和回收利用。
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与管控。将村域范围内的永久基本农田数据结合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及实地调研范围边界进行修正,在永久基本农田红线范围内的非耕地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通过工程恢复为耕地;将实际用途为建设用地、林地等不符合恢复条件,且已建设项目无法恢复耕地的非耕地调出,在连片集中质量较好的一般耕地中通过开展高标准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等,整理出更加优质的耕地,满足补划条件并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管理。修正后,使村庄建设用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分布更加集中连片,布局和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经依法划定后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要严格按照《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进行管理。禁止以任何形式在保护区范围内建房、采石、取土等破坏永久基本农田的活动以及挖田养鱼和发展林果业。
建立村庄生态空间保护与管控。根据上位规划生态保护红线管制要求提出村庄生态功能区的管制和发展引导措施。限制布局与生态功能区管制不符的产业和项目,控制建设开发和农业利用强度,控制生态用地向建设用地、农业用地转变;鼓励村庄生产、生活类建设用地逐步退出;严格控制各类开发活动破坏、占用,禁止违规侵占滩涂湿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破坏生态空间行为。
5.结束语
对村庄废弃建筑拆除整治形成微田园、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分类处置、对道路廊道及边坡绿化、坑塘水面改造,综合治理村庄人居环境;实施土地整治、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和生态空间管控等生态保持工程,助推村庄环境整治及景观提升。作为乡村振兴重要基础性工作的村庄规划,要坚持先规后建,做到发展有遵循、村庄建设有抓手,本文通过对“三清三拆”行动的研究,希望能为广西村庄的发展提供一些策略,使得村庄规划编制更接地气,农田连片集中,农业规模经营,产业融合发展,房屋美观整齐,环境生态宜居。为“美丽广西?幸福乡村”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广西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清三拆”指导手册.
[2]董明照.广西村庄农房建设管控探索[J].城乡建设,2018(02):38-39.
[3]李 响,农宵宵.打造各具特色、不同风格的美丽乡村——对新时期广西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思考[J].南方国土资源,2019(12):25-27.
[4]刘珍. 面向村民的村庄规划编制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15.12-13.
[5] 李昌科.“美丽广西”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治理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8.19-20.
[6] 陈海涛.村庄规划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广西村屯为例[D].清华大学,2013:80-82.
[7] 卢静.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协同治理研究——以上思县为例[D].广西大学,201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