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人口红利的消失对建筑业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钟昌航 刘雨豪 刘玉航 张欣欣 王尚尚
[导读] 本文是以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为研究背景,就现阶段建筑行业在面临的劳动力缺失尤其是建筑工地劳动力的减少,人工智能和机械自动化引入建筑工程的前提下,思考如何处理人口红利的消失对建筑行业带来的消极影响。
        钟昌航 刘雨豪 刘玉航 张欣欣 王尚尚
        (山东工商学院 山东烟台 264005)
        摘要:本文是以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为研究背景,就现阶段建筑行业在面临的劳动力缺失尤其是建筑工地劳动力的减少,人工智能和机械自动化引入建筑工程的前提下,思考如何处理人口红利的消失对建筑行业带来的消极影响。通过研究现今企业内部人力调控的运作模式、工地工人的劳动权益问题以及人工智能作为新兴力量将取代指定工种的形式之间的联系,将人口红利这一现象产生的前提与发展趋势进行综合性分析,对企业的管理层与工薪层的工作调配合理化的解决方案采取趋同与择优,并以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应用、规划、设计作为提供研究人口红利产生的依据,总结出关于建筑企业面临人口红利消失形式下良好的应对模式。
关键词:人口红利、建筑业、工作权益

0 前言
        人口红利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生育计划的人口调控政策,使得人口红利的现象维持了30多年,在建设初期就拥有大量劳动人口的基础,人口红利的产生是标志着我国建设阶段的稳步发展的有力证明。研究表示改革开放的国内GDP的飞速上涨源于庞大的廉价劳动力与国家采取的人口红利使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建筑行业作为人口红利影响最明显的产业,大量的劳动力更是为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充当着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是,现阶段随着大量不同行业的兴起,随着人口红利的转变甚至消失会对建筑业产生一定的冲击,使得建筑行业在工程运作过程中陷入难题中,并且,现阶段,我国现有的低端劳动力人口在不断下降,新型人才也存在需求真空的阶段,机械自动化产业随着人工智能的有机联合,使得建筑行业中的一些特别的工种不得不面临被取代的风险,传统工序的取代会造成人口红利的优势被慢慢压缩,而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经济体制中的主要力量,在面对劳动力缺失的条件下,应该对当前的形式采取必要的探讨,制定相关的措施,削弱人口红利消失对建筑行业的负面影响。
        
1 人口红利-社会现状
        据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数据——2020中国人口及分布大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中国人口数量为14.37亿,平均年龄为38.4岁,预期年龄为77.47岁。男性占比51.29%,女性为48.71%,比例约为1.05。 各年龄结构分布如下:0~14岁占17.7%,15~24%岁占11.8%,25~54岁占46.3%,55~64岁占12.2%,65岁及以上占12.0%。近年来中国面临人口出生率下降,社会老龄化严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情况逐渐扩大。
         在众多行业中,建筑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是巨大的,其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传统型建筑工人。近些年建筑行业劳动力匮乏、建筑工人老龄化、已经逐渐成为困扰建筑行业发展的最核心问题。一是因为从事建筑行业大部分需要体力劳动,人口红利消失对建筑行业影响尤为巨大,造成近几年劳动力匮乏、建筑工人老龄化趋势上涨;另一个原因是青壮年劳动力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
    聚焦存在于建筑工人的社会地位的现象。年轻入职者的选择态度;大龄入职者入职条件不可观,此外,建筑工人的工作权益及福利待遇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政策引导,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快建筑企业用工制度改革、保障建筑工人权益与待遇。 从以下方面改进,一是增强各大型建筑企业、工程总承包企业在培育建筑工人队伍方面的社会责任意识;二是增加建筑劳务基地的数量,扩大劳务基数;三是政府主导、企业作为主体提供多元化培训管理机制和就业渠道,对建筑工人进行系统的必要的技能培训。四是建立建筑产业工人社会保障体系,在为建筑工人的生活,生产提供保障的基础下,为建筑工人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与便利。五是为建筑工人提供施工保护。将部分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升级为强制规定,保障建筑工人劳动的安全。

2 建筑行业的特点
   我国行业划分为15大类,分别如下:1.农、林、牧、渔业;2.制造业;3.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采掘业;5.建筑业;6.地质勘探、水利管理业7.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8.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9.金融保险业;10.房地产业;11.社会服务业;12.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13.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14、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5.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等15大类行业,其中除了必须要用到人与人的沟通这样需要极大程度的人格体现和人性化实施措施的行业,如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房地产业、教育文化艺术等行业,其余的行业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人工智能、机械自动化的普及和应用,从而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并提高了生产效率。农林牧渔业、制造业、采掘业等等行业早就实现了大量的人工智能和机械自动化的普及,我国目前近年来科技的高效发展,在黑龙江,万亩良田,只需负责人操控无人机便可进行药物的喷洒;在内蒙古,北斗系统定位配合无人机放牧也已经见怪不怪;在新疆,千顷棉花,利用人工控制的机械自动化,在2020年机器采摘的棉花已经占种植面积的75.5%,新疆北疆地区95%以上的棉田已经实现全程自动化。制造业中,其工业机器人在车间的普及程度更是非常之高。
         但反观建筑行业中的施工过程中,从古代建筑行业的最简易的人力工具,到现在的大型运输工程车辆,机械化,自动化带来的仅仅是辅助施工作用,但建筑行业的机械自动化普及程度远不比上述行业全面,这就进一步深化了我国依旧处于建设的高速发展期以及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时期的矛盾。目前极少有可以代替人工劳动力完成施工过程的科技技术产品出现,从而我们可以了解到人工智能和机械自动化在建筑行业中应用的比例和代替人工完成的施工作业的比例很低。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工作环境的限制以及工程施工过程繁杂,也就是为什么机械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不能很好的普及进入建筑行业中的一大因素。
         在中国,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在这个背景下,如果在施工过程中继续维持现有的机械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普及程度,那将会对未来的建筑行业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对人工智能和机械自动化在建筑行业的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的研究,以及加大其普及程度,将会是在未来影响我国建筑行业持续发展的至关重要因素。但就目前的社会现状人工智能和机械自动化为何在建筑行业中有一定的发展局限。


         
3 智能机械应用与人工安排
         现阶段,建筑业是数字化程度较低的行业,虽然近些年的建筑业在数字化进程中发展形式可观,但与其他行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建筑业紧密相关的房地产业不同的是,建筑业的数字化程度也仅处于中游水平,数字化程度排在其前面的还有ICT(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媒体、金融、专业服务、批发和先进制造业等。不难看出,建筑产业在数字化的发展上任重而道远,转型升级也迫在眉睫。在当下科技如井喷式的发展及广泛应用的情况下,消费互联网的成熟应用和产业互联网的蓬勃兴起,不但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在为技术的创新驱动着产业的变革。随着智能化技术的逐渐成熟和软硬件成本的降低,新技术在建筑业上才能得到越来越普及的应用,唯有科技才能驱使建筑产业转型与发展。但由于建筑工程特殊的工种的工作特性,也有不能取而代之的位置。
特殊工种:泥工,又称砌筑工、瓦工。屋面铺建筑工程施工人员。
    架子工,高空作业型工种。  
          焊工,结构焊接,需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钢筋工,使用工具及机械,对钢筋进行除锈、调直、连接、切断、成型、安装钢筋骨架的人员。
    抹灰工,各种砂浆、装饰性水泥石子浆等涂抹在建筑物的墙面、地面、顶棚等表面上的施工人员。
    钢结构安装工各构件与部件之间的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    
         油漆工,使用手工工具或机具,把涂料涂刷或喷刷在建筑物表面和门窗表面,以及裱糊饰面和裁切玻璃的专业人员。
    防水工,对建筑表层进行防水施工与维护管理等技术工作的工人。
    水电工,在工地上安装一些简单电路和水路的建筑工人。上述工种都达不到自动化机械的普及,随着今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有各种各样的所谓“人工智能建筑师”被开发出来,使传统工艺的建筑工人面临着替代的风险,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工智能已经投入到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机械自动化普及程度提高,人工智能的大面积应用进度还比较远。初级的重复性劳动可能会是最先被机器所取代的。靠劳力工作的工人的工作环境受到限制,而且施工现场会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自动化机械的应用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工人安全得不到保障,风险极高;技术要求不高的,想要替代就需要是重体力劳动者了,然而现阶段的人工智能还不能普遍应用于基础工种的工作运作。因此,降低人口红利消失的影响将是现阶段的首要考虑目标。
         鉴于以上原因,虽然人工智能与机械自动化普及技术得到了广泛发展和应用,但由于建筑工程工作存在的现实情况,在建筑业行业中仍需要大量的人工,从事各种需要人力的工种。因此,人口红利消失对于建筑业提高机械自动化的高度应用有较大的影响。

4 解决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技术变迁飞速的时代,建筑企业要继续不断发展创新,把科技成果应用到建筑活动中去,突破技术难关,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口红利减少对建筑业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建筑机器应用产业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以借鉴他国的工业机器产业发展经验,日本的机器产业在世界上久负盛名。世界四大机器人厂商Yaskawa、ABB、FANUC以及KUKA,仅日本就占了两个席位。日本的工业机器领域技术水平有如此成就,与日本政府出台的政策有着密切关系。2015年1月,日本提出了《机器人新战略》。该政策明确提出日本在2020年日本建设项目的设备中建筑机器人比例达到30%。该政策鼓舞了日本建设行业中机器的使用。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以下建议①我国政府可以出台大量鼓励性政策,给予财政补贴。②建筑行业机器人的研发也要注重本土化,不能照搬照抄别国样式,要符合本国发展现状,这样才能把机器人实际推广应用到建筑业当中去。建筑机器人的普及应用可以大大降低人口红利消失对建筑业的影响。加快建筑业的技术升级,努力提高建筑业生产活动机械化与信息化。加大建筑业工人的人力资本,提高建筑工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工人工作效率,规范建筑业劳动力市场。
    现阶段,由于建筑业特殊的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地位不高与收入不均等问题,使得该行业劳动力缩减,这种现状给社会发展来说是不利的。综述,解决建筑业劳动力减少的问题是必要的。结合我国发展现状,我国虽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来规范企业单位员工的收入与工作环境,但实际上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果。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环境、收入与劳动力数量存在相互作用机制,工作环境的恶劣导致了他们受到歧视,这会对民工就业心理造成影响,建筑业农民工数量减少,对双方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因素。所以改变的方式就是提高民工薪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使民工心理上感受到欣慰。从而消除就业歧视与民工对建筑业的排斥心理,使民工地位得到改善和提升。
          从民工待遇环境与收入方面提出下面几点对策建议:
(1)少建筑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同时降低建筑业与高新行业的收入差距。
(2)加大工作环境的优化力度,吸引劳动力去建筑业工作。
(3)国家出台就业保护政策,企业培养职业道德的企业文化,民工自身提升自信心,树立职业平等观。
(4)规范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市场监管力度,使劳动力和建筑工程有较好的对接与 联系。使劳动力都有活干,使工程作业都有劳动力投入,平衡供需关系。科技硬实力得以应用的同时,政策软实力也得到改善。

5 结语
        在人口出生率下降,社会老龄化较为严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情况下,劳动力的减少对建筑行业的冲击是巨大的。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处理好建筑工人的断层问题,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到建筑行业中,还需大力提高建筑工人的资薪待遇,努力改善工人们的工作环境,提高生活水平,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和安全保护。同时也需要人工智能和高度机械自动化的普及,这除了需要建筑企业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政府以及全社会共同的关注和努力。

参考文献:
[1] 牛硕.基于智能化的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策划管理研究.工程管理,2021,(1).
[2] 张轩.人口红利消失背景下建筑业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2017.
[3] 阴宏敏,郭丽芳.人口红利消失的背景下建筑业经济模式的转变 2015.
[4] 林治阳.建筑机器人在我国建筑业企业中的应用障碍及对策研究 2017.
[5] 吴尉伟.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2013.
[6] 陈凌峰 浅议人工智能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