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白塔机场国际航站楼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吴波
[导读]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旅客需求,完成白塔机场作为呼和浩特新机场建成投运前的过渡期任务,内蒙古机场集团决定在白塔机场新建一座国际航站楼。

        吴波
        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29
        摘要:为满足不断增长的旅客需求,完成白塔机场作为呼和浩特新机场建成投运前的过渡期任务,内蒙古机场集团决定在白塔机场新建一座国际航站楼。新建国际航站楼于2020年11月竣工,秉承以人为本理念,致力打造舒适的旅客体验,使得旅客可以便捷而顺畅地完成一系列进出港流程。
关键词:白塔机场国际航站楼,可持续发展,旅客体验,流程顺畅,近机远位,自然采光,造型语言
1.引言
        新建国际航站楼位于呼和浩特白塔机场西侧,为过渡性航站楼。在呼和浩特新机场建成投运后,白塔机场将整体搬迁至新机场。届时将对国际航站楼的建筑功能进行改造,初步改造意向为会展类建筑。
        国际航站楼是承担国际旅客进出港流程的一层半式航站楼,总建筑面积为8500平方米,整体采用钢结构。一层为旅客出港与到港层,布置有进出港厅、进出港联检通道、国际旅客国内段候机厅、商业、行李提取厅、机场业务用房和设备机房等。二层为旅客候机层,布置有出港候机厅及登机口、两舱休息室、母婴休息室和商业等。出港候机厅设置有2个登机口。
2.可持续发展
        为了适应未来建筑功能的改造,打造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国际航站楼的设计不仅要聚焦当下的机场运行功能,而且要具备后期建筑功能调整的可适应性。
        在项目的可研报告中,国际航站楼方案的平面为“凸”型,是航站楼常用的平面形式之一。但是,这种平面形式通常仅适合于航站楼,并不适用于会展类建筑。为了能够打造一个既满足航站楼功能,又能方便改造为会展类功能的建筑,设计团队将 “凸”型平面调整为矩形平面。而且采用15米和18米的较大跨度规整柱网,并将矩形建筑空间做到整体通高。另外,结合平面布局和结构形式,取消了5根结构柱,使得建筑空间更加有利于后期改造时灵活布置。

国际航站楼实景照片
3.旅客体验
        以往,机场主要从运营的角度来看待航站楼——旅客到达机场,上飞机,而后离开。旅客被“聚集”到一起,漠然地办理值机手续并通过安检,其舒适性或便捷性却鲜少被考虑,更无从谈及他们对空间与场所的体验了。
        如今奉行的是“旅客至上”的理念,旅客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航站楼内的一切就是要营造出一种顺畅愉快的旅客体验。
        国际航站楼一层外围护结构大面积采用玻璃幕墙体系。旅客进出港流程均沿外墙环绕布置。出港流程中的检验检疫、海关和边检,到港流程中的检验检疫和边检均贴临玻璃幕墙布置。旅客进入联检区,在排队等候通关时,可以透过宽敞明亮的玻璃欣赏到室外美丽的景色。旅客身处其中,周围的宽阔空间和自然光线,能够帮助旅客放松下来,缓解旅客出行的焦虑感。

国际航站楼一层出港联检区
4.流程顺畅
        国际航站楼不仅具备始发终到常规国际旅客进出港功能,而且还兼顾国际航线国内段始发旅客进出港功能。结合旅客出港流程设施,在边检查验通道旁边设置国际航线国内段旅客专用通道,旅客通过此通道直达安检。并在安检处设置一条专用安检通道,与常规旅客安检通道通过隔断分开。这样做使得国际航线国内段旅客可以不经过边检查验,直接到达专用安检通道,之后进入专属候机厅候机与登机。另外,当无国际航线国内段航班时,该专用安检通道也可作为常规旅客安检通道使用。这样做充分发挥了设施最大的使用效率,确保各类旅客流程顺畅、便捷。



国际航站楼二层平面图
5.近机远位
        国际航站楼二层候机区可以同时满足近机位和远机位候机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在登机桥的端头设置了登机厅。登机厅采用玻璃幕墙维护结构,内部布置楼梯,设置了空调等设备。二层候机区远机位旅客可以先通过登机桥,再由登机厅下至站坪,并通过摆渡车实现远机位登机。呼和浩特地处严寒地区,冬季比较寒冷,并且常年风沙较大。登机厅起到了遮风挡雨的作用,提高了远机位旅客上下楼梯时的舒适度。并且在其中一个登机厅内还布置了电梯,满足无障碍旅客的需求。
6.自然采光
        国际航站楼采用高性能的玻璃与铝板幕墙围护结构。一层环顾四周的玻璃幕墙、二层候机厅面向站坪的玻璃幕墙、铝板幕墙上的菱形孔洞,以及屋顶上的条形天窗元素均使光线能够最大限度地透入,从而减少日间的人工照明需求。这也有助于减少建筑物的能源耗费和运营成本支出。
7.造型语言
        国际航站楼的造型策略是基于过渡期航站楼的特点,通过现代建筑与传统地域文化相结合,体现整体式航站楼模式。虚实结合的建筑体块展现航站楼轻盈、现代的效果;白色金属铝板幕墙呼应着内蒙古草原上空的白云、草原上白色的蒙古包和洁白的哈达;幕墙菱形的铝板拼缝以及开设的菱形孔洞则取意于蒙古包的哈那形态。国际航站楼简约现代、规整统一的立面造型为未来建筑功能的变化创造了最大的经济性和灵活性。

国际航站楼外观实景
8.结语
        国际航站楼的设计始终探寻如何持续提供品质卓越的旅客体验,将从航站楼一端到另一端的来往旅客视为真正的重要人物,当作一切设计工作的核心。展望未来,以人为本的旅客体验始终都是航站楼设计的“心脏”和“灵魂”所在。
        
参考文献
【1】陈卓.航站楼旅客服务[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25-26
作者简介:吴波(1981.05—),男,汉,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是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