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澍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生态理念的不断融入,在城市建筑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将生态型城市规划效果体现出来。但在工作开展阶段中,就目前现状而言,城市建筑受到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规划的水平还没达到预期的要求。鉴于此,本文对生态型城市建设规划建设问题进行研究,重点探讨如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的生态规划,希望论述后可以给同类工程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生态型;城市建筑;规划;建设
生态型城市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关键性要素,其主要任务就是实现城市空间完美设计,保证城市内部各个区域相互连接,让城市内部空间实现全面的发展,实现整体形象的提升。本文主要从什么是生态城市、生态城市规划现状、为什么要进行生态城市建筑规划及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筑规划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生态型城市建筑规划提出的背景
1.严重损坏的生态环境
城市规划建设必然会造成自然资源的损坏,这也是让城市规划人员最为头疼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国发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款,加大力度开展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对于城市建设中规模较大的项目来说,加大力度进行制约和管理,确定科学的规划设计方案。但是有些项目却没有严格管理,管理者重视度不足,造成环境保护效果很差,根本不能落实法律法规制度,造成自然环境损坏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长远发展。
2.城市建设随意性较强
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多数都是城市规划建设随意性较强所产生的。因为存在这一问题,导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常见如城市雨水、污水系统不够合理,雨污合流、就近排放进入河道、湖泊之中,对城市周边以及内部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城市规划建设中,一旦随意确定规划设计方案,必然给今后的具体建设项目施工产生影响,也会导致整体的效果难以达标。
3.城市建设过程中建筑对生态的影响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部分建筑材料没有采用环保型材料,在建设,拆除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了数以吨计的建筑垃圾,对建筑垃圾没有进行统一运输、处理造成了城市生态的破坏。
二、生态城市的定义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从广义层面看来生态城市主要是建立于人类以及自然环境基层上的一种文化观,生态城市的建设主要是根据生态学原则构建的一种社会、经济以及自然发展关系,能够对各种资源循环利用,继而实现全新的生活、生产方式。从狭义层面而言,生态城市主要按照生态学的原理对城市进行综合设计,构建具备高效、健康、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三、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
(一)生态承栽力原则
在生态城市规划阶段中,需要按照要求科学的做好城市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评估,同时通过技术策略、经济等策略进行环境保护;同时在实践阶段,还需要对环境自然净化功能以及人工净化功能考虑,净化功能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生态承载能力;最后需要对城市的结构类型、综合布局进行分析,这些质保在一定范围中会与生态环境资源开发有密切联系,另外,需要对城市人口数量以及密度构成进行优化调整,因为该指标是衡量城市发展经济关键指标。
(二)城市生态位最优化原则
对于生态位来说其主要指的是在群落结构中,于空间以及营养关系层面占据的位置。因此,在生态城市规划环节中需要严格的按照生态位最优的原则开展工作,要从城市功能性质、地位作用等层面做好相关的规划,保证城市生态位的效果得到提高。
(三)城市的成长性原则
在生态城市规阶段中,在利用自然资源阶段需要按照成长性原则开展工作。将该原则应用到实践中,能够按照城市的文脉以及历史、建筑、文化等相关物质形成一个生命形式,可以将看做生命体系,对城市更新发展有积极作用,反之则护出现“生态逆退”的情况。
四、如何进行生态城市的建设规划
(一)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
案例参考:合肥市滨湖新城总体规划。
合肥滨湖新区位于合肥市包河区,所形成的大湖名城,湖城共生的发展模式,2017年合肥市下发了《关于巢湖一级保护区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等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巢湖风景名胜区规划总体范围的通知》等文件,明确在巢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获批和巢湖水环境一级保护区具体范围划定前,停止范围内各类建设项目的审批工作。对巢湖湖岸线外延1公里及9条入湖河流上溯10公里河道两侧200米范围内所有项目,对违法违规项目已全部完成整改。相对于高密度开发的城市核心区,环巢湖地区拥有着更为广阔的水面资源和优美的生态资源。对环巢湖带的谨慎开发,优先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环巢湖一公里范围内禁止新建建筑规划批复,避免了先开发,再投入更多资金去修复城市生态环境这种模式。
城市规划建设中,很多城市都在生态规划建设中投入较多的资金和力量,以更好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第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城市规划设计前,需要综合分析城市发展和自然环境存在的关系,发布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方案,充分保护自然环境。第二,持续性,需要了解城市发展的要求,在保证生态环境符合要求的基础之下,促进城市稳步、健康的发展,形成低耗能、高技术的生态产业链,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此外,城市规划设计人员还要发布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标准,深入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发布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让制度落实更加有效,实现全面效果的提高。
在城市规划的决策环节,需要广泛的提取各方意见,消除规划设计人员主观因素给城市规划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要开放社会监督,发挥出人民监督管理的作用,最终保证规划设计方案更具可行性和合理性。城市规划工作人员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意见,应该从城市发展整体性出发,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也要遵循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
(二)对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式的建议
当前的城市规划管理水平较低,这是因为宏观调控效果不足所产生的,很多问题都难以从根本上避免。城市规划作业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最具科学性与合理性的管理模式,管理人员也需要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让规划设计方案能够顺利的开展和进行。全面组织展开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的管理工作,落实先进管理措施,不会存在任何违规操作或者违法行为。城市规划实施环节需要全面的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让城市各个角落都能够建设的更加美丽与和谐。
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模式的调整,符合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趋势、标准,促进城市内部环境质量的提升。因此,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模式的改进和完善,以法律作为准绳进行调整和分析,让城市建设的质量有了较高的提升。在城市规划建设环节,综合分析地形地貌非常的关键,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展现出城市的个性化特点,禁止保持原有模式不变的情况存在,以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除此之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进行中,工作人员重视历史建筑的保护管理,发挥出历史文化价值,传承人文思想。以先进工艺技术保护生态自然环境,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人们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促进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尤其是一些濒临破坏的历史遗迹,需要加强维护与抢修,从而可以保护历史遗迹,让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和延续。
五、结语
城市化的进程越快,人们对水污染、空气污染等居住生活问题的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生活空间的要求就越高,对于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就越迫切。相关设计师应该对于城市土地资源、绿地系统、水文资料、人文历史遗产资源等等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在规划建设项目中更好的结合项目周边情况进行更为合理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