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机电备安装施工技术的要点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7期   作者:谢志雄
[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速度越来越快,城市可用土地资源也越来越少。

        谢志雄
        身份证号44010519800908****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速度越来越快,城市可用土地资源也越来越少。对此,想要满足人们的日常居住需求,就需要相应的建筑工程单位充分地利用土地资源,并通过满足高层建筑的多种性能需求来完成人类对居住的刚需。这就需
要当前阶段的高层建筑机电设备的安装技术能够有一个整体性的提升,这样才能够保证其使用的质量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的需求,希望以下论述观点可以为相关人员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层机电设备;总体特征;安装技术

1、高层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的特点
        高层建筑施工时,工作量比较大的无疑是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该环节的作业难度大、作业技术性强,建筑用户对机电设备安装的需求越来越细化。建筑领域的机电设备安装涉及面广,包括电气工程施工、弱电工程施工、排水供水工程施工、消防喷淋施工、动力工程施工、空调通风工程施工等。无论哪个部分的施工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体建筑工程质量受损。除此之外,机电设备安装的从业者较多,且在机电设备安装技术上存在较大差异。高层建筑机电设备安装通常是在主体建筑结束后,建筑装修前完成,这就导致机电设备安装施工工期受限,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安装技术或安装标准容易出现不达标的问题。

2、高层建筑机电设备的安装技术
2.1机电设备管线深化技术
        机电设备管线深化技术属于安装过程中的全新技术,涉及多个环节,通风空调安装、给排水等管线的安装、电气以及弱电作业过程等。全新技术的运用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实施。在施工前,利用绘图设计软件将不同专业设备的管线位置明确在图纸上,并严格实施,同时确保技术施工过程符合相关标准与要求。目前,电气设备安装新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机电工程安装作业中,并体现出较好的效果。
2.1.1统一绘制格式
        在系统机电安装工程中,需要按照统一的绘图格式展开施工作业,确保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线埋设规范且标准。为后续的机电安装作业奠定基础。制定标准应以工程设计图纸为依据,避免或尽量减少修改,使整体平面图体现出完整性。
2.1.2明确框架
        施工作业人员在施工前应对施工图纸透彻分析,按照设计要求——满足功能区需求,进行系统规划并明确基本施工框架。以下仅对施工框架中的重要因素展开论述。
        (1)标高位置:该施工设计应先对大管线进行布局,同时避免管道翻弯。在个别标高受限的位置应合理规划,充分利用空间充裕的管线层,避免或减小其他管线的翻弯情况。如图 1 所示。

图1 某综合楼的管道安装布置
        (2)交叉翻弯:进行机电设备管线安装过程中,应对管线实施深化处理,谨慎施工,通过水平避开实现减少管线交叉的概率。管线交叉翻弯的要点包括:有压管避让无压管;小管避让大管;冷水管避让热水管。除此之外,还应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基础上秉承经济施工原则。
        基于技术视角来讲,操作过程必须规范、施工过程必须合理。在确保施工质量的情况下,还应遵循价格优势让步原则——翻弯价格低的管道避让翻弯价格高的管道。除此之外,还需明确翻弯管道的位置、翻转施工方法等,这些施工都需按照标准执行。施工作业流程以管线结构图为依据,实施系统布置,避免或减少管线交叉。施工过程的合理设置,可以明显降低施工难度,便于工作协调。整个施工过程严格按照图纸执行,对于全部管线布局烂熟于心,并充分顾及甲方的功能需求、施工现场作业条件,慎重调整施工成本支出与施工质量保障的关系,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将施工费用控制在最低。例如在地下走廊通常不会设置吊顶,仅需在梁上层安装喷头即可。而办公楼建筑的喷淋管线会非常密集,应考虑利用区域分层方式避免或有效减少管线的交叉。有效降低深化设计工作量的同时,明显提升了施工效率。
2.2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当前建筑信息模型设计被视为高层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环节中的高水平全新技术。它是以三维数字设计方案为基础进行数字建筑模型设计的。该技术的运用提升了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间的建筑项目沟通效率,通过三维数字模型,沟通更直观,明显提升了施工单位的管理效能。
2.2.1模型构建与模型检查
        机电设备安装人员在施工前,负责建筑施工设计图纸的检查,并借助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进行三维模型的构建。传统模型设计法会存在设计不全等欠缺,对建筑机电设备安装造成极大影响——技术影响与成本影响。

基于此,在实施管线平台系统设计时,可以利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对管线碰撞情况进行模拟检测,获取科学且有效的参数,助力高层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效能的提升。
2.2.2复核设计参数
        复核技术参数指对相关设计参数实施复核计算,利用管线平台系统设计,并对管线设计路线进行合理调整,增设或减除管线弯头数量。即便如此,该机电设备设计技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会对现有系统造成一定影响。但是利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可以在实施复核计算过程中获取精确的系统数据,为后续机电设备的选择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2.2.3 机电设备安装过程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可以助力机电设备安装施工过程,为其设置科学的机电设备安全方案,调整合理的施工进度。除此之外,还能为不同施工部门展示更直观、更易懂的机电设备安装流程,使各部门间的沟通更顺畅、协作更默契,实现了机电设备安装施工效率的提升。
2.3电气工程技术
2.3.1电缆
        电缆是为高层建筑机电设备正常运转提供电能的关键设备,当电缆在安装设置中与机电设备安装技术不匹配,容易导致电能供应的中断,严重时还会导致机电设备的不可逆损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还会埋下诸多安全隐患(火灾)。所以,电缆的敷设同样属于高层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新技术中的重要技术环节。由于建筑物超高,加之机电设备的安装数量多,在施工过程中将会面临海量电缆的处置问题。为确保电缆敷设作业能够满足后续安全供电需求,应做好两方面工作:首先注重施工作业过程中的高质量施工;其次,做好详细的电缆敷设技术方案,包括电缆敷设图、变更信息等,为后续的电缆维护维修、机电设备故障排查提供便利。
2.3.2配电箱
        配电箱配置同样属于高层建筑机电设备安装中必不可少的施工环节,需要结合机电设备的种类、需求配备满足使用需求的多种类型的配电箱。由于不同类型配电箱的工作原理、规格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在安装中应注重技术性,例如需要考虑不同机电设备的相互干扰问题等。

3、提升高层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技术的措施
3.1强化业务培训
        机电设备安装人员属于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的活动主体,对整体施工过程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建筑企业应注重该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升,通过强化业务培训,维系与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与素养。除理论培训外,注重实操培训环节,确保该岗位的员工具备机电设备安全理论知识的同时,具有娴熟的实操能力,确保机电设备安装作业顺利、高效地展开。
3.2提升布局的合理性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作业流程具有特殊性,属于建筑施工的中间环节(主体施工完毕,装修施工前),加之机电项目作业过程中要求多且施工技能性强,容易出现施工差错。所以应对建筑施工过程系统设计、合理安排。包括与机电设施安设人员的有效沟通,制定科学、可行的安设预案,以确保该施工环节的顺利展开。
3.3注重防噪与防震工作
        高层建筑的机电设备安装时,还会出现机电设备噪声较大的问题,由于机电设备包括多个容易产生振动的设备系统——供排水动力设备系统、冷冻设备系统、风机系统等。当这些设备的安放出现不平衡时,会增大他们在运转中的震动,从而产生超标噪声,不利于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同时,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影响。所以在高层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对于新技术的利用还包括防噪与防震。
        (1)选用较好的设备隔振元件,实施有效的隔振措施,以实现最优的隔振效果。例如将隔振基座设置在机电设备下,使隔振元件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均匀受力,同时机电设备也实现了稳定运行过程,实现减震目的。
        (2)对设备机房的墙壁、吊顶进行吸声处理、隔音处理,并将机房门、临近的门设计成隔声效果佳的门。将机电设备设计在室外时,应为其设置消声百叶或利用专业降噪设备实施降低噪声处理。对于高层建筑物的通风设备系统、空调设备系统的噪声处理,应选用消声器对其噪声进行处理。
        (3)提升设备层的合理布局,将机电设备设置在结构刚度强的位置,避免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因为震动而产生噪声。同时,还可以在运行噪声大的设备底层放置橡胶隔振器,实现对设备运行振动、噪声的降低。

总结:
        想要保证高层建筑在进行机电设备安装过程当中减少问题的出现,就需要相关施工单位提升自身的安装人员的技术能力,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保证其安装的过程当中,不会由于安装人员的安装水平较低,或是由于设备质量不足而导致安装出现问题。本身机电设备安装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只有灵活运用机电设备安装技术,才能够提高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提供较大的便捷。当然,也要对现有的施工技术进行不断创新和改革,进而全面提高高层建筑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海波.高层建筑中机电设备的安装技术难点与措施研究 [J].建材与装饰,2019.
【2】梁芷言.浅谈高层建筑机电设备的安装新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