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扬州双东历史街区东关街防火对策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2月第6期   作者:尤翔
[导读] 古建筑是古代建筑的简称,是今人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的历史资料,属于国家珍贵的文化遗产。

        尤翔
        扬州市广陵区消防救援大队   江苏省扬州市  225000
 
        内容题要:古建筑是古代建筑的简称,是今人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的历史资料,属于国家珍贵的文化遗产。东关街文物古建筑自身的特点及管理上存在的一些盲点,使其存在着大量的火灾隐患,极易诱发类似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火灾的事故,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本文就这些消防安全隐患及防火措施和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东关街、古建筑、防火对策
        

正文:
        一、引言
        扬州双东历史街区东关街位于扬州老城区核心区,占地面积83公顷,长1122米,宽5米左右,居住上万人,街道路面由长条板石铺设而成,东关街是集水陆交通要道、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于一体的古代建筑群。2006年,东关街道被评为“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近些年来,由于经济发展,旅游业的发达,使得东关街的游客数量呈井喷状态。为确保古建筑及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加强消防管理显得迫在眉睫,已被政府纳入东关街的常态化管理。东关街建筑的先天不足和后期管理欠缺,导致了该街区火灾隐患问题较多,易诱发类似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火灾的事故,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现就这些消防安全隐患及防火措施和对策进行探讨。
        二、东关街现存消防安全隐患
        古代的东关街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有陆陈行[ 陆陈行:陆陈行是指经营六种隔年生粮食、油料的商行。这六种粮食、油料,分别为:大麦、小麦、元麦、蚕豆、豌豆、菜子。]、油米坊、鲜鱼行、八鲜行、瓜果行、竹木行等近百家之多。现代这些商行建筑仍然存在,但已演变成了旅游观光的美食街,自东而西约三百个商户,由于使用古建筑作为店面,面积较小但成组群紧凑排列,且大部分未通过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管理难度较大,建筑防火达不到现行规范要求,存在以下的消防安全隐患:
        1、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按照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规定,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被划分一至四级,东关街区以砖木结构为主,建筑多属于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且古建筑的木结构框架、木质雕刻装饰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质地疏松,遇火易点燃,往往成片相连,火灾荷载较大。
        2、组群布局,火势蔓延迅速。古人一般通过封火山墙[ 封火山墙:古代一种屋顶与墙山的组合形式,多见于江南。其墙山高出屋顶,呈阶梯状,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火灾蔓延,故得名。]、风火檐[ 风火檐:古人在建筑物的两侧山墙和后檐墙上,不开门窗,不采用可燃材料,谓之风火檐,也称封火檐。]、马头墙[ 马头墙: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等维护结构,形成了以街巷、庭院划分的传统防火分区,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火灾的蔓延[1],东关街区建筑是历史自然形成的组群建筑,随着时代变迁,老城区人口密度不断加大,私搭乱建现象严重,传统防火分区被逐渐破坏,防火间距、防火分隔、消防通道均存在问题,部分旧宅改造时过多考虑美观、节省,也未保留马头墙,进一步加大火灾蔓延机率。
        3、用火用电多,管理难度大。电路私拉乱接现象严重,东关街内许多巷道、院室没有统一的供电系统,用户乱拉乱接临时电源线路;电器线路敷设不标准,甚至电表、灯具、电源插座直接安装在木板或可燃物上面,极易引发电器线路火灾。木质电线杆在街区并不少见,“蜘蛛网”式线路在巷道内随处可见,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火灾发生。一些街区内的居民还保留传统生活习惯,生炉点火、明火做饭,也容易造成火灾发生。同时,由于古建筑引入商业化操作,人流量、用火用电量激增,火灾负荷也随之加大。
        4、消防车道不畅影响灭火救援。东关街内有各种道路、巷道42条,宽度6米以上的0条;宽度4至6米的4条;宽度1.5米至4米的26条;宽度1.5米以下的12条。条道路中仅6条道路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部分巷道上方还多有架空电线,巷道尽头被后建建筑堵塞,违章搭建,车辆违停,新增电线杆等进一步减小巷道宽度。
        5、消防设施器材配备不到位。东关街区建筑大多未设置室内消火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触发装置、火灾报警装置、联动输出装置以及具有其它辅助功能装置组成的,它具有能在火灾初期,将燃烧产生的烟雾、热量、火焰等物理量,通过火灾探测器变成电信号,传输到火灾报警控制器,并同时以声或光的形式通知着火层及上下邻层疏散,控制器记录火灾发生的部位、时间等,使人们能够及时发现火灾,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扑灭初期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由洒水喷头、报警阀组、水流报警装置(水流指示器或压力开关)等组件以及管道、供水设施组成,并能在发生火灾时喷水的自动灭火系统。]等建筑消防设施,灭火器配置也相对欠缺。尤其是商业化引入后建筑火灾危险性进一步增大,消防设施的缺失程度更是大大增加。长乐客栈、逸圃、胡仲涵故居等文保建筑以及东关街商业店铺、由砖木结构住宅建筑改建的民居客栈等中仅长乐客栈、逸圃2家消防设施较为齐全;大部分沿街商业店铺、半数民居客栈设置了简易喷淋和报警,胡忠涵故居除灭火器外无任何其他消防设施,部分建筑虽然已有设施,但未进行维护保养,不能确保完整好用。双东街区东关街仅沿街设置了15个室外消火栓,其他居民区室外消火栓数量严重不足,店铺内无室内消火栓等设施,部分店铺连灭火器也未配置。


        三、东关街防火的对策
        鉴于东关街的火灾隐患的复杂和严峻性,加强对东关街消防管理和消防安全改造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应该从管理制度和硬件设施方面入手,不断完善东关街的消防管控,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和措施:
        1、建成古城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由街办牵头负责,广陵区消防救援大队、东关派出所负责业务指导。由属地社区按照网格化要求具体负责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划分10个社区大网格、73个小网格,每个小网格由网格长负责组建不少于5人的消防志愿者队伍,开展初期火灾扑救、防火检查巡查、消防宣传。
        2、消防执勤力量多点布局、明确责任。根据东关街区的特点和周边坏境,在不破坏古建筑群整体格局的前提下,依靠已经建立的东关街区消防执勤点,在东关街区新增其他微型消防站等执勤力量。增加配备2辆车,2台吸水泵,1台高压细水雾设备,并随车配备水枪、水带、灭火器、无齿锯等消防器材,以便扑救初期火灾,实体化运行“社区微型消防站”[ 社区微型消防站:是以社区的消防设施、装备为基础,以社区的志愿消防队员为主要力量,保障小区的消防安全。],增配各类消防器材装备,确定1名人员担任站长,确定5名以上接受基本灭火技能培训的保安员、治安联防队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兼职或志愿人员担任队员,为古城19个社区配备满足狭窄巷道通行的微型消防摩托车,并将“社区微型消防站”纳入“119”灭火救援指挥调度体系。
        3、开辟消防通道,建设消防水源。根据现有条件适当开辟消防车通道,满足小型执勤车辆通行和靠近扑救要求,确保灭火救援力量第一时间有效抵达,克服和适应古建筑防火的先天困境。充分利用城区发达的市政供水管网,在宗祠、庭院等外修建室外消火栓,确保每个厅堂、每个商户都在消防栓的有效保护半径内。合理利用运河水资源,适当建设取水码头,或在重点保护文物古建筑附近修建消防水池,储水量应满足扑灭一次火灾持续用水量。取水码头、消防水池周围,应留有消防通道,留有供消防车回旋停靠的场地,并设置供消防车使用的取水口。
        4、开展供气、供电线路改造。根据《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2]规定,在古建筑物内安装电灯和其他电器设备,必须经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消防部门批准,并严格执行电气安全技术规程。建议由供电部门牵头负责,街办及社区共同配合,开展古城区电气线路改造,逐步推广使用漏电报警装置。电气装置必须敷设在不燃烧体材料上,线路应穿金属管保护。设在巷道内影响通行的电线杆一律移除,电线杆必须使用不燃材料,跨越道路的线路净高不低于4米;由供气部门牵头负责,街办及社区共同配合,开展古城区供气设施改造,逐步推广使用漏气火灾报警装置。每户居民使用液化气钢瓶不超过2个,与灶具之间安全距离不小于0.5米;进入建筑物内的燃气管道必须采用镀锌钢管,管道上应设置切断阀,穿墙处应加设保护套管,管道不得设在卧室内。
        5、运用阻燃技术。对古建筑的内部使用物品和建筑材料进行防火阻燃处理可以提高其耐火等级,阻止火势迅速蔓延。在不影响东关街区古建筑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对古建筑的柱、梁、椽等主要木质构件等的表面涂刷或喷涂防火涂料,降低木材表面燃烧性能;改建、扩建古建筑时宜使用不燃、难燃材料,建议运用浸泡阻燃溶剂的方法对木材进行阻燃处理。
        6、增设建筑消防设施。如果增设建筑消防设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古建筑火灾防控能力。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远程联网监测系统[ 远程联网监测系统:通过现代通讯网络将各建筑物内独立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网,并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数字视频监控等信息技术,在监控中心内对所有联网建筑物的火灾报警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对消防设施进行集中管理的消防信息化应用系统.]可以加强火灾的初期预警,同时提高初期火灾防控和扑灭的几率。结合市政府城市消防设施远程联网监测系统建设,由东关街办牵头协调名城公司负责逐步对古城安装相关消防设施,并接入系统,对古城实施全方位、全天候监控。同时,每个商户(含民居客栈)根据灭火有效程度、设置点的环境温度、火灾危险性的大小等因素在便于取用位置配备类型恰当的灭火器或在适当区域增设室内消火栓、简易喷淋[ 简易喷淋:由洒水喷头、水流报警装置等组件,以及管道、供水设施组成,与室内消火栓系统、市政或室内给水管网连接,能在发生火灾时喷水的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简称简易喷水系统),也就是不带泵房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等消防设施。
        目前,东关街区此项工作已启动,已使用消防联动系统[ 消防联动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消防联动控制器、消防控制室显示装置、传输设备、消防电气控制装置、消防设备应急电源。]对220余户实行实时监控,共设置2000余烟感探测器,80%的沿街商户已设置简易喷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70%民居客栈已落实安装简易喷淋、独立式报警,每个商户和文物保护单位均增设灭火器,下一步,将在不影响建筑结构和整体协调性的情况下继续建议商户增设室内消火栓、简易喷淋、独立式报警和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等技防措施。
        7、注重宣传,教育引导。要普及常态化消防宣传,切实提高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根据街区老年人口较多、游客量大的特点,牢牢抓住“孤寡老人”和“游客”这两大主体对象,分别开展针对性的宣传。针对孤寡老人的实际情况,应发动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和古城消防巡逻队队员定期走访,不断宣传教育提醒;针对旅游参观人员,应督促导游对游客进行预先和旅游途中的消防安全提醒,并在东关街区人流密集路段设置消防宣传专栏,以达到“教育、提醒并行”的良好宣传效果。
        四、结束语
        关于古建筑防火对策的研究一直未停止过,但一直是消防领域的热点和难点,特别是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火灾和贵州300年历史侗寨火灾发生后,对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工作日益凸显,扬州双东街区也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笔者以东关街的防火保护对策研究为切入点,结合在广陵老城区的管理经验,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观点,积极运用到日常监管和改造实践中去,也希望对我国的古建筑保护的研究有所裨益。
        
        

参考资料:
[1] 郁霞飞,陈保胜。历史街区消防规划初探[J]。火灾科学,2009,(4):83-84。
[2]《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文化部/公安部颁布,1984年2月28日实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