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避险及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2月第6期   作者:龙燕
[导读] 地质灾害的种类较多,且对社会和人员的危害性较大。

        龙燕
        凯里市自然资源局                                         贵州 凯里 556000
        摘要:地质灾害的种类较多,且对社会和人员的危害性较大。我国的幅员辽阔,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较高,这种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对地质灾害进行全面分析,掌握相关地质灾害的特点和发生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员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质灾害;避险;防治措施
引言:地质灾害所指的是在自然或是人为条件下形成的相关灾害现象,这种现象对于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自然环境具有较为重大的影响,在实际的生活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现象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等现象。在当前的生态环境日益的话的背景下,我国的地质灾害现象发生较为频发,因此相关人员和单位需要对地质灾害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
1 地质灾害的特点及成因
        地质灾害的种类较为多样,首先从崩塌现象来看,这种地质灾害所指的是相关的岩土从母体上脱落,进而发生滚动、坠落等地质现象,崩塌现象的危害性较大,同时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地质灾害发生的突然性较强,相关单位和人员往往难以对这一灾害现象进行准确地预测,在崩塌现象发生过程中,滚动和坠落的岩土有可能对相关的房屋和人员造成威胁,如果这种现象发生在道路两旁,则将对正常的交通运输形成严重不良影响。从发生原因来看,造成崩塌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地震、降雨等,因此在对这一地质灾害进行防范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重点关注这些可能引发崩塌的自然现象。其次,滑坡现象是由于相关斜坡岩土在重力合外力作用下超某一方面个发生剪切破坏的现象,这种地质现象的发生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均存在一定的关联,从实际情况来看,自然环境之中的滑坡现象存在也比较广泛,相关单位在进行防治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当地的的地质构造和地形环境等。最后,泥石流现象也是当前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现象之一,这种现象常常发生于山区,造成这种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出现暴雨或是水库等水利设施出现溃决而导致,在泥石流发生的过程中,强大的破坏力将导致建筑物和人员受到危害,因此在进行地质灾害的防治过程中,相关单位也需要对泥石流进行全面的关注和防治。
2 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分析
2.1构建地质灾害防治相关体系
        在实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阶段,相关单位需要针对相应的地质灾害区域进行充分的调查,建立和完善监测预警机制、采取搬迁治理手段来对风险问题进行排除、应急处理和完善科学技术研究体系等,在这些措施之下,实现对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首先,从建设地质灾害调查区划的角度来说,针对相关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判断对于防治地质灾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工作展开过程中,基于对相关地区的地质界线进行全面勘察,可以实现对地质灾害一定程度的预测,并能够支撑相关单位完成对灾害的划分,从而为后续的应急和预警工作提供支撑,实现对地质灾害的避险和防治。其次,在进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过程中,相关的体系建设能够比较良好地对当前地区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进行反映,相关单位在进行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重点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投入,同时如果在实时监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区域出现灾害信息,需要第一时间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工作,并迅速做出预警,从而为人民群众的避险争取时间[1]。此外,监测预警机制的形成,也能够让人们比较全面地了解到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危害,从而促进后续的避险和救援工作。


        搬迁治理措施是在相关单位获取地质灾害预警报警之后,通过对区域内的灾情进行整体分析,明确灾情可能影响的范围的基础上,通过对人员进行有效组织,引导相关地区的居民进行搬迁或是以其他避险方式来完成避险的一种方式。在采取搬迁治理的过程中,相关单位需要尤其注意对人员安全进行保护,以防范班前治理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和伤亡现象。应急处置措施则是在相关地区出现重大地质灾害之后,有关单位需要针对当前情况进行系统性的应急处置方案建设,并在后续的工作推进之中,按照具体的计划进行现场的指导工作和开展相应的救援,在这种方式之下,可以确保将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最后,科学技术研究体系的完善,是当前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的关键内容,在实际的工作之中,依托强有力的科学研究,可以实现对地质灾害原因、应急模式的监理等提供充分的后期保障,促进相关地区对地质灾害的抵抗能力提升。
2.2建立完善地质环境评价体系
        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关键性内容,为了实现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相关单位和地区需要在这一理念之下,从加强区域地质环境利用、构建工程地质环境安全等角度入手,推动对地质环境的保护和评价工作。首先,在加强区域地质环境利用的层面上,相关地区在进行土地资源的利用过程中,需要针对相关区域的基础性、公益性和服务性等指标进行评价和分析,如采取地质勘察和环境调查的方式,来全面地了解相关地区的地质环境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管理和建设,从而确保该区域的地质环境得到全面的利用。同时,在进行地质环境利用的过程中,相关单位也需要从经济建设角度和社会服务角度来科学地进行利用,增强相关评价工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2]。
        在进行地质环境安全工程构建的过程中,相关单位需要在对地质环境进行系统性评价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工程的设计,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在工程建设和利用过程中出现可能影响到安全的地质灾害风险。同时相关单位在进行工程建设阶段,也需要坚持合理开发和利用的的理念,通过强化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从而保证人类活动能够对自然环境进行充分的改造与整合,实现对资源的科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2.3针对常见地质灾害进行全面防治
        除了上述的对策之外,相关单位在进行地质灾害避险和防治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对常见地质灾害类型进行防治。在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中,主要包括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在进行崩塌防治的过程中,相关单位需要把握好当前相关地区的地质环境现状,在发现崩塌风险的时候,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如针对风险区域进行支护、对危险岩体进行主动清除和加强地表排水工作等,在这些方式之下,可以有效地降低崩塌的危害性。其次,滑坡现象也是当前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现象之一,在进行滑坡防治的过程中,相关单位可以采取修筑阻拦设施、充分排清地表水、进行斜坡支护和加固等措施,来降低滑坡现象可能造成的危害,尤其是排水工作,相关单位需要针对具体区域进行防渗处理,并控制地表水对危险区域的冲刷。在进行泥石流的防治过程中,相关单位可以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如植树造林等,来防范泥石流的形成,同时也可以采取拦挡和疏导等措施抑制泥石流[3]。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对我国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具有极为严重的危害,同时也有可能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相关单位在实际工作之中需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现象的重视程度,并通过对相关地区地质状况的科学调查和研究,形成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彭洁. 煤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研究[J]. 华北国土资源, 20179554036, 000(003):116-117.
[2]李傲雯, 李永红, 姚超伟,等. 几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成功预报的模式[J]. 灾害学, 2020, v.35;No.136(01):224-231.
[3]张铁桩, 张渊, 张圣仙. 高密度电法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J]. 西部探矿工程, 2019, 025(003):161-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