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
蓝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明显改善了乡镇农村的居住和经济环境,也使城镇的整体建设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在城镇化的实际建设过程当中产生了许多环保问题,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对此,需要在城镇化建设过程当中,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此来协调城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间的关系。本文针对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在城镇化建设过程当中所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起到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城镇化;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应对措施
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持续开展,虽然促进了当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影响乡镇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产生了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水土流失、农业污染等。此类问题的出现,使乡镇农村的整体发展质量有所下降,也阻碍环境友好型乡镇农村的建设。对此,需要在城镇化建设工作开展的同时,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并深入分析具体建设过程当中出现的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此来有效治理相关环保问题,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促进我国城镇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城镇化建设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在我国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城镇化建设需要对中小型城市以及小城镇等加大发展力度,以此来维持城市规模平衡,确保城市体量的均衡性。现如今,在城镇化建设过程当中,需充分按照以人为本的观念,避免在追求经济的同时导致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而在城镇化建设过程当中还存在相关环境问题,如土地利用、环境资源以及社会平衡等。环境资源问题较为严重,需要相关部门在城镇化建设过程当中,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此来改善社区居住环境,提升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水平。对此,需要进一步明确城镇化建设内容以及具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评价策略,对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具有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等进行全面评价,以此来为城镇化建设以及社区居住环境改进等提供相应的决策支持和具体建议[1]。
二、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一)土地资源浪费问题严峻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当中,对土地资源具有较大需求量,导致相关耕地占用等情况频繁出现,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首先,一些地区为进一步促进城镇经济发展,占用农业用地以及河道等,使土地资源有所扩大,但其利用形式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因此产生十分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其次,一些地区在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时,没有科学制定土地规划方案,在扩建土地时具有较强的盲目性,进而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最后,在城镇化建设期间,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这虽然扩大了农业发展规模,但也产生一些农业污染问题,尤其是建筑垃圾的产生量明显提升,使相关地区的土地资源受到严重污染。
(二)环境污染问题加剧
第一,在农业污染方面的问题。在城镇化建设过程当中,除了生活垃圾、污水等方面存在问题,农业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进而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农业污染源头具体涉及到化肥使用不隔离、农药使用不正确等方面。具体来说,在乡镇农村的农业种植过程当中,由于缺乏科学政治理念,对农药以及化学的使用不够合理和正确,进而导致出现过度利用化肥和农药的现象。在此情况下将会导致土地出现板结现象,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也降低人体的健康水平。除此之外,在城镇化建设过程当中,养殖场由于自身技术原因,进而没有规范化处理禽畜粪便,产生相关污染问题,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也降低生活品质[2]。
第二,在水土流失等方面的问题。在城镇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乡镇农村的开发力度也有所增大,这使得相关建筑集群、交通设施以及公用设施的建设规模都在不断扩大,进而严重影响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与此同时,由于对植被保护没有加大重视,因此产生相关的水土流失问题。在具体建设过程当中,由于森林植被等遭到破坏,进而使得地表裸露,在受到雨水冲刷后将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破坏乡镇农村的生态环境。
三、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科学规划城镇化建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当中,需要保持稳健步伐,一方面需要满足城镇化建设的相关需求,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对此,需要在城镇化建设过程当中,科学开展规划工作,并合理进行布局,特别是土地资源的利用,相关部门需要有效提升该项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土地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从而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土地资源的涉及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包括自然属性,而且还涉及到社会属性。因此需要对土地资源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产生深刻认识,使其能够有效为林业、农业以及木业等行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在此过程当中,需要相关部门对城镇化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完善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案,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使土地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3]。
(二)加强生态环保教育
目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进行获取的途径得到明显拓展,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但部分民众仍缺乏生态环保意识,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性未产生深刻认识,存在相关不良行为,进而导致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与此同时,部分地区在生态环保教育工作开展过程当中未采取有效手段,相关教育内容也不够完善,没有充分适应人们自身的接受特征,进而导致一些民众产生相应的厌烦和抵触等情绪,对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产生不利影响。对此,需要相关部门合理开展生态环保教育工作,并对教育方法和渠道等进行创新。具体来说,需要将其在义务教育当中进行有效融入,使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得到有效提升,并形成良好的生态环保行为习惯。同时还应对宣传教育内容进行合理优化,结合民众认知水平采取相应的教育形式,使民众的理解难度得到有效降低,以此来提升生态环保教育成效。
(三)加强污染源的控制
为了有效控制污染源,需要在城镇化建设过程当中提升公众环保教育工作质量,使公众的环保意识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还应在污染源防治工作中进一步加大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优化城镇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确保有效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从而实现垃圾分类目标。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和环保部门之间加强合作,确保长期有效的落实垃圾分类工作,使人们形成正确的垃圾分类理念。除此之外,针对水土流失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并制定出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方案,有效开展水土保持工程,从而提高水土流失问题的防治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城镇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实际建设过程当中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对此,为有效保护乡镇生态环境,环保部门应培养公众环保意识,使其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的重要性,还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采取针对性解决对策,并健全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提高乡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我国政府也需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为相关企业或设施提供具体资金扶持,使乡镇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得到完善,确保生态环境能够得到全面保护,从而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瑞.浅析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J].清洗世界,2021,37(1):65-66.
[2]宋玥琢.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策略浅析[J].南方农业,2021,15(2):180-181.
[3]何潇.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14(11):41-42.